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广大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功能有了新的理解.如何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个看似有些陈旧的话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呢?我们通过测定运动负荷中的心率指数的方法,比较文献资料,对合理设计体育课运动负荷与提高体育有效课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在体育课堂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目标达成均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课堂有效性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王明献  闫磊 《南都学坛》2000,20(3):120-122
运用现代科学体育方法学的基本原理———炼身运动负荷价值阈 ,在中师体育教育实践中进行实验研究 ,以求全面提高中师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体育课,是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体育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身心健康、构建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自己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和谐发展.体育课的主要教学途径是经过一定数量的身体练习,使身体达到一定量的运动负荷,从而引起身体生理机制的良性变化,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因此,运动负荷的多少,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高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  相似文献   

4.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说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进行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原来常规教研模式“备课——上课——评课”的基础上建立了“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这一新的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把自己备课过程、构思、教法设计向同行、评委和领导介绍。它比实际上课省时,且更能显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但是,我们发现有些体育教师在“说课”活动中,把“说课”当作是“背课”或把它当成一堂理论公开课。因此,笔者对“说课”这一新颖形式作一番探讨,认为体育课的“说课”大致有…  相似文献   

5.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追问几乎是一种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解惑。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一、“传道”“传道”不是“讲道理”,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课的负荷量处在最适宜的状态,这是广大体育教师为提高课的效益,增强学生的体质所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近代由于价值阈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对课的负荷控制范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如何调节、控制好每一堂课的负荷量,却比较困难,在实践中往往事与愿违,原因在那部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试图通过双向控制方法,来提高对课的运动负荷量的可控程度。  相似文献   

7.
l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的发展在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中“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主要的基础性理论。几十年来,这一“规律”和“学说”在对体育课结构、运动负荷、教学方法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的生理与心理机制解析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和权威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科学实验手段的日益发展,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已先后不断地对“规律”和“学说”中尚待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对其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了许多质疑。比如说,在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的认…  相似文献   

8.
胡利绒 《新天地》2011,(11):273-273
体育课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但对教师而言,体育课又是比较难上的课程,因为学生的活动度大,在户外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多,课堂纪律比较难管理。教师要想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执行能力,调动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而队列练习是确保体育课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方面对朱关田先生《颜真卿〈竹山潘氏堂连句〉考辩》一文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朱先生对《竹山潘氏堂连句》的书趣分析缺少依据;对“茗”、“墅”、“器”三字不舍《说文》的分析也明显有误;同时指出“颉行“并非“喜胡顽”之误。从而得出了《竹山潘氏堂连句》为伪迹有唐突之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内出现了“国学热”的潜流,北大、人大、复旦大学都争相成立国学研究院,开设国学班,还专门招收所谓商界精英,学费动辄二三万。在上海,还出现了“孟母堂”,专门教小孩子念四书五经。在杭州,有人酝酿推出“淑女堂”,咨询电话络绎不绝,甚至有年轻人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公园。  相似文献   

11.
严中 《金陵瞭望》2005,(22):56-57
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著名作家刘心武演讲其创立的“秦学”(“秦可卿学”),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红学热”。有人问我对“秦学”的看法,我觉得就本质而言。刘心武不是在“讲红学”.只是在“讲故事”。但他的“秦学”也有可取之处,即认为《红楼梦》中荣国府“荣禧堂”的原型,就是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时为江宁织造署中孙氏(康熙幼时的保姆)内堂题“萱瑞堂”匾额之事。而“座上珠玑昭日月.  相似文献   

12.
元认知学习理论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学理论,必将对大学生运动参与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检验了元认知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课内外运动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课堂内的运动参与情况好于课外运动参与情况,男大学生课外运动参与情况明显好于女生,体育课堂内的运动参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元认知体育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体育课堂内的运动参与,但未能有效提高其课外运动参与.  相似文献   

13.
堂菜与台菜     
吴德广 《社区》2014,(11):32-32
中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有八大菜系之分。最近几年,有关国宴“堂菜”和“台菜”的说法流传甚广。何谓“堂菜”和“台菜”?“堂菜”的“堂”字取自人民大会堂的堂。它本是人民大会堂主厨随口一说的名称,而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谱集锦》,首次为“堂菜”正名,堂菜也由此成为八大菜系之外的又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让人困惑的“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从学校体育现有的教学模式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目前普通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与大学生的运动需求状况的矛盾引起的。改变现有教学模式,适应大学生的运动需求状况是化解这一矛盾,更好贯彻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孙犁的书房     
杨栋 《社区》2014,(2):6-7
孙犁先生生前,我访问过两次他的书房,他的书房名为“耕堂”,其实是很简朴的。许多大名家的书房,都曾以“堂”作书斋名号,王国维称“观堂”,周作人称“知堂”,郭沫若称“鼎堂”,丰子恺称“缘缘堂”,冯友兰称“三松堂”,孙犁先生则自己称为“耕堂”,我想这也是一种不忘根本之意,犁是农具,耕是农活,先生出身农家,“臣本布衣”,  相似文献   

16.
生理负担量指数是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简称"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等级指标。文章测定蚌埠学院本科二年级72节课的生理负担量指数,为进一步落实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做出实证研究。调查显示:体育课全课和结束部分的(男、女生)生理负担量指数都有显著的差异,体育课(男、女生)各部分的生理负担量指数都有非常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要论述的“新理学”指的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但其含义不限于作者所著《新理学》一书,而且包括作者“贞元之际”所著《六书》形成的“新理学”整个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之用“新理学”命名,正如作者所说:“《新理学》这部书是我在当时的哲学体系的一个总纲”,所以这个名字“另外一个意义是指我在四十年代所有的那个哲学思想体系”(见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第二四六页)。在我国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出现了两部论述中国儒家哲学的很有价值的哲学著作:一部是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另一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前一书的价值是印度佛教哲学和中国儒家哲学的会合,而归向于中国儒家哲学;后一书的价值是西  相似文献   

18.
绪言健美专项课是近年来高校体育课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开设健美专项课,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它不仅能迅速增强学生体质,改变其体形,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对“美”的鉴赏能力,而且对学生其它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岸堂”为孔尚任别号,亦以名其所著之诗文集,曰《岸堂稿》、《岸堂文集》。而所谓“岸堂”,倒也真有这么一个“堂”在,即孔氏在京时所居之室也,尚任诗中屡曾言及。如《岸堂,予京寓也,在海波寺街,其前有青厂,乃先朝牧马处》云: 朝朝吟啸此堂阶,一架藤萝愜旅怀。青草官田邻马苑,海波萧寺接天街。  相似文献   

20.
利玛窦史海钩沉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玛窦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在关于他的各种史料中,经常被认为权威可信的是利玛窦本人的回忆录,但刘明强先生提供的“存泽堂”《刘氏族谱》中发现,由刘承范撰写的《利玛窦传》,对有关利玛窦的一些记载或人事可能会具有更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