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穿越之路     
冯艺 《中国民族》2012,(10):4-7
以前,和父母亲走过这里,他们总是把眼睛投向远处的山峰,给我讲起过去在此的往事,一次又一次。这里,是十万大山的东北麓,山路弯弯。电影《英雄虎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在近十年间却发生了令父母想像不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我家是西兰卡普编织世家,在当地较有名气。我12岁就跟着祖母开始学编织。当时我就觉得西兰卡普很好看,一下就爱上了这门工艺。祖母觉得我心灵又手巧,就毫不保留地把手艺传给了我。"这位生于1955年的"织女"刘代娥口里的西兰卡普就是土家织锦。在刘代娥的家乡——湘西龙山县苗儿滩捞车河村,这里绿水潺潺、古树参天。村里的土家女子们在青春年少十来岁时就开始跟随长辈学习织花,在青山绿水中织就土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着土家人的民族记忆与审美情操,编织着土家女子的美好期望。刘代娥,就是这群女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正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它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土家人生产、生活和征战场面。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团圆联欢,土家族人都要跳摆手舞。在土家人聚居的村寨,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摆手舞历史悠久。清乾隆《永顺府志》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  相似文献   

4.
宋秀亮 《民族论坛》2008,(11):12-13
<正>30个春秋,他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和报纸杂志,发表土家医药学术论文百余篇;编写42万字的专著《土家族医药学》,被誉为"土家族传统医药发展的里程牌";编写80万宁的《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填补了国内空白;1998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称号,土家人称他为"湘西的李时珍"——他的名字叫田华咏。  相似文献   

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 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特色资源,405万各族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这里有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有三峡"活化石"神农溪纤夫,有恩施女儿会, 有千家万户共庆丰年的摆手舞, 有精美华丽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有中国南方杆栏式建筑经典土家吊脚楼.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使恩施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歌舞之乡".  相似文献   

6.
在大型土家风情歌舞《比兹卡》中,78岁的土家歌王谭明税在唱歌,我们几乎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心灵却被他所深深震撼。导演说他在歌舞剧中是一个符号般的人物,是全剧的灵魂。正是这位土家老人用充满沧桑的歌喉,为很少有人能完全听懂他唱词的观众吟诵了一曲山水绝唱。他的神态,他的声音能带我们回到人性最本真的状态,帮我们找回最自然的感觉……人物特写19年前去湖北恩施清江边的野三关采访时,我还是个青涩的小记者。那时偏僻的野三关小镇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倒是野三关的土家人当时表演给我们看的“撒尔嗬”(聚居在清江流域的土家人以欢乐的…  相似文献   

7.
在脑海里,土家山寨原来总是与吊脚楼、小背篓和勤劳、淳朴、勇敢的毕兹卡(土家人)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正>1950年9月28日,一位来自湘西永顺县名叫田心桃的姑娘作为苗族代表随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来到了首都北京。在北京,她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当时的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团长潘琪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介绍田心桃代表时说:"这是田心桃同志,她的外祖母是苗族,祖父母是土家人,她讲的土家语与其他民族语不同"。这大概是新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听到"土家人"和"土家语"一词。  相似文献   

9.
在土家山寨,陪十姊妹坐十弟兄是土家人结婚中最隆重的庆典仪式。如泣如诉,哀而不伤的十姊妹歌,让听者潸然泪下;幽默诙谐,节奏明快的十弟兄歌会笑声满堂,凭添喜庆气氛;而陪十姊妹、坐十弟兄的前奏——安席,特别是安席中演奏的《落地金钱》小曲和"四十八个躬"仪式,  相似文献   

10.
打溜子,又叫打挤钹,是流行于湘鄂川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土家人叫它“五子家伙”。它的基本乐器是按规格锻锤而成的大锣、小锣、头钹、二钹,还有板鼓,有时伴以唢呐。溜子,是曲牌名,每首曲牌都有固定的名称,属于“标题音乐”。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的日子,在土家山乡到处都可听到那种按照固定曲牌进行的有节奏的敲打,热闹非凡,是土家人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闪光的珍珠     
湘川边境山苍岭翠,酉水绕流.傍水有座小镇,名叫里耶. 里耶是土家语,意为拖土或开发地.1958年这里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早在那时,土家人就已在此开发定居. 湘川所属龙山、保靖、花垣、酉阳、秀山等县自古盛产桐油,里耶紧傍酉水,便于交易和泊运,于是经济文化得以繁荣.历史上的里耶,桐油商号大小数百家,码头油船频往,桐油装桶加封,远销沅陵、常德、武汉、长沙.再运来土家人紧缺的棉纱、  相似文献   

