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侠 《理论界》2009,(3):62-64
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而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发挥政策作用,更要转变工作方式和理念,将政府职能转变具体落实在农业上.在农民增收问题上,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并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谭德宇 《中州学刊》2007,3(6):104-106
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深入分析农民政治社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科学方向,不断创新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构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扎实稳步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形式,诸如行贿活动、越级上访、黑恶势力的渗透与干预等,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新农村建设。因此,分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原因,寻求解决目前我国农民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逐步将农民的政治参与引入制度化的轨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贵荣 《理论界》2007,(1):38-39,12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为此,要转变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方法、增强农民的内动力、落实科教兴农措施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开展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 一切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都要有正确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理论界》2009,(2):50-51
高素质的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但现实农民素质的低水平又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从分析提高农民素质的原因出发,探讨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以茂名市农民的现状为例,探讨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平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晓萍 《河北学刊》2007,27(6):79-8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收入、基础设施、教育、就业等方面。当前,农民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化,不仅影响工业发展,还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对农民的利益也是一种严重的损害,会造成农民群体与城市群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农民合作的必要性,政府、学界有着高度的共识,但对于怎样合作,如何建立农民合作组织这个问题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分析了农民经济合作的困境与异化、农民公共服务合作“难产”的原因,通过两个案例评述,认为外部力量介入对促进农民合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部力量的介入并不必然导致农民作为合作主体的缺失;在当前反哺农业的财政政策条件下,应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合作文化建设整合为一;但不同地区外部力量介入的方式和目标是不同的,不可“一刀切”,农民作为合作主体的实现,需在操作层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深刻的历史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呼唤农村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农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求塑造农民爱国爱乡、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言行文明,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珍惜耕地、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尊老爱幼、和睦互助的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奠定道德素质提升的坚实物质基础,督促农村党员干部和乡村教师率先垂苑成为道德示范样板,创新道德教育形式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健全完善约束机制规范塑造农民道德素质,应当成为实现农民道德素质从传统到现代提升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认同:类型、基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认同有暴力威胁型、思想教化型、经济利益型和民主权利型四种基本类型.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农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能构建农民的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社会公正是这种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农民在相对剥夺下的贫困、城乡隔离中的低能和民主权利虚化后的弱势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农民所要求的社会公正,因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这是增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卢诚 《南方论刊》2007,(4):18-20
农民素质建设是建设新农村一个最需研究而又研究得最为不够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突破这一局限,首先,从新农村视野探讨了农民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其次,从历史、现实、主观、客观等多方位、多层面来进行深刻地厘清农民素质的“先天不足”;再次,阐述了培育具有现代化素质新农民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期,农村基层政治发展还不够完善,农民政治参与途径还不够健全,因而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不可避免,这是一种体制外政治参与的表现。我们党要更加注重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际的民主权利;积极努力弄清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目的在于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制度化建设并引导农民进行适度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加速新农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民素质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需要.针对目前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情况,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农民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农村建设政策昭示着农民主体性不断凸显,农民社会保障权中蕴含的三种人像促使农民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然而,从现实的角度考察,第三种人像下的农民社会保障权与农民的主体性共同缺失.为了找寻丢失的农民社会保障权,应当促进社会保障法上的农民社会保障权的立法实现,从而使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美好蓝图在渐进的路径下铺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农民政治文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村民自治制度基本建立,广大农民可以反映自己的政治意愿,民主意识正在觉醒。但相对于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作为政治主体参与农村政治、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热情和能力还比较匮乏。造成这种滞后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农民形成现代公民的政治心理,强化政府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培养引导,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农民权利看待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毅 《学术界》2006,1(5):7-18
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农民的各种权利是否得到尊重,是新农村建设得失成败的最终衡量标准。从农民权利看待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以人与公民的基本权利去看待新农村建设。它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改革与创新,努力消除长期以来农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各种权利贫困,唤起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平等,强化对农民权利的宪法保护,建立健全农民的维权组织,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新村运动以培训新村指导者为着力点,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政策执行力低下等问题。韩国把新村指导者培训的重点放在工作伦理的养成上,主要采取了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后续跟踪教育等方法,有效地激发了新村指导者的新村精神,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成功地领导村民建设新农村。这种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吉法 《理论界》2006,(9):22-23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扎实帮助农民解决好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