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产品,长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它的输出受到世人瞩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表面上看来,黑衣壮婚礼仍较好地承继着传统习俗,山歌对唱依然是婚礼的中心和对婚礼的强化,表征着黑衣壮族群悠久的山歌文化和开朗劲健的民族性格.但是,年轻一代对传统山歌的淡漠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正使传统的黑衣壮社会面临着传统的断裂,以山歌艺术为核心的审美化生存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物质基础的基因。它体现了我国各个民族,在没有被进行特殊雕琢的自然环境下,各族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同时也展现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及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真实原貌。然而,当今音乐文化正在发生基因"缺失突变","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歌歌唱形式渐行渐远,人工雕琢痕迹越演越烈。这种音乐文化的缺失,势必带来音乐功能和作用的改变,致使音乐服务于人类的宗旨发生着质变,最终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盛龙 《中国民族》2008,(12):96-97
唱响民歌节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湾又多啰湾又多。” 一首悠扬的山歌,荡着竹排,从缓缓流淌的漓江波光中飘出。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 一首悠扬深情的民歌,从歌仙刘三姐古老的传说中飘来。  相似文献   

5.
青海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唱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的传布,悄然渗透入青海藏族民歌之中,不仅成为民歌的重要内容,还影响着民歌的叙事方式,强化其社会道德规劝的功能.但,青海藏族民歌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也反作用于藏传佛教,起到了促进藏传佛教民间化、大众化的作用,更成为藏传佛教自身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了解民歌在现代城市进程中的现状,分析城镇化民歌产生变化和影响的原因,在未来发展中针对民族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静 《民族论坛》2006,(6):38-39
在湘鄂渝黔结合部约10万平方公里的武陵大山中,繁衍生息着一支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土家族。湖南桑植县就在这大山的腹地之中。土家族人民素以大山的子民著称于世,吃苦耐劳,剽勇强悍,重义尚武,朴实善良,爱国爱家。从土家先民助周武王伐纣,到随刘邦平定三秦之乱,从明代土司率湘鄂西4万土兵慷慨悲歌抗击倭寇,到清代刘明灯等镇守台湾,拒荷、英、日殖民者于国门之外,乃至孙道元、罗荣光为抗英、抗日保国壮烈捐躯,还有覃子斌、张国勋、戴晓南为抗日战死长城、台儿庄、密支那丛林,宋绪清、金珍彪等两万多人参加志愿军,随47军赴朝参战,英勇杀敌,视…  相似文献   

8.
了解民歌在现代城市进程中的现状,分析城镇化民歌产生变化和影响的原因,在未来发展中针对民族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行走在桑植的白族村寨,时时可以听到或激昂高亢, 或宛转悠扬的民歌破空而来。这一首首民歌凝聚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思,饱含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岁月在流逝,山河在变迁,惟有桑植白族人的歌声还在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文明…… 沉淀在民歌中的历史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高原民族,这个活跃在云贵高原的民族,在秦及西汉就有文字记载。湖南桑植的白族,是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土家族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种类繁多的风土人情,它的民歌艺术也颇有特色,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和日常的生产生活而汇集而成的独特艺术形态。同时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善良、质朴、热情大方、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土家族民歌是一本百科全书,它完整地记录了土家族的历史起源、审美内涵、优秀的淳朴民风及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1.
雨拉 《民族论坛》2006,(7):28-28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人与大自然战斗间隙里的一种排遣,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赞美就是赞美,憧憬就是憧憬,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人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不藏着、掖着,全都用大嗓门的声音释放、归还给大自然——陕北酸曲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酸”是陕北人对“暧昧”的称呼,他们将带有挑逗和暧昧意味的自创曲调叫酸曲,它是一种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歌唱,所以,对于目的性明确的采集、发掘工作来说,进行起来十分艰难。我们在采风中发现,每当我们提出要采集“酸曲”的时候,人们就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唱酸曲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从《诗经》到现在的《中国民歌集成》都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故事、人物及人民的生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及丰富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民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学习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是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歌曲,用以表达情感、歌颂美好事物、传承文化典故等.本文主要论述将达斡尔族民歌引进当地高校的形式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研究的时空范围锁定在了现今生活于中国境内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的布里亚特人这一族群,以他们的民歌分类观为研究对象,从已出版的布里亚特民歌集中探寻学术界的分类方法,再以自身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关注布里亚特人的局内视角分类方法,阐释了布里亚特人的民歌分类观,并探究了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黎族民歌是黎族原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民歌担负了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因而往往被视作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根脉.黎族民歌是黎族人集体创造的宝贵财富,承载着这个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记忆,集聚着他们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上的自我认同.黎族人利用歌谣守护着传统和教育后人,不少的生活知识、祖先历史、宗教观念以及风俗常例等,皆依民歌的口传方式世代相承.黎族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古老的民族来说,民歌不啻为黎人口传之"文典"也.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拥有两种本民族语言,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另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裕固族民歌的产生、发展与裕固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其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因此在今天新的生态观、民族观的指引下,重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文化生态为视角,以裕固族民歌的生存价值为对象,参考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裕固族民歌的产生根源、生存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文化的变迁,都是来自文化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种变迁既有形态、内容等方面的变迁,还包括深层内涵、社会功能的变迁.随着纳西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和外部世界对纳西族本土文化的不断介入,纳西民歌活动的文化场域也较之过去更加错综复杂,因而纳西民歌的本土音乐艺术形式及其功能也产生了一些变迁.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长调民歌随着蒙古人的游牧生活而产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陪伴着这个伟大游牧民族的生活.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用长调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来.这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征的音乐形式,经过广大的蒙古族民众和卓越的歌手一代又一代传唱至今.它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那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歌声吟唱得清新凄艳,飘渺哀怨。有一种歌声演绎着乡土风俗、儿女情长。这就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土家族民歌。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毛坝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新河村,在这里人人都是歌手,个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广西黑衣壮民歌的传承方式进行考察,并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认为黑衣壮在短短几年内从藏在深山中到闻名天下,是政府高度重视、学界积极参与、媒体大力支持和黑衣壮热情参与的结果,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黑衣壮民歌的传承也面临着社会变迁和传统生态环境消失的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