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彼得·德鲁克终其一生以冷静、深邃的目光来洞察管理之道。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俗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开创者,彼得·德鲁克在走过95年的岁月后与世长辞。终其一生近百年,德鲁克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来感受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从事管理学研究近60年,德鲁克也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洞察这个学派林立的行当,以冷静、深邃的目光来洞察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2.
彼得·德鲁克 (PeterF.Drucker,也译作彼得·杜拉克 )近半个世纪以来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TheFa therofManagement)、“大师中的大师”(Guru'sGuru)。2002年初 ,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2001年管理大师风云榜” ,在评出的总共“十大管理名师”中位于榜首的 ,仍然是彼得·德鲁克。在同一排行榜中 ,赫赫有名的通用电气公司 (GE)的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位于第六;全球首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列名第九。类似地 ,美国《商务2.0》近期公布的百年来管理大师排行榜前1…  相似文献   

3.
很少有人能享有开创一门学科的殊荣,作为公认的“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享此殊荣当之无愧。在过去60余年里,他的著作、讲座和咨询工作为攻读管理学的学生建立了一座丰富的宝库,并且成为企业家和经理人获得管理知识和管理工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专业文献表明,德鲁克是在管理学领域里被文献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他的著作陈列在成千上万的书架上。迄今为止,彼得·德鲁克已出版了31本著作,并被译成25种语言,销量已超  相似文献   

4.
<正>精明的企业会“扫清知识工作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从Google的实践看,我们认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完全懂得如何管理新一代“知识工作者”。毕竟是德鲁克于1959年创造了这个词。他说,知识工作者相信,他们获得薪酬是因为效能,而不是为了每天从早晨9点工作到下午5点,精明的企业会“扫清知识工作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以下是Google用来促使知识工作者发挥最高效能的10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经理人》2006,(7)
《巨变时代的管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大作。过去50年来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管理假设、规律和惯例已经发生改变,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利用已经发生的变革! 作者:彼得·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8元  相似文献   

6.
倾听大师     
《经理人》2001,(12)
你很难相信,一个90高龄的人,还能够对如今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的世界,保持着持续的关注和极其冷静、深刻的认识。彼得·德鲁克思想的穿透力确实犀利无比。互联网泡沫如今已经破灭,德鲁克两年前就预见到了;如今的格林斯潘如坐针毡,真的被德鲁克不幸言中了吗?其实德鲁克不是预言家,他创建的是管理这门学科。当然德鲁克把管理视为“组  相似文献   

7.
杨俊杰 《经理人》2005,(12):2-2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1日上午,96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因 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此消息很快就被人们用短信传递着, 全球无数的德鲁克“信徒”无比痛心,这无疑是2005年度全球企业界、管理界的 大事件之一。 1909年11月19日出生的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他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相似文献   

8.
没有人不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宝马良驹和高超的驾术也不能让骑士直奔目的地,因为他选错了方向……的确,就像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那样“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183;德鲁克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辞世。他从1954年发表《管理实跋》开始.对企业管理的实践和理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界的“大师中的大师”。一些国家的经济振兴和著名跨国企业的成长发展,都从德鲁克的管理学说中吸取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0.
陈新 《领导广角》2003,(7):45-46
彼得&#183;F&#183;德鲁克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由于他在管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被尊称为“管理学之父”。他创立了管理学理论与实用的基础,被推举为“当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其代表作之一《创新与创业精神》写于20世纪90年代,是许多企业家与管理者必读的教科书。本文撷取其《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关于创新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 管理的价值在哪里?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整体”,使这个”整体”的价值大于其构成部分之“总和”,使这个“整体“成为一个生产性的整体,其产出远比其投入的资源更高。  相似文献   

12.
正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匈帝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13.
<正>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著。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相同的事实,却能从  相似文献   

14.
德鲁克论电子商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今美国最著名的管理思想家,年届94岁高龄的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2002年出版了一本最新的管理论文集。像他过去的著作一样,这是一部值得重视的管理著作。书中收集了他近年来论述美国互联网大爆炸的到来和下一个  相似文献   

15.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指出 ,现代企业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种特殊的产品或服务 ,所以它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 ,存在于社区之中。而社会问题是一个企业在其中存在的社会和社区的退化疾病或有毒废物。由于企业只能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 ,事实上是社会的一个“器官” ,这种社会问题就会影响到企业 ,企业也必须关心这些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对企业来说 ,既是一种挑战 ,也是发展机会的主要来源。企业的职能就在于通过把一项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的一项机会来满足社会需要 ,同时也为本企业服务。从德鲁克的上述论述中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  相似文献   

16.
成为黑马,是无数中国企业的梦想。那么,如何成为黑马呢?关于这方面的指导理论是很多的,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的市场细分论;迈克尔·波特(HichaelE·Porter)的竞争战略,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的企业家战略以及特劳特(JacK·Trout)定位论都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理论指导,大抵殊途同归,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德鲁克论21世纪管理挑战——知识工作者生产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彼得·德鲁克在新著中对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作了考察,并指出个人与组织方面的基本态度上的变化以及工作本身的结构变化皆为增进生产率之必需.他解释了由于泰罗科学管理的应用而增进了发达国家手工工作者生产率是20世纪管理的最重要的贡献.他阐明了人们关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之所获知,并提出它的各项主要因素.他提出了“技术人员”(既是知识工作者又是手工工作者),并以实例说明使其有效的三个因素.他把知识工作者看成一个系统,并指出知识工作者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出现对公司治理的意义.德鲁克强调,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是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在发达国家,这是它们的第一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德鲁克论21世纪管理挑战——信息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彼得·德鲁克在其新著中解释,一个新信息革命正在进行中,它将彻底改变信息对企业和个人的意义。它不是技术革命,而是概念革命。至今,信息技术集中在数据,聚焦在“IT”中的“T”;新信息革命聚焦在“I”。 德鲁克论述了15世纪印刷技术的历史教训,对比了传统成本会计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说明企业需要的信息,具体提出了管理现行企业所需要的四套诊断工具与战略所要求的外部信息,明确了主观人员工作所需的信息观念,其形成必须由主管提出两个问题开始“我给什么?”“我要什么?”然后论述了组织信息问题,提出若干方法学概念。德鲁克敦促企业与个人必须学会组织信息作为它们的关键性资源,以迎接21世纪的管理挑战。  相似文献   

19.
明华 《决策》2005,(12):64-64
“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熟悉自己国家和人民的管理者。”——彼得&#183;德鲁克。  相似文献   

20.
蔡文燕 《经理人》2002,(5):64-65
高层管理者需要有选择地担任一些具体运作工作,但这些工作不能过多地占据他的时间。彼得·德鲁克认为,高级管理层的主要功能是界定公司目标、制定实施的战略决策并确保这些决策最终的落实。高级管理层的任务具有多样性的特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具备多种技能。高级管理层工作的实质是团队工作。乔治·西门子的贡献在德鲁克看来,德国银行家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1839—1901)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