12.
土家织锦"老鼠嫁女"图纹蕴寓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土家人对鼠神的崇拜,寄寓着土家人多子多孙、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也折射出土家人避鼠除害,希望人寿年丰的功利追求。同时,对于聪明灵巧的土家族姑娘而言,编织"老鼠嫁女"的图纹还是一种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美满的理想寄托。  相似文献   

13.
<正>湘西,是歌的海洋。土家人,是歌的百灵。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用自己的独特 方式歌唱生活,用心和生命歌唱爱情。 土家情歌,犹如土家族的母亲河——酉水河一样,汩汩不息,源远流长。它流过高山,穿越峡谷,汇入大江大河,一路浩浩荡荡,荡气回肠。土家情歌,宛如天上的星星,晶莹闪亮,数不胜数。 土家情歌在湘西土家族民歌中占有很大篇幅,它主要反映土家族青年男女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和勇敢追求的精神。内容包括初恋、赞美、结交、深情、相  相似文献   

14.
“撒叶儿嗬”是一句土家语,来源于一种土家族民间舞蹈音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号子。久而久之,土家人就称跳这种舞蹈叫跳“撒叶儿嗬”了。土家人还称这种舞蹈叫“打山鼓”或“跳山鼓”。出生在清江河畔的土家山寨里的著名作家田天就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撒叶儿嗬其实又叫做“打山鼓”,有些文人将其译为“打丧鼓”或“跳丧舞”,  相似文献   

15.
刘妹 《中国民族》2012,(5):35-36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人的花铺盖。它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也是女家经济地位的标志和体现姑娘“价值”的重要标记。而西兰卡普的纹样,也逐渐成为土家人相互认同的符号形式,承载着民俗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土家人与歌     
土家族人爱唱歌,逢人便唱,每事必歌。土家人唱着歌比拟自己的歌唱生活: 土家生来爱唱歌,/歌子好比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唱得一只牛耳朵。 土家人一生与歌相伴。谁家新生小儿,众亲友“打十朝”祝酒贺新生,歌声伴随他走上人生之路。妈妈唱摇篮曲;外婆教唱儿歌。自个儿学的词语能连成句子了,差不多就用歌词表达意思。十二三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两岸生息繁衍,酝酿出醇香的巴土文化,歌舞之乡。高亢悠扬的长阳山歌,典雅隽  相似文献   

18.
田明 《民族论坛》2013,(7):30-32
正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其华丽璀璨的图纹色彩,细腻精美的制作工艺,在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中享有盛名,是充分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的艺术珍品。作为土家人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织造物,土家织锦与土家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当寻起土家织锦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见史籍典章。在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流传的历史里,缺失了这一方面的记载。但细细寻觅,在浩瀚的历史烟波中仍可找到其发展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9.
吊脚楼,一个民族的写真千年的阳光,穿越厚重的历史冰层,依然顽强地照耀着今日土家人聚居的吊脚楼,这是一个民族的写真。远古土家先祖,筚路蓝缕,溯流而上,艰难地越过崇山峻岭,在清江之源开疆辟土。为躲避猛兽和敌酋的袭击,他们将木楼悬吊在半空。于是,土家人的第一座吊脚楼,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20.
湘西土家服饰是湖南民间最具艺术特色的民族服饰,又生动展现了湖湘文化的视觉艺术特质。本文以土家织锦、日常服饰、婚嫁服饰为脉络,对其织锦服饰图案进行个案剖析、对日常服饰和婚嫁服饰的视觉元素整体分析,阐述土家服饰的图案、色彩及所体现的土家人的文化审美观念,以及呈现出的湖湘视觉文化特质,从而思考,中国服饰品牌的全球化推广需立足中国大地的文化根系,推动民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