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也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公交线网不合理、公交专用道路数量很有限、对私家车的使用引导措施不力等.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建立综合交通体系、调整线网场站、大力发展快速公交、合理引导小汽车的使用、控制出租车规模等.  相似文献   

2.
公交客流预测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查重庆市南岸区公共交通现状的基础上,以南岸区目前公共交通出行量、社会经济和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采用“四阶段”法对南岸区公交客流出行生成量、出行方式分担率、出行分布进行预测,得到2020年南岸区各交通小区公交出行分布矩阵、公交客流通道客流预测和2020年南岸区公交通道客流分布图,为南岸区公共交通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规公交是中小城市最基础的公共交通方式,公交调研有利于了解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现状,便于发现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为将来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奠定基础。从规划者和设计者角度出发,将公共交通客运量现状、线路设施现状、场站设施现状、公交运行特征及公交随车调查五大部分作为评估中小城市公交运营现状的指标,公共交通客运量现状、线路设施现状、场站设施现状、公交运行特征等资料可直接从公交公司获取;公交随车调查数据如线路断面流量、满载率及平均速度等则需对城市的公交车进行随车调研,以龙岩市城市公交实地调研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龙岩市公交车运营现状存在高峰时段满载率超高、公交线路方向不均衡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城市公交发展建议:调整部分线路走向、增加公交车辆及停车用地、调整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时间、控制城市内轻骑摩托车数量等。以平顶山、宜昌、襄阳等部分城市有关调研数据为依据,对比分析龙岩市公交出行分担率,研究认为:提出的公交调研指标和方法,符合相关设计院的要求,具有实践推广价值,提出的建议符合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钱炎 《金陵瞭望》2008,(8):63-63
关注民生,“公交优先”成为时下热门词汇,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决策部署,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理念已成为各方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交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公交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阻碍了公共交通重要作用的发挥。解决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刻不容缓。就此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比较发现,只有按照以人为本、人车路协调、区域差别的原则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进行人性化的规划和建设,才能够满足以“舒适、畅达、安全、环保”为目标的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城市道路公交人性化的规划要点包括确立道路公交的优先发展,合理设计城市道路公交换乘系统;保障措施包括从资金上保证公交的发展,保障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立法为公交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生活数字     
《社区》2014,(24):7-7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最近公布的“北京市民对城市环境和资源的评价和期待”调查结果显示,49-8%的受访市民表示主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不经常公交出行的市民认为,换乘麻烦、车内拥挤、等车时间长是削弱公共交通吸引力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公共交通运营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一体化与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要求建立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侧重从公交运营整合的角度出发,探讨深圳市公交运营一体化发展中的经营整合问题和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圳市公交运营一体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中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对城市结构的影响问题进行剖析,得出我国城市结构遭到破坏是由车本位思想、公共交通的疲软及汽车税费的弊端等原因所致,并提出创建人性化城市道路需要从人本位思想、步行城市、公交优先等方面进行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多层次城镇交通网络建设加速,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渐完善.这些变化将对我国城市化质量和空间格局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有效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带动沿线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群城镇体系职能分工与协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质量提升等.未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强化城镇密集地区的交通联系,提高城镇体系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整体能力;二要科学理性地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在满足城市扩张产生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避免投资过度和浪费;三要充分发挥公共交通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的优势,将公共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公共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重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缓解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交通发展与运行现状以及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公交优先”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的主导战略经验,提出明确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模式、确保公交路权优先、优化公交线网结构、企事业单位镨时上下班、加强机动车管理等对策,以缓解重庆市主城区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石家庄市区向郊区快速扩展,城郊乘客流量急剧增大,城郊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公交矛盾最多、最尖锐的领域.通过对石家庄市城郊公交客流量的调查,在分析城郊区域公交客流基础情况、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应大力发展城郊公交、加大城郊公交线网密度,优化线路运力及行车组织,促进石家庄城郊公交发展,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3.
江苏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能耗总量大、民用汽车数量高、公路运输占比高、公共交通占比偏低等诸多问题。新常态下,为促进江苏低碳交通发展,应结合江苏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明确的低碳节能目标,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江苏发展低碳交通应协调交通与土地开发的关系,构建优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城市配送体系,以及制定合理的城市汽车保有量。同时,合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类主体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组织与营利性企业、社会公众等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城市群的公共交通建设,目前面临着一体化程度不高,交通管理水平滞后,公众交通意识薄弱,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发展困境。基于"两型"社会视角,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公共交通系统可通过加快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公共交通一体化、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建设"两型"社会绿色公共交通体系等对策实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与国际大都市公交客运票制票价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部分国际大都市公共交通的票制票价进行分析,将北京公交客运的票制票价与其他国际大都市进行对比,主要从基本票价、票价支出占居民收入比例,以及公交汽车票价与地铁、出租车票价的比价三个方面来研究,说明北京的票价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票制也简单局限。提出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制度应当改革,提高公共交通票价基准水平,改变单一的票制结构,这样既能改善公共交通对财政的过分依赖,也能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产业布局"单中心"形态尚未改善:高、低端产业混合布局于中心城区,新城"有城无业"问题突出,交通枢纽站缺乏产业配套支撑,导致职住分离现象严重,向心通勤特征明显。当前的交通系统既难以支撑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也难以有效发挥其对"多中心"产业布局形成的引导作用,造成交通拥堵持续加剧。解决北京市产业布局与交通系统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当务之急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长远之计是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制度保障是尽快建立一体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运输业官民关系的演化规律及启示--以宋代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运输业官民博弈演化模型,选取宋代运输业官民关系逐步恶化的案例进行经济学分析和验证,揭示中国古代运输业官民关系博弈演化规律。官方一向有动力不断扩大运输业公共部门、加大运输业投资、增加管制强度、干预和挤压民间运输主体的正常经营收益。而巨大的社会成本转移给底层组织和底层民众,逐渐激化社会矛盾形成对体系的负向激励和瓦解力量,成为历代运输业官民关系变化的制度原因。历代运输业官民关系恶化的教训对当前我国运输业的发展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社会普遍认为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可行路径,运用综合分析和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物流成本的具体构成。研究认为,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关键原因不在于物流运输成本过高,而在于物流运输效率过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通过发展高效运输组织方式、整合货运中介组织、大力发展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推进物流运输标准化建设等措施来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城市交通管理中以人为本、规划先导、多元参与、公交优先的指导理念,提出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