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敏洪 《领导文萃》2009,(24):115-119
失败的事情也许你多做几次就会成功我有一句话:"人生出来就是为克服困难而来的。"我始终有一个想法:一个做了很多事情的人和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的人,其实他们一辈子所遇到的困难总量是一样的。就算你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你也有可能和爱人吵架,还会有一些麻烦事来找你。遇到困难你不能逃避,是否能克服困难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正> 怎样对付令人头痛的顾客《CEO Refresher》杂志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站在第一线的客服人员最感头痛的四种顾客类型有: 1.“我永远是对的”型:这种顾客最在乎的并不是问题能否获得解决,他们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你公司或客服人员是错的。 2.“我有话要说”型:这种顾客最想要的是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会紧紧抓住客服人员唠叨不停。 3.“先办我的事”型:这种顾客希望客服人员能够立刻停下手边所有的工作,优先处理他的事情,只要目标没有达到,他们会不断以各种方法催促。 4.“叫你们经理出来”型:这种顾客轻视客服人员,希望透过和主管谈话的方法,对客服人员施压,以达到他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经理人来说,改善公司或业务单位的运营绩效,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压力。但要明辨问题,即便只是了解运营中的哪些变化或改善会对底线业绩产生最大影响,也并不总是件容易的事情。本期《哈佛管理实践》中的几篇文章,为寻求工具的经理人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他们发现绩效差距,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南国深圳,活跃着这么一族经理人:他们不盲目崇尚和追求所谓高品质的业余生活,特区的灯红酒绿对他们而言,似乎是另外一个空间的事情,与己毫不相关。在难得的空闲时间里,他们齐齐聚首在绿茵场上,汗流浃背地奔跑,挥斥方遒地呐喊。作为一项平常无奇的大众化运动,足球到底有  相似文献   

5.
蒋亚奇 《领导科学》2005,(10):44-45
不同的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同的领导方式,一般认为,大体可以分为协调型和命令型两种。协调型领导者注重和每一位下属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认为融洽的关系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取得良好业绩所必需的。在许多情况下,协调型领导者被一种理想所激励,他们愿意帮助别人成功。在他们的指导下,下属往往表现卓越。协调型领导者说话做事不会单纯为了满足下属的短期需要,他们的眼光更注重长期的、更本质的东西。他们不仅帮助下属在目前的工作中取得成功,而且要为他们将来的角色做准备,其中一项准备工作就是培养下属的技能。与协调型领导…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通常认为,大脑认知功能的退化是在五六十岁年老时才会发生的事情。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脑的衰老可能从45岁就已开始,这个年龄通常被算作中年时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7000多名英国公务员进行了长  相似文献   

7.
智珠     
《领导文萃》2008,(21):145-145
成人认为儿童像傻瓜,因为他们对重大的事情浑然不觉;儿童知道成人是傻瓜,因为他们对有趣的事情漠然置之。  相似文献   

8.
安徽答卷     
<正>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坚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推进,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抓落地,助力和田皮山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智珠     
廖新生 《领导文萃》2008,(23):83-83
成人认为儿童像傻瓜,因为他们对重大的事情浑然不觉;儿童知道成人是傻瓜,因为他们对有趣的事情漠然置之。马长山/文王青/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项研究,考察谦卑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一项是采用谦卑型领导量表、教练行为量表、员工心理安全感量表和员工建言行为量表,对某连锁企业一线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谦卑型领导更有可能对下属使用教练行为,进而促进员工的建言行为;教练行为在谦卑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另一项研究采用相同工具,考察了不同类型企业的186名员工,结果发现,谦卑型领导通过教练行为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建言行为,显示出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谦卑型领导也可直接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而其教练行为也可直接促进员工的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领导干部执政兴国能力和水平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能否判断形势而确定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二是知道什么事情应当先干,什么事情应当后干;三是懂得在具体的条件下应该干到什么程度。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执政兴国的能力和水平,往往体现在具体"度"的把握上。  相似文献   

13.
果你随机应变,后退一步,就能够创造性地对许多不同的竞争状况做出反应。最近,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某一行业,有一家公司开始大幅度降价,以此来削弱别人。大多数竞争对手十分愤怒:“他们怎么可以这么做?他们打算做什么,毁了我们?破坏整个行业?”自然地,他们也开始进攻,降价更多,价格战于是无休止地持续下去。然而,有一个公司却利用这场激动人心的价格战的机会,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只是稍微地降价,然后提供几项增值服务,包括为顾客的销售代表举办研讨班,同其它公司合作进行交叉促销,等等。当然,所有这些服务都增加了公司的成…  相似文献   

14.
古语云:“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用好人才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能力,用人方法得当,就能成就事业。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任用人才。”因此,能用人才、敢用人才、会用人才,对领导者来说十分关键。要用好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用人原则和方法外,还要做到“四不可”。对“千里马”型人才不可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千里马”型人才是集才智、胆识、魄力于一身的优秀人才,他们思想解放,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勇于开拓进取。这种全能型人才虽然有才,但也会出现“不逢大匠材难…  相似文献   

15.
一、塑造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运作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培育支持商业银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所要求的内控体系的思想文化环境,并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来做.这是一项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传统遗留的惰性与这一要求尚有未解决的矛盾.这一工程至少包括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如何发现不同员工的优点,并能用其所长,是CEO的重要特质。成功的管理如同下国际象棋,需要认识到棋盘上每个棋子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正确判断,发挥出每个棋子的效力,才能取得全局胜利。认知下属的能力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观察。在日常工作的检视中,留意做下记录:对于每一个下属,哪些工作吸引他们?哪些工作他们会抢着去做,并有足够的自信完成?哪些工作让他们做起来很痛苦?你也可以直接去问下属,让他们告诉你自己擅长的,喜欢去做的事情。另外,尝试询问以下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并认真记录他们的答案——1.关于个人能力的认知。过去的几个月…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管理学者是这样定义“管理”的,如:泰罗:“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泰勒:“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其实,归根到底,管理就是通过管人去做事,人的思想和心理是复杂的,所以管理必定是复杂的,甚至是模糊的。因此,管理不仅要讲求科学,还要讲求艺术。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愤怒、沮丧、仇恨和痛苦之中。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朋友和他的同学一起大学毕业,一起去一个公司试用。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儿,这之前,亲如兄弟。他们一起拜访了一位大客户,几乎谈成一单大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09,(11):145-145
有人问美国华尔街40号国际公司前总裁马修&#183;布拉:“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很敏感?” 他说:“早年,我对这种事情非常敏感。我急于要使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非常完美。要是他们不这样想的话,就会使我忧虑。”  相似文献   

20.
学生“厌学”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也有个别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他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势必败坏校纪校风,给学校形象造成伤害。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现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