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荆楚岁时记》中的偏正式复音词占《荆楚岁时记》中各种结构的复音词的比例为66%。《荆楚岁时记》的偏正式复音词中, 语义构成方面,根据正语素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语素是关于人或事物的,一类是正语素是关于动作行为的;词性构成方 面,主要有名词和名词构成名词、形容词和名词构成名词、数词和名词构成名词、动词和名词构成名词等7 种词性结构方式;词 义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词义不变,二是词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饮食习俗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荆楚岁时记》一书对其节日饮食习俗给予了全方位描述。利用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与饮食习俗的象征意义,将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分为象征食物、象征饮食器具和象征饮食行为三方面,探析节日饮食与维持人类基本需求、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的变迁与馈赠行为。该时期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拥有神圣性、严肃性和有节律的特点,以及具有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表达畏敬之情,维持社会交往和整合社会功能等多重涵义。时下人们感到节日民俗渐淡,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缺失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荆楚岁时记》作为一部重要的民俗典籍 ,它的作者与注者都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与文化条件。作者、注者对公元 6世纪南北民俗的记述 ,为我们保存了当时中国岁时民俗的真实面貌。本书自南朝著作完成之后 ,流传于隋、唐、宋时代 ,元初已经亡佚。明人重新辑佚成书 ,清代有多种刻本传世。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县域地区作为荆楚传统农业区,其传统节俗在继承中不断深化与发展。以《荆楚岁时记》所记述的具体节俗活动为参照,深入考察代表性农业民俗的传承情况、特征及其文化成因,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典型个案,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农业民俗中蕴含的朴素的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神话与神话学》是一本很不错的教科书,在神话学普及及教育上有重要的意义。学理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但笔者认为该书在内容、编写方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南朝社会,岁时节日是荆楚民众沟通神鬼的重要时机,有着浓厚信仰的荆楚民众通过主动的姿态去祭祀神灵、禳除恶鬼.荆楚地方巫风盛行,岁时节日中巫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岁时巫术行为依照性质与目的大致可分为辟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这三种巫术形态并非界限森严,三者相错杂与融汇.南朝荆楚岁时的鬼神信仰与岁时的巫术手段相互倚重,鬼神信仰依靠巫术手段实际干预民众生活,巫术依靠信仰为自己提供存在的解释与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洪水神话主要用幻想和虚构的方式 ,叙述古时人类被一次大洪水毁灭之后 ,如何再生繁衍的故事。而这些神话在流传过程中融入民间故事或传说之中 ,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比较故事学的母题比较等方法 ,探究《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等两则融于蒙古族民间故事或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原意 ,力图揭示其原初形态 ,探讨其接受苏美尔、印度等民族或国家洪水神话影响之后发展变异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初学记》是唐代编写最为精良的类书,征引了大量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古籍资料。然书既成于众手,编写时间又较长,难免出现体例不一、引文混杂等通病。文章对《初学记》所引经部文献的体例进行了归纳,得出其引文有意引、合引、选引、补足省略成分等方式;引文标识上,往往采用小字加注、“又曰”、句末总结等方式。  相似文献   

9.
《楚辞》神话在四个方面体现了南方地区的地域特点:一是原始质朴;二是鲜明的自我意识;三是敬鬼好巫风俗;四是太阳神崇拜。文化的地域差异能改变神话本初的面貌,交融民族性与个性,从而产生文化的变异。神话在这个方面的变异与神话历史化、仙话化分别以时间和空间两类不同的发展模式,使神话产生新的变化,同时也是神话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文本的深层结构是由“石头”故事、“还泪”故事和“太虚幻境”三个具有隐喻象征功能的神话组成的神话体系。这三个神话,虽相对独立而又以“情”贯之。它由个体到群体,围绕着“原始-历劫-回归”的圆形结构,探寻了人生命的本源根性和人生历程的终极意义,表达了作者“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荆楚歌谣的地域文化特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楚歌谣有其显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巫觋文化的变异色彩、《楚辞.九歌》的流风余韵及其尚情的柔性品格。它既反映出人们对远古时代的遥远记忆,也体现出人们在现实生产、生活、娱乐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它秉承楚辞的语音、语调和独特的音乐思维逻辑而有一些变化,但仍不失《楚辞.九歌》的韵味。同时,典型的水乡泽国的地域文化环境,育成了荆楚歌谣尚情的柔性品格。  相似文献   

