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国风》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当时现实表示强烈不满的诗作。这种诗作,既有“劳者”对剥削的抗议,也有“穷者”对处境的披示,等等。笔者曾在一些文章中,分析了“劳者”之作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被编于《诗经》的意图。本文想对“穷者”之叹的诗作,进行一些剖解。在我看,《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曹风·  相似文献   

2.
昭穆制度习见于古代文献。若指墓葬,便如《周礼·春官·家人》所云:“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若指宗庙,便如《礼记·王制》所言:“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若指祭扫,便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成在而不失其伦。”要之,所谓昭穆制度,系指古人祖先墓葬的次序、宗庙的顺序和祭祖中族人位置的排列均须分为“父昭子穆”两列,父子异辈异行,祖孙…  相似文献   

3.
孙华 《社科纵横》2009,24(2):112-113
称呼语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用于当面打招呼的、能够表达彼此关系的名称,是言语交际过程中表示“界定彼此关系的词语”,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当今社会因为经济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导致陌生人之间的称呼发生很多变化。有的由几千年的尊称变成了贬称或者被称呼者拒绝使用,本文通过探析“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这些称呼语的使用,来探讨其变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语·季氏》“均无贫”本意辨析王铮《论语·季氏》是一篇先秦时代的散文经典,后世学者注解颇多。原文记载有孔子这样一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今人通常认为“均无贫”一语,是指财富分配及结果而言,如...  相似文献   

5.
印度著名哲学家马伽特大学教授巴萨特·库马尔·拉尔(Basant Kumar Lal)所著的《印度现代哲学》(Contemporary Indian Philosophy)一书由朱明忠和姜敏二位同志翻译,1991年底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翻译该书是我国印度哲学研究界所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印度与  相似文献   

6.
修订本《辞源》二册1303页“摩厉以须”条,正体注释之后云:“也作‘磨砺以须’。唐·白居易《长庆集·六十·因继集重序》:‘更拣好者寄来,盖示余勇,磨砺以须我耳。’”按:书证引文割裂,斩头去尾,且标点有误,致使语义不明。就上列引文,看不出主动、被动关系,究竟是谁责令谁更拣何物好者寄来,何人示其余勇可贾,何以‘磨砺以须我耳’之意。兹录原文:“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  相似文献   

7.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诗题“离骚”二字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郭沫若则认为,“离骚意即“牢骚”.据今人考证,又认为“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本是古代  相似文献   

8.
<正> 自刘鹗(1857--1909) 的《老残游记》问世以来,有人以“谴责小说”目之,有人以“反动小说”批之。《老残游记》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人们似乎都忽视了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对《老残游记》所作的自我说明。他在《自叙》中认为,“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哭泣分两类:一为“无力类”;一为“有力类”。“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他说,他的《老残游记》则是后一种“有力类”哭泣:“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这一说明,应该说是符合《老残游记》的实际的。那么,刘鹗又是为着什么而“哭泣”呢?  相似文献   

9.
李彬  沈莉 《社会》1994,(10)
D·洛克菲勒说:“他是我心爱的儿子,我非常喜欢他.”J·P摩根说:“它是对辛劳与美德的奖赏。”尤金·德布斯说:“很多人的钱被一个人拿在手里。”一般来讲,有钱人爱选第一种说法,可望有钱的人爱选第二种,贫穷的人则选第三种。  相似文献   

10.
<正> 毛泽东同志1963年1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上半阕末二句云: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现在通行的讲法是‘飞鸣镝’是咱们自己,因为咱们“飞鸣镝”,所以敌人就如同西风扫落叶一样纷纷败下阵去了,我认为这不对。“飞鸣镝”是喻指敌人,“正西落叶下长安”是个副词句,形容“飞鸣镝”的时间。“飞鸣镝”始见于《史记·匈奴传》:“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匈奴皇后)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杜苟鹤在《自叙》诗中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春人。”何为“乾坤窃禄人”?即那些不称职的官吏。他们在其位,含其俸禄,享受其待遇,却不能好好谋其政,尽其责,甚至玩忽职守,造成种种恶果。“乾坤窃禄人”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的饱食终日无所用。C,养尊处优尸位素餐;有的管理混乱制度虚设,纪律松懈事故造起;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周围呼声不闻不问,工作能稳则推、能拖则拖;有的对鼻子底下发生的严重问题和违纪案件,优柔寡断,视若无睹,既不报告也不处理—··,·还有一种危害更大并且往往容易被人忽…  相似文献   

