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不但承受着物质上的困难,某种程度上也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与自尊并重、封闭与表现同在、倚赖与叛逆共有、焦虑与虚荣并存的心理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可以通过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使贫困大学生顺利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单纯的经济上的帮助无法彻底解决其经济与生活的贫困与心理上的困惑,因此我们还必须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救助和解困工作,并以此作为高校贫困生扶贫助学工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招生体制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四个方面,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就是实现四个解困目标,即"思想解困"、"心理解困"、"经济解困"和"成长解困"。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和思想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论述了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解困。同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态和思想表现,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贫困生解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一方面 ,招生规模的扩大将为更多贫困生提供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 ,高校收费标准的逐年提高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又将使学生经济负担加重 ,从而使原已存在的贫困生问题愈加突出。本文在分析贫困生问题和现行解困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提出了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愈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成因进行深刻剖析后认为,学校、社会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心理双向脱贫,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提高贫困生解困及竞争能力,才能有效地预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是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同时承受着物质困境和精神困境带来的压力.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为基点,探讨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对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并寻求对策.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以探求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高校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多种途径及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以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机制,从心理定势、心理强化和从众心理等方面,探讨了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家庭贫困,面临的经济、学习、人际交往、外部环境、就业等方面的远远压力大于普通大学生,极度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不平衡,导致心理扭曲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严重者甚至发生犯罪行为,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甚至给高校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状况表现和形成原因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着重介绍了心理资本教育的新方法,希望能够更加强化和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愈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成因进行深刻剖析后认为,学校、社会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心理双向脱贫,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提高贫困生解困及竞争能力,才能有效地预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分析及解困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贫困生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贫困生在高校是弱势群体,也是问题群体。其消极心理由焦虑不安、自卑自践、孤独离群、妒忌憎富四方面构成。对贫困生的心理解困工作应从加强贫困生的自助功能,学会自我调适心态以及完善学校,社会助学机制入手,为贫困生在经济、精神与心理上多层压力解困。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心理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解困"工作;指导他们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承受着经济、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加上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危机,阻碍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以人为本,建立多渠道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挖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贫困生达到自我实现,优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分析,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对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并寻求对策。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以探求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高校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多种途径及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解困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和招生类别的多样化,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分析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生理、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和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自卑、抑郁、焦虑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已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入手,对在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出高校应完善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做好高校贫困生就业推荐和指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促使学校贫困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探索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那就是以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阵地,开展各种旨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学团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帮扶对于促进贫困学子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智志双扶”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某本科院校27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贫困生8445名,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随访12名贫困生进行深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专业类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自评总维度和各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等方面。讨论提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反馈的贫困生心理教育帮扶体系,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