12.
湖北茶业资源丰富,饮茶历史固为悠久。由于茶有多种效用,为贫富人家所共珍,促进了茶的开发利用。各地不少优质名茶,脱颖而出,成为湖北出口贸易之大宗,社会经济一大支柱。  相似文献   

13.
台湾原住民的神话议题,有极大部分是原住民用来解释日常生活行为的准绳、自然现象或事物起源,包括全世界先民在内,透过探讨或解释其所见到的日月星辰、风雷雨雪、山川草木及虫鱼鸟兽等的来源或成因,而创造出无数的自然神话。太阳的光与热,带来了大地的光明与温暖,环绕着人类的生活,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台湾原住民的射日神话,便在其为追求永续生存的前题下应运而生。因为太阳数量的众多及日夜照射,人类无所依循情形下,造就了原住民射日神话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希腊神话与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海神,其共同点在于既有可怖的一面,又有可亲的一面;差异在于希腊的海神形象人神同形同性,而中国的海神形象人神异性异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上古时期文化观念较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海洋本身、生存环境、种族体质等这些物质性因素在海神形象上的显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间传说的角度 ,探讨了水族影响范围最大的两个传统节日端节和卯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本质区别及变迁情况 ,并指出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民族节日。  相似文献   

16.
语言禁忌在荆楚地区无处不在,它与每个人的身体、言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等都有联系。它是一种生活习俗的反映,也是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观念、生活观念、审美观念等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在这一文化区域内的综合反映。它是荆楚地域文化的产物,是社会体系自身的需求所致,同时也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它源于民众对美的追求,源于人们的各种心理欲望。它在俗信文化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表现为:对语言的结构和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丰富了汉语的语汇与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它是对语言环境的美化,它使人们不自觉地使用文明用语,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而言,它带来一种新的文化意义,是对相异地区与民族文化的补充与丰富。  相似文献   

17.
论荆楚踏歌民俗的"达欢"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踏歌习俗,是以足踏地为节奏,连手而歌。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较为喜闻乐见,尤其唐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踏歌。与其他歌舞习俗一样,踏歌也经历了由娱神、娱人到自娱的转变,它的文化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  相似文献   

18.
神话既不是骗人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幻想的产物,是人类思维的朴素的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原始思维是以象征为符号进行运演的。象征的逻辑基础是类比。循环变异从而获得永生这一原型是一个世界性的母题。本文运用类比思维方式从民俗、语言符号等方面探求原始人追求灵魂不死,灵魂复话的心态。透过文字的表面来研究神话的载体——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华夏民族的龙、蛇崇拜最早的原型应是雷电崇拜。  相似文献   

19.
神话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透过盘瓠神话的畲族叙述,可以窥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逻辑:盘瓠神话的出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思想实践的文化成果,蕴含着"华夏共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各民族在叙述盘瓠神话时形成不同的文本,既投射出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也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而神话得以延续的动力正是源于各民族对神话蕴藏的精神进行的自我解构与合理实践,这一过程实质上就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构建,最终促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转化。  相似文献   

20.
羿神话作为原生神话,在被后人以自己的想象和情绪不断给予增删和改造的流传过程中,其结构模式与精神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最终停滞、消歇了。然而羿神话本身的衰落并不意味着羿的形象与故事完全消失,而是按照其演变的大致方向转化为历史的或文学的创作素材,在后世的作品中获得了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