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中“反清复明”——“扶清灭洋”——“扫清灭洋”三大革命口号的具体分析,阐明义和团战士的三次历史行为并确立其在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的历史地位,为进一步认清义和团反帝爱国的斗争性质及其伟大历史作用提供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空间。  相似文献   

2.
历史系部分师生配合当前史学界的争论,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多数同志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压迫的产物,是群众性的自发反抗帝国主义斗争,不存在反封建的性质。当时,突出的民族矛盾掩盖了阶级矛盾,又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自发的群众反帝斗争没有冲击封建制度也没有反对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清朝政府,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正反映了对清朝统治者认识不足。这也是义和团为什么能够被封建顽固派所利用,鼓动盲目排外,被歪曲而引入歧途,遭致悲剧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风雨喷长空,威雄惊万里。”七十五年前,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义和团英雄们,一从祖国大地跃然奋起的时候,就是抱着这样钢铁般的决心。他们高举反帝爱国的大旗,拿起武器,英勇奋战,同入侵的帝国主义强盗,展开了顽强的殊死斗争,把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七十多年来,如何评价为中华民族生存而战的义和团运动,革命派与反革命派,马克思主义者同修正主义者存在着根本分歧。革命派和马克思主义者歌颂它,吸收它反帝反封建的敢打敢斗的崇高革命精神;反革命派和修正主义者咒骂它,贬低它的革命作用,妄图抹煞它  相似文献   

4.
<正>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斗争。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群众革命运动。根据斗争纲领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整个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1899年10月平原战役以前为第一阶段,这是义和团初步发展时期,从山东地区开始,展开了以反帝为主的“灭洋反清”斗争,表现了略具民族革命性质和一定程度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70周年。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反帝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思想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作为爱国的政治运动,它爆发在1919年5月4日,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它发轫于l915年9月《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也是以爱国为出发点,并发展成为我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  相似文献   

7.
90年前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和内容席卷中国大地,震惊了资本主义世界。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歧见。这里,我们仅对有关评价义和团运动历史地位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如何评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是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对这个口号的内含和属性,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还是把它看成是义和团的斗争纲领更符合历史实际。理由是: 第一,从字面上看,“扶清”与“灭洋”是并列的,并没有策略与目的之分,也看不出有方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爱国反帝运动,也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空前伟大的思想觉醒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以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大无畏精神,揭开了伟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9.
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清政府多次发布上谕,令地方官对教堂“妥加保护”,“严禁仇教灭洋”。但是,人民反教灭洋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在二十世纪开初的头十年间不断高涨,给予帝国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在这全国反洋教斗争浪潮中,河南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也是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震动世界的革命大风暴。因此,它吸引着国內外史学界的注意,首先集中于义和团运动性貭的問題上。仅就国内史学界来看,对义和团运动底性貭,可謂說法紛云,持見不一。綜合起来,大致有三种看法:(一)大多数人認为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二)有的人认为它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三)也有許多人認为它是以反帝为主要锋芒、同时又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本文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底性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試图亦就此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方面,在史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作一尝试性的探讨。请同志們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一、反洋教斗争的主要起因是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而不是中西文化冲突。二、反洋教斗争曾采用“扶清灭洋”的口号,但对于广大爱国群众来说,斗争的目的并非扶清而是“灭洋”。当清政府压制反侵略斗争时,爱国民众不仅不扶清,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与清政权对抗。三、维新派否定反洋教斗争的几条理由是站不住的。我们对维新派不必苛求,但也不应停留在当年维新派的认识水平上,把他们的错误也视为正确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 ,但缺乏“彻底地不妥协地”的性质 ,它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是革命的小资产阶级 ,主要又是青年学生 ,因此 ,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承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民主革命纲领 ,新的革命斗争策略 ,新的革命前途  相似文献   

13.
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时,一部分义和团组织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随着义和团在北方广大地区迅速发展,这个口号也被各地普遍采用.直到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和清政府基本上镇压下去为止,在近两年时间里,广大团众就是在“扶清灭洋”的旗帜下进行斗争的.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的评价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引人注目的争论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认识和评价义和团的笼统排外斗争。有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对外洋事物一概排斥、毁弃,对洋人“要不加区别地杀完”,将与洋人、洋物有联系的中国人“分为十等,谓之十毛”,十毛之人,“必杀无赦”;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使近代中国摆脱停滞状态和被奴役地位的“最根本最必须的条件,但它却遭到义和团的殊死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1898年10月,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在山东、河南、直隶一带酝酿已久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又从山东首先爆发了,在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政治口号。为了能全面地理解这一口号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这一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爱国思想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影响而又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信仰过马克思主义,却又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却又反对共产党;相信和肯定过无产阶级却又信任和重视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过反帝反封建革命却又取消革命。如此等等,思想庞杂,前后矛盾,但是有一个方面却始终如一,那就是终身爱国。  相似文献   

17.
忠义军的总统刘永和在抗俄斗争中是“抗俄英雄”,还是一个投降俄国的变节者,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可不辨明白。一九○○年在中国北方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沙俄帝国主义一方面伙同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侵犯津、京,疯狂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同时又先后动员了十七万多侵略军,分兵六路向我东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这已是被人们确认的公理。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当然也不例外。它正是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与当时人们的社会心态是密切相关的。1919年,以五月四日为起点,在困苦、踩睛中忍耐和沉默的中国人民终于觉醒。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以满腔的爱国热忱和气吞山河之势,首先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导火线,继而形成燎原之势。正是伴着“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问世了。它的出现,犹如惊天动地的号声,淹没了胡适等人半文半白“放大了的小脚的呻吟”,回响在祖国…  相似文献   

19.
1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人民革命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也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的民主党派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即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形成的。它们形成时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阶层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这些阶级和阶层由于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而有较强的爱国心和反帝、反封建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上,则是爱国反帝,要求民主。显然,它们的这种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因而,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合作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曾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五四”爱国运动 ,今年迎来了 80周年纪念日。 80年前 ,辽宁青年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 ,为拯救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