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的提出为言语行为识解以及语用推理提供了全新视角。新闻语篇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言语行为的不同表述传达着各异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在冯·戴伊克提出的话语社会认知视角下,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外媒体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闻语篇中,言语行为的不同场境部分都可以转喻性地代替整个事态场境;用不同的场境部分转喻性地代替整个场境,其背后隐含着新闻语篇所欲意传达的意识形态意义;对言语行为脚本进行不同场境的转喻性指代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社会效应和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后行为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对电影《怪兽大学》当中的典型台词作分析,探讨这部经典动画电影中的言语行为现象,借此引起人们对交际中出现的言语行为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误解是常发生在冲突言语行为中的一个现象,误解和冲突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由误解引起的冲突是语用学的研究课题。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误解冲突的成因,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冲突言语的产生根源、误解的发生机制、冲突言语行为中的误解潜在性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冲突言语行为与误解的关系,并运用顺应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冲突言语行为的产生是交际双方没有顺应彼此的语境而导致的,这也是误解潜在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本文通过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综述, 揭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局限性,进而指出言语行为研究应转向言语事件研究,即以言语事件为单位,在言语事件中研究言语行为,并就如何在言语事件中研究言语行为,介绍了四种研究方法.这四种研究方法是社会语言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批评分析法及语用研究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言语行为理论讨论的是言与行、说话与做事的关系,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本文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Austin与Searle对言语行为的不同分类,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一些特殊的言语现象,并且从分析思维、个人主义、宗教信仰、风俗文化习惯这四个方面对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西方文化特征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分类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也是当今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言语行为分类则是言语行为理论中最早为人们所关注和感兴趣的论题之一.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根据各自的不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言语行为作了种种分类尝试.这些尝试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言语行为本质属性的认识,为研究言语行为的实现方式及其习得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众多分类尝试中的几种主要分类理论的述评和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分析,勾勒出言语行为分类理论研究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对不礼貌言语行为这种世界性语言现象的研究,其难点之一是界定的科学性。对不礼貌言语行为定义的概括既要涵盖语言主体与客体,又要兼顾有意识与无意识,力戒简单化与片面性。其难点之二是跨文化研究。跨文化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主要成因是社会文化规约的差异和缺乏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而规避这种语言现象的主要途径是深化与强化对言语行为背后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特定语言情境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社区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单位,也是言语行为的存在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是言语社区内部结构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言语社区基本构成要素中我们可以窥见言语社区的层次性特征。作为言语社区的社会性基本构成要素的人口、地域,其明显的层次性分布奠定了言语社区层次性的基础;作为言语社区的语言性基本构成要素的互动、认同和设施,其层次性特征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分布提供了条件。认识言语社区的层次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言语社区的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但是对于规劝言语行为的研究却较少。主要研究规劝言语行为的辅助语,首先界定了辅助语,然后探讨了规劝言语行为辅助语的语用策略和功能及其人际功能,希望能进一步充实丰富规劝言语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言语幽默又是幽默行为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生活中的幽默言语有时是说话者故意为之,有时却是无心插柳,这种繁芜丛杂的语言现象在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节选《老友记》中的部分言语幽默为语料,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言语幽默产生的原因,旨在增进人们对美国情景喜剧以及日常会话幽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冒犯言语行为是人们之间交往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它既可以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也可以发生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既可以发生在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也可以发生在正式的交际场合。文章运用"目的原则",从产生语境、机制及后果对冒犯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分析。"目的原则"是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继承,任何言语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冒犯言语行为的产生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精读和听力课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 ,论证了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语用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转喻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高层命题转喻对语法结构产生影响,高层情景转喻产生间接言语行为。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框架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动词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背后不同性质的转喻机制本质上都属于认可操作现象,认可操作在图式化连续体的不同层面上进行可以分别产生语法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种不同语言现象。用认可操作统一解释动词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言学试图为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出发点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讽刺言语行为表面上积极肯定,本质上以迂回委婉的方式表达消极情感,其目的是对讽刺对象进行贬损、奚落和刺伤,是一种具有间接批评性质的表情类言语行为.讽刺言语行为在事态场境框架下进行运作,讽刺事态场境主要包括讽刺事态前段、讽刺事态核心段、讽刺事态效果段以及讽刺事态后段,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组成部分与整个讽刺事态场境之间都具有转喻关系.以场境框架为基础的转喻理论注重探讨讽刺言语行为的认知机理,同时对涉及到的语用推理图式和认知基础进行系统描述,可以较为合理地解释受话人为何能够迅速而轻松地推断出说话人的会话意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言语是一个动态的行为系统。当前都市流行语中的词汇语义模糊倾向是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与青少年言语群体独特心理特征内外因相互映照的必然外显。这一现象宜琉忌堵。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礼貌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与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起来的,而与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的则较少。关联理论为研究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利用关联理论对礼貌言语行为展开了部分讨论,旨在说明礼貌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语境、语言、意图和文化等关联性期待理解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相比,关联理论对礼貌现象的分析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论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言语行为理论作了概述,介绍了A ustin及其学生Searle对言语的行为理论的贡献;并对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了在言语行为三大分类中“言内行为”中存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根源,最后指出了重视性别差异现象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把语用学对日常话语的分析运用到网络环境的话语上,通过对聊天室话语的分析找出一些理解它们的线索和挖掘新生的语言现象。运用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对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样例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言语行为是口头言语行为的模拟转换:缩写(快速表达)、字母连打(语气)、图标(表情)等接近口头交际的现象。研究IRC言语行为对未来语言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言语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言语行为参与者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识别等等,使言语行为在具体的语境,尤其是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变数的干扰,进而影响到言语行为的实现,从而说明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关系的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移植到言语反语的研究中。运用该理论品读文学作品中言语反语这一语言手段,能较深入地感知言语行为语用意图和言语反语实质及形成机理。从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MargaretMitchell代表作《飘》,可知言语反语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违抗合适条件是履行言语反语行为的基础和前提;领会言语反语的言外表达效力是理解作品灵魂和反语机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