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长廊     
人类发展指数(H D I)人类发展指数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总体衡量尺度。是测量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1)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2)知识,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毛入学率表示。(3)体面的生活水平,用人均G D P表示。如果某国或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高于0.80,则是高人类发展水平;指数在0.50~0.79之间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低于0.50则是低人类发展水平。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从1990年起,每年选择一个主题予以发布。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在一些方面经历了历史上人类发展最快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任媛  谢学仁 《西北人口》2011,32(4):63-66,70
人类发展指数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类发展的健康长寿、文化教育和生活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属于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与通用的指标之一。本文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编制方法,将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评价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首次对山西省各地市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和比较,弥补了山西各地市人类发展量化研究的历史空白。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山西各地市人类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山西省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将人类发展指数纳入全面考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增加公共健康和医疗卫生的投入,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镇化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颢  任志远 《西北人口》2010,31(5):44-48
人类发展指数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所取得成就的整体评估,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的程度。本文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市域和县域的角度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市域尺度下,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0.7,整体处于全国中下水平。②县域尺度下,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态势且区域差异明显。③影响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水平的主要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类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各地人类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UNDP创建的HDI三个维度基础上,根据中国人类发展的特点,增加脱贫和公平维度,构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CHDI),并运用中国各省区市2003、2005和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指数(CHDI)值,揭示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现状,对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趋势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划分,为科学分析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影响因子,揭示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口城镇化动态分析模型浅探──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城镇化是一个人口由乡村聚居向城镇集聚,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转化:(一)地域转化,即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镇;(二)职业转化,即由农业转为非农业;(三)生活方式的转化,即由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向城市现代生活方式转化。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而长期的动态过程。因此,分析人口城镇化的动态过程及影响因素,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探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对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区域人类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并引进了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构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制订的人类发展指数比较发现,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较之传统的方法更适合测算与度量我国区域人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乡村与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两大地域单元,传统乡村有别于城市的主要特点在于:1)人口居住分散;2)经济活动简单;3)生活方式、习俗具传统特色;4)职业分工远不如城市复杂;5)经济、文化、技术相对落后。乡村人口城市化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向乡村地区的扩散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乡村人口及经济活动的非农化;2)乡村人口及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有一定程度的集聚;3)乡村人口在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上的城市化。本文研究涉及的范围是除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以外北京市所有的区县。一、乡村人D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区域差异及演变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性别构成是影响人类婚姻、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因素,也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是编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人民生活、劳动、城乡建设等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1%人口抽样资料分析了中国总人口性别比演变动态及地理分布特征。表明:(1)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性别比偏高的国家,新中国总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2)1953到2005年,年龄性别比曲线越来越平稳,性别比最高峰值呈现有低龄组向中龄组及高龄组转移的趋势;(3)各省区之间及城乡之间的性别结构差异由大变小;(4)山区性别比高于平原。重工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大城市高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对我国各省历年劳动者工资扭曲指数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各省劳动者工资普遍存在向下扭曲;(2)劳动者工资扭曲指数的时间趋势表现为先升后降,近4年趋于稳定的态势;(4)劳动者工资扭曲的省际差异的变动轨迹为:先逐渐缩小,再大幅度频繁波动,后平缓缩小;(4)劳动者工资扭曲存在地区差异,扭曲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5)劳动者工资扭曲指数并不完全取决于当地实际工资水平。由此,本文建议是:制定抑制地区间恶性引资竞争的宏观政策,建立以贸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贸易发展模式,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化建设,加强法律和工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财政支出,从而减轻劳动者工资扭曲程度。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熊巍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寿命的大大提高;另外,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这两方面的变化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4次追踪数据,采用潜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效应模型,考察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动轨迹及个体差异,并从动态角度探讨社会参与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抑郁情绪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并具有个体差异化特征;(2)随着社会参与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抑郁水平上升速度减缓,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3)社会参与能够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但抑郁情绪的增长和社会参与初始水平无关,只有持续的社会参与才能延缓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增长。文章建议,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老年人口异质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参与促进政策,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机制,增进老年人持续性参与,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意义:平均期望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卫生事业成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平均寿命受各年龄的死亡率高低所决定,因而也受到婴儿死亡率的影响,降低婴儿死亡率可提高平均命寿,如果各年龄死亡率不变,而只婴儿死亡率有变动时,可影响平均寿命多少?现考虑出一个简便公式,提出供大家参考。 二、公式:△e_o=e_o~b-e_o~a=(q_o~a-q_o~b)×(e_1~a 0.90) 为平均期望寿命之增加量 为原来的平均期望寿命 e_o~b 为婴儿死亡率变化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q_o~a 为原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a代替。 q_o~b 为后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b代替。 e_1~a 为原来寿命表上1岁的平均余命。 如果1岁以上年龄别死亡率不变,则1岁的平均余命也不变,因为1岁的平均余命不受婴儿死亡率高低的影响。如果用婴儿死亡率代替0~1岁的死亡概率则上式可变为  相似文献   

13.