12.
美国《比较政治学》杂志1979年1月号刊载的这篇文章,是对近年来出版的有关“阶级与阶级冲突”问题的六本书的综合评述。这六本书是:《劳动分工——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里的劳动过程与阶级斗争》,安德烈·戈尔兹编(1976年);《阶级结构的社会分析》,弗兰克·帕金编(1974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当代英国研究》,约翰·韦斯特加德和亨利埃塔·雷斯勒合著(1975年);《先进社会的阶级结构》,安东尼·吉登斯著(1973年):《工人阶级的社会形象》,马丁·布尔默编(1975年);《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阶级》,尼科斯·普兰策斯著(1975年)。作者除介绍上述著作中提出的问题,还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阶段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的新现象、新观点,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这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1.天毒是上古日本的称呼之一《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人”。晋人郭璞注云:“天毒即天竺国”。现代《山海经》研究专家袁珂提出疑问:“天竺今印度,在我国西南,其国临印度洋,故称其人‘水居’,然此乃与朝鲜并称,其地望不相侔。或经文有脱文讹字,未可知也”。从常识论之,只有日本往往与朝鲜并论。况“东海之内,北海之偶”显然是指东亚·北亚的海城,断非印度洋。“水居”便是指居住在这一水域,那只有堪察加、库页岛(桦太)、  相似文献   

14.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礼作为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统治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一、周公确为周礼作者 周公在周王朝创立时,的确曾“制礼作乐”。《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先君周公制周礼。”《尚书大传·周传·雒诰》亦记:“周公摄致,一年救乱,……六年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也记载:“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制天下。……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国语·鲁语》说:“若使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周公在周初确曾“制礼”。 《论语·八…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审美意义:道与美的共生与统一·石晓宁·闻一多先生曾认为:“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美,那是文字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型与本质的极端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①闻先生道出了《庄子》哲学思想与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独特风...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天地》篇中有一段关于汉阴的文字,记载了子贡经过汉阴时同一老者就用桔槔汲水进行辩论的故事。原文不长,为了论述的方便,先摘录于兹。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榾榾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  相似文献   

17.
《左传》代言之分析〔韩〕朴晟镇一、记言,还是代言《左传》里记载人物所说的话历来被称为“记言”。所谓记言出自“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①之说。记事是作者之言,记言则往往不是作者之言。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古文十弊》中说:“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  相似文献   

18.
拜读任本命同志的《〈天问〉试译》得益颇多,首先是对原文顺序作了一些调整后,读起来确实感到连贯不少;其次是译文尽量做到通畅自然,忠实于原文。当然,见仁见智,译文也就不无商榷处。笔者不揣冒昧,对某些译句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就教于任本命同志及大方之家。一、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任译:女歧没有丈夫,生了九个儿子是何缘故?”)何谓“女歧无合”?首先得弄清“无”字,诸家皆以否定词视之,误矣。“无”当为疑问词,《古书虚字集释》云:“无,犹何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何常之有”?注:无常位也。则“何”可训“无”也。《诗·小雅·谷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中国历代刑法的名称及字形,音义方面的发展变化作简略的探讨。中国最早的法律产生于黄帝时代,名曰《李法》或《理法》。《汉书·胡建传》:“黄帝理法曰:壁垒已定,穿(?)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从其内容看就是惩罚犯罪的法律。唐、虞时代的刑法名称,根据《尚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修五礼”;“汝作土”。《尚书·吕刑》:“率义于民棐(音匪)彝(音移)。”的记载,可见唐虞刑法的名称有“五典”、“五礼”、“士”和“彝”。  相似文献   

20.
王文才在《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中认为,“《东墙记》大约是白朴早年在真定的作品,可能是与史樟的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同时而作。”《附编·白朴杂剧全目提要》对此则进一步加以引伸论述:“《寒山谱》中收此戏文(案指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题为‘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仙著’此史九敬仙即孟本《录鬼簿》之史九敬先(《正音谱》同),抄本作史九散仙,曹本作史九散人,‘真定人,武昌万户’。”“《寒山谱》称史为‘书会捷机’,乃书会假托其名,谅非书会中人。”作为元杂剧的作家史九敬先是否曾写过南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