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产力的要素问题,既是理论界长期关注和争鸣的问题,也是目前条件下进一步深化生产力范畴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提出以下观点供思考.有种观点绝对地否定把生产力本身的内在要素归结为人和物的“二要素说”以及归结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三要素说”,这是欠恰当的.因为,第一,从方法论上讲,“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遵循的是“实体还原”的方法,即把现实生产力还原为它的原始单元,这些单元都是一定时空中存在的可感形体,而且对生产力的形成具有各自不同的功用.“还原”本质上是一种“分解”或“分析”,而“分析”的方法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第二,马克思、恩格斯也曾把人和物看作是生产条件的要素,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看作是劳动过程的要素,这正是“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立论的经典依据.我们认为,生产劳动的实现和生产力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因而实现生产劳动的要素同时也是形成生产力的要素.第三,“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揭示了现实生产力的实体构成,便于向我们呈现和说明简单生产劳动的情况,特别是原始生产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产力的要素的争论,由来已久。“苏联和我国的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之争。生产力概念究竟包括两个要素还是三个要素,是学术界比较关心但又未得出一致结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两要素说”与“三要素说”之间的争论,仅是关于劳动对象是否可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争论;而实质上,双方的分岐却在于他们所探讨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力概念,即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从人类与自然对立的关系上把握的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与作为具体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从构成物质生产一般条件的各因素的关系中把握的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应当指出:这一结论是对双方观点的理论实质抽象的结果,而不是分岐双方的拥护者实际从事什么学科研究的调查总结。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可能是非哲学的,即他没有从世界观的高度理解这一问题;而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人却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超出具体科学的范畴。但由于“两要素说”与“三要素说”对于各自的理论本质都是不自觉的,从而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对方的影响,而且谁也没能进一步探讨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根据各自理论的需要,从各自的理论出发加以理解,从而在不同意义上把握的人类物质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由于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所谓“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最近,骆耕漠同志在《江汉学报》上发表一些主张三要素的见解,从他的论证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这里,谈谈我自己粗浅的三点看法。第一,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据应当是什么?“二要素”论者认为劳动对象不是“社会控制自然界的尺度”,不是“经济时期划分的标帜”,于是排斥它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我认为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生产力几“要素”探讨的较多,对生产力的本质问题却未作进一步的分析,而在理论上搞清这一问题,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观点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并把生产力规定为“二要素”、“ 三要素”.“要素”说意味着生产力要素本身还不就是生产力本身,它只能是要素,只有当这些被规定的生产力要素结合起来时才能形成生产力或被称之为生产力.照上述理解必然产生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把生产力与生产等同起来.不论是“二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还是“三要素”(再加上劳动对象),这实际上都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结合实质上也就是生产,而生产和生产力显然是不能等同的;二是,把  相似文献   

5.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手段(或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结合而成的。”这种观点被称之为“三要素说”。大多数经济学家持这样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和生产工具两要素结合而成的”。过去于光远先生是主张“二要素说”的。其理由是,讲社会生产力,首先要明确社会在与自然(更知情地说是“天然的自然”)作斗争中的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中占有基础性地位。然而,迄今为止的生产三要素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纯粹生产状态下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以生产三要素为基础的厂商理论实际只是生产理论。而知识和制度是被经典生产三要素说忽视的两个无形资源要素;完整、准确的生产要素理论应该是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知识和制度在内的"五要素"说。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八月四日《光明日报》所载友红同志《关于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等概念的理解》的文章,一九七八年《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所载郁幕镛同志的《论社会生产力》的文章,都主张“生产力应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三个要素”。一九七八年《经济研究》第九期所载王殿俊同志的《关于生产力的两个问题》一文,主张生产力既是三要素又是两要素。我认为,生产力的三要素论或既可三要素又可两要素论,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力的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的分岐,在经济学界和哲学界都由来已久。王学文同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张鱼同志的《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1988年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全国范内正面临着第二次“转轨”,因此,重新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我以为完全必要。 构成劳动过程的要素和决定生产力水平的因素 国内目前各种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在论述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的时候,几乎都援引马克思这段语录:“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但这种引证有三点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劳动过程的要素”被替换成“生产力的要素”;第二,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被替换成“劳动者”;第三,“简单要素”被固定成了对生产力要素的完整描述。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理论界的同志已经有许多论述,并且是目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纵观这场讨论,我觉得某些关键性的疑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这里我就几个理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求教于理论界的同仁。一、科学技术是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内在要素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是,对科学技术是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内在要素,则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流行的生产力构成观认为,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三个物质实体要素,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人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等精神要素。我们认为这种构成观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构  相似文献   