以回应西方学者Adrian Zenz有关新疆人口“种族灭绝”谬论为例,展现如何有效揭露和反驳西方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的污蔑。从学术立场出发,根据新疆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材料,全面描述分析新疆人口转变及发展;应用人口学理论和方法,揭露和批判“种族灭绝”谬论的知识和逻辑错误。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变化符合一般人口转变规律,伴随着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制度法规落实、婚育观念改变,新疆人口生育水平必然会不断下降。西方对新疆人口发展的谬论无视人类人口转变规律、无视影响生育水平下降的多重因素、混淆人口学统计指标、错误使用人口预测中的重要参数等,无论是在问题预设、观点论证上还是在结论上都完全不能成立。西方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和政策的污蔑多为三段论式的“套路”:站在“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上,从“有罪推定”假设出发;在这个假设下选择性地收集“证据”和“材料”;最后对片面的“证据”进行错误的使用和解读,最终证明得出他们预先设定的结论。对新疆人口发展成就的展现、对“种族灭绝”谬论的彻底批判,有助于纠正国际社会对中国、对新疆的“偏见”,具有积极正面的现实意义;全面解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期,新疆人口...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发展报告(摘要之二)第三章中国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取得的主要成就实践证明,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是成功的,它有力地促进了出生率的大幅度降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生育水平显著下降──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9...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思考张茂林,张善余(一)贫困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历史性难题。贫困人口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存在,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不仅在农村地区存在,在城镇中也拥有。消除贫困成为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有关机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我国已把消...  相似文献   

16.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基于人格三层次理论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分析框架,从新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特征等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者情绪稳定性、尽责性与开放性人格特质评分较高会实现更大的外在职业成就,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与开放性人格特质评分较高会收获更高的内在职业成就;成就感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劳动者外在与内在职业成就;劳动者勤奋心得评分较高会收获更高的内在职业成就。此外,非认知能力通过职业匹配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也通过增加职业投入、积累社会资本影响职业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人口学角度,剖析了社区因素对农民生育决策的影响方式与途径。农村社区事实上叠加着两个层面的含义;偏于传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层面和偏于现代性的“系统生活世界”层面。前者不但使得“生男”成为农民生育决策的核心,而且在时间上也倾向于“早生”;后者,社区的社会一经济状况(集体化程度与工业化水平)与社区的行政组织状况(社区政府控制力与社区秩序),是影响农民生育决策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贫困地区人口文化贫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贫困地区人口文化贫困的研究□赵秋成(东北财经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大连116025)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全面繁荣的重大障碍。贫困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共起始的,但其作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充分重视,则只是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外来工:社会学、经济学视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利用1997 年“北京外来工调查研究”课题在北京东城、崇文、朝阳、海淀4 个城近郊区做的定点问卷调查( 外来工238 人) 和访谈调查(50 人) 及1997 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资料,从社会学、经济学视角研究城市外来工( 流动民工) 的就业方式和生活交往方式;外来工的内部分层结构及其经济社会地位;外来工的工作、休息及福利待遇状况;外来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对城乡经济发展及个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要将此重要理念付诸实施,贯彻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建立科学的人类发展评价体系和正确的政府工作引导机制至关重要。本课题试图以苏州为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现有的人类发展指数及其相关指标的应用评估,提出新的基于科学发展的人类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实际资料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评估新世纪以来苏州在人类发展中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新的人类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