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赵长伟 《理论界》2014,(7):111-113
人类的时间概念是多样而不定的。海德格尔区分了传统的、流俗的时间概念和此在的时间概念,本真的时间和非本真的时间,具体考察、反思了哲学史上的各种时间观。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时间本身即为存在的视野,重在考察从源始时间到存在的意义可循之路。此在整体性的生存论存在论建构根据于时间性。我们应该依据此在的时间性所制定的方向探讨分析真正的时间概念。海德格尔所实现的从流俗的传统时间观到此在的源始时间观的转换使得我们能够更明确地在哲学层次上增强对人生时间意识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追问什么是时间时,对永恒意义上的时间观和流俗时间观进行了批判,指出了二者是一种"无人"的时间观。在对时间的维度进行沉思时,道出了时间的基本现象是将来和本真时间的四维性,即曾在、当前、将来和规定三者相互送达的达到,这种达到意味着时间是归属人的,没有人就没有时间。海德格尔"思"时间的维度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形而上学把存在分裂为现象和本体两个世界 ,否定现象世界 ,追求本体世界。海德格尔把时间与存在联系起来 ,把时间阐释为理解存在的视域 ,他的时间是共时性的三维的时间。从这种时间观出发 ,海德格尔回到了人们生存活动的世界。通过这种回归 ,传统形而上学的现象与本体、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 ,以及人本身、物本身的分裂等得到了克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和阐述古人的时间观、基督教的时间观、近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和近现代哲学的时间观,概略地考察了人类关于时间的认识及其演化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是不相同的,但正是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对时间的探索,人类对时间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化。  相似文献   

6.
老子没有论述时间的专著,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他的时间观,可称之为老子的时间哲学.老子时间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循环时间观.讨论了老子时间观的思想根源和基本内涵,老子哲学中的"有"、"无"思想和"道"的论述如何体现老子时间观的本质,以及老子关于道德的演变过程的论述如何体现他对事物发展时间先后顺序的观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对于我们认识老子时间观及其科学性以及对现代时间观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晋佛玄合流后,僧肇以中道空观的思维方法来解读时问,其结果是否定了时间的现实性和客观实在性,这是一种真正的时问空观思想.这里的"空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将时间看空,看成虚幻的;二是将流动的时间空间化,也即以空间来观照时问.在这里,人们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考量无情的时问之流,它外在于人的生命,只存在于世界的虚幻之中.只要心念不执著于时间的任何一种性相,个体就能超越时间,从而臻达解脱之境.僧肇的时间空观思想对后世佛禅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是关于"实体"的机械决定论的科学,"目的性"与"能动性"没有栖身之处.维纳在系统领域里引入了"应然"的范畴,发现并确立了统计因果观和辩证因果观,使控制论成为能动性的"目的"与"关系"的科学,并从而引发科学方法论与世界图景的变革,为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观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透视一个民族的时间观 ,可以看到该民族文化中隐含的许多东西。本文对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认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可分为阴阳五行时间观和天人合一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观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时间观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透视一个民族的时间观,可以看到该民族文化中隐含的许多东西。本文对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可分为阴阳五行时间观和天人合一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观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谱系中,存在三种基本的观照时间的方式:"执有观时"、"体无观时"、"解空观时",分别对应于传统的儒家、道家和佛禅这三种文化类型。传统儒、道、释观照时间的方式不同,其各自超越时间的路向也不一样,儒家是持存和延续"有",道家是返回本源之"无",佛禅则是破除执念、顿悟证"空"。这三种观时方式可以概括出两条时间意识的主线:"绵延"与"空观",这两者自身以及相互之间又形成了一种悖论性关系,这种时间悖论不仅来自各自理论本身的复杂性,更关键的是取决于肉身生命的"有死性"。正缘于此,这种时间悖论始终存在并贯穿于中国古代的哲学、美学、诗学等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2.
乔丽英 《天府新论》2007,(5):97-101
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学术研究当中最具原创性的理论,它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的本体论研究。作为行动主体的行动者具有一种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一种"所做"而不是一种"所欲"。能动性与权力逻辑地关联在一起,权力是一种转换能力。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是知识人,有意图行动的意外后果表明行动者的能动性是受限制的。  相似文献   

13.
元语言理论的形成和语言学的元语言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语言理论萌芽于为消除"悖论"中的逻辑矛盾而提出的类型论思想,直接导源于为定义真理概念而提出的语言分层理论。学界对元语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界定尚存分歧。纵观元语言研究史,存在逻辑学(或哲学)的元语言观和语言学的元语言观两大分野。基于语言学的元语言观,提出交际解说元语言、词典释义元语言、语义分析元语言三种元语言基本功能类型。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言学隐藏着一个严重危机,那就是其一般语言观与其语源观之间的致命矛盾,即其"符号价值系统"观与其实际上的"分类命名集"观的矛盾.传统的分类命名集语言观来自古希腊的语源观的词预设:语言的初始样态是词.现代语言学虽然反对分类命名集观,但当他们确认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的时候,事实上是通过无意识的语源观承诺而接受了古希腊的语源预设.这样的预设意味着对现代语言学"符号价值系统"观念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尽管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支撑和最终归宿,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论述却极其简约,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不关心"自由是什么"的抽象规定,而是关心现实的人为什么会不自由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自由,即"自由何以可能"。正是从这样的问题提问方式出发,马克思一方面彻底地驱除了劳动概念之上的意识形态教条,阐发了人的自由本质所赖以生成的真正的劳动基础,从而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奠定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在揭示出生产力、分工和共同体对于自由实现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重点揭示了时间对于自由实现的关键意义和内在意义,这样人类走向自由的道路就豁然敞开了。探讨马克思自由观的问题指向和价值诉求,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重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时间"乃是马克思一系列政治经济学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一个新的增长点.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能动性的生命创造活动时间可以分成"自由时间"与"工作日(或必要时间)"两个基本部分,相应地,人的能动性的生命创造活动可以分成存在于"工作日"中的物质生产劳动与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自由活动.存在于"工作日"中的劳动的本质规定是"以本身为手段",体现了人的本质的自然必然性;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自由活动的本质规定是"以本身为目的",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历史自由性.艺术审美活动就是一种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人的能动性的生命创造活动,它既不同于"以本身为手段"的物质生产活动,也不同于纯粹主观性的精神活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一些美学观点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史上存在着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对立的语言观。经验主义语言观将经验视为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普遍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经验进行归纳与建构的结果;理性主义语言观以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为主导,是将语言视为脱离外在经验,脱离现实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唯心主义语言观。语言学史上的这两种传统语言观都无法解决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作为乔姆斯基语言观哲学基础的"自然化的理性主义"与作为马克思语言观哲学基础的"实践观"的共同性在于超越了经验主义传统与理性主义传统,从而解决了经验主义语言观和理性主义语言观无法解决的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但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基础与马克思语言观的哲学基础还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导致了二者对于语言理解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粱晨 《南方论刊》2021,(1):27-28
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旨归,"自由"是人的生存和活动状态的标示,"自由时间"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时间范畴.马克思的"自由时间"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中,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相联系而存在,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才实现同一.马...  相似文献   

19.
亨利·柏格森的哲学理论强调直觉、绵延等心理概念,他的时间观对T.S.艾略特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等英国现代主义作家都有重要影响,两位作家在各自的作品中均体现出试图弥合主客观时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罅隙的尝试与努力。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中,柏格森的时间哲学观点在其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这种差异势必在人类交际中引起磨擦和冲突。对于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语言,以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增强其交际活动的有效性,提高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