10.
控制论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新兴学科。利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方法来研究、解决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已逐步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本文拟用控制论的观点、方法对生产力做一初步分析。一在生产力的构成问题上,长期以来有“二要素”与“三要素”之争。最近几年有所突破,把生产力看成是生产请要素组成的一个体系(系统)。但究竟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并阐明这个系统,仍然存在着不同看法。如果我们从控制论观点来观察并确认生产力是一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构成的系统,则相关的许多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任何一个控制系统中都存在着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其中一个称为主动系统(又叫司控系统,指主动起作用的系统);另一个称为被动系统,指起被动作用的系统(又叫受  相似文献   

11.
论生产范畴     
<正> 颇具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认为生产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后者仅指物质生产.本文重点是考察和分析狭义的生产范畴. 一、现行生产范畴的不足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本质实践活动.山于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二要素和三要素之争,所以由此形成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由二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生产范畴;这以斯大林为代表,于光远坚持此说.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着生产力包括哪些因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讨论对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主义。现将讨论的主要论点简述如下: 有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包括两要素,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项。他们的理由一般都是以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为根据的。斯大林说过:“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毛泽东同志也说过:“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在这两段论述中,都是只指出劳动者和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二要素论之探讨——与骆耕漠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学报》1962年第3期发表了骆耕漠同志《关于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问题的研究》一文(以下简称骆文,凡从该文引证的话均不另注明出处)。骆耕漠同志在文章中批判了生产力二要素论,主张生产力三要素率。骆耕漠同志的文章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但是,对于这篇文章所持的基本论点和基本论据,我个人抱有不同的看法,谨提出来就教于学术界和骆耕漠同志。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当前理论界比较流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本质和本质特征等同论,即是说“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都是指社会主义本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二者是可以通用的。二是社会主义本质要素单一论,这其中又包含着两种根本对立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那么,究竟何为社会主义本质呢?笔者认为,要科学的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进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日益为世人所瞩目。但是,对于科学为什么是生产力这一核心问题的解答似乎不能令人满意。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由于对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起作用,使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提高而成为生产力(以下简称“三要素变化”说)。照此观点,似乎科学置身于生产力之外,其所以是生产力,仅仅因为它对生产力各要素发生了作用。这样必将陷入一系列难以解脱的矛盾之中,诸如科学对生产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界都承认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但是,究竟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看法却不尽一致。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与理论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产力要素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而关于生产力基本要素问题的争论更为激烈。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二要素论。认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主要指劳动工具);二是主要素论。认为除了上述两要素外,还包括劳动对象;三是多要素论。认为除了上述三要素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分工协作、信息、教育等要素。以上三种观点的提出和反复论争,对生产力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多要素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对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深化。但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颇,都未能全面科学地阐明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容。同时,也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散文画”的提倡二十年代初,当西方近代小说理论传入中国、小说构成“三要素”(人物、情节、背景)理论受到普遍推重的时候,赵景深却依据中国现代小说与抒情传统密切联系的特征,对小说文体形式的构成要素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短篇小说实是各种文章很巧妙而复杂的组合”,因而提出了这样一个小说的“假定的公式”:“短篇小说=抒情文+叙事文+写景文”①.也许,赵景深的小说“公式”受到过西方小说家理论“三要素”说的启示;但它却集中反映了现代小说家在强大抒情传统的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构成与发展中占有极具重要的历史地位.结合理论界研究的现状,对生产力理论中的概念、外延、构成要素,及其相关范畴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利于重新认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容和时代价值,目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生产力问题一直十分关注,进行过多次讨论。第一次讨论从1949年底到1952年,主要讨论了生产力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兼及生产力的定义、生产力是三要素还是两要素的问题。第二次,1956年到1957年,讨论了生产力的发展动力问题。第三次,1959年到1962年,讨论了生产力的性质问题。第四次,“文革”期间,“四人帮”批判“唯生产力论”,这不是讨论,而是“中国式”的批判,但它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影响颇大,不可忽略。第五次,1978年以来,对生产力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持续的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