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建强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23-137,208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而且对钓鱼岛进行了适度有效的管辖。日本趁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窃取中国钓鱼岛的行为,不构成先占,是非法的、无效的。二战期间,日本由于发动侵略战争而承担国家责任。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基础上,同盟国最高司令部作出的第677号指令,限定了日本领土的范围不包括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和钓鱼岛等一切岛屿。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再度重申"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立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以及《中日联合声明》,不仅是构成对日本主权限制的基本文件,也是中国享有钓鱼岛主权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钓鱼岛。详细考证关于钓鱼岛最早的文献资料《顺风相送》,并通过考古、人口迁徙、航海技术等因素的考察,可知中国人发现、命名钓鱼岛远在明代以前。福建人航海的实践是确立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的关键。中琉两国对琉球岛国的测量,说明对中琉疆界的划定和钓鱼岛归属中国具有共识。琉球和日本关于钓鱼岛的资料也同样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从白礁岛案看领土取得的有效控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原则是当今国际法院裁判领土争端案件的重要依据.2008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关于白礁岛、南礁岛及中岩礁主权争端"一案的判决即体现了该原则在国际法院中的适用,并为近来引发热议的我国钓鱼岛及南海诸岛主权争端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琉球三十六岛与钓鱼岛列屿考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不可争辩的主权。在明代,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我国行政划分上,隶属于台湾管辖。郑舜功《日本一鉴》,明确记载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的一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来就不是琉球或冲绳的一部分,是有确凿的历史文献根据的。琉球附属岛屿从来没有钓鱼岛列屿,是确凿无疑的,是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的。  相似文献   

5.
早在隋朝,中国就出现了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在1279年的元代,黄岩岛就是中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的"四海测验"的南海测量点所在。国际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未对黄岩岛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有过任何异议,更谈不上有关于黄岩岛的主权争端。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无论是钓鱼岛还是黄岩岛,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两岛问题上,中国都有法律依据,这是中国解决两岛争端的一个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一直争议不断。日本官方从国际法、地缘位置、历史原因等方面提出对钓鱼岛的主权申索,并认为其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采取和平、友好、协作的态度。对此,不仅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法反驳日本政府的不实之词,日本民间学者也持有异议,认为钓鱼岛主权应属中国。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从国际法的角度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是两国国民的共同诉求,但是合作不等于妥协,为维护领土完整,中国不能放弃使用武力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1945年后,美国军事占领琉球、钓鱼岛,依据《旧金山和约》,单独对琉球实行托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退据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对美国准备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未敢公开抗议。1970年,围绕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及石油勘探、钓鱼岛主权争端,蒋介石政权与美国、日本发生争执,动员台湾民众,反对美日的私相授受,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和实际使用权,引发了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  相似文献   

8.
“九七”香港回归日期临近,现就几个问题谈点认识。一、香港回归将洗刷旧中国留下的主权和治权分割的屈辱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其领土的所属和支配的权力。治权也称管治权。是指在领土范围内行使管理和治理的权力。主权和治权同属国际法范畴。主权是行使治权的依据,治权是实现主权的途径。主权和治权应当是统一的。不享有领土主权,就不能行使管治权。享有主权,就当然享有治权。要实现主权还必须享有管治权,否则主权就名存实亡。一般来说,主权是因.治权是果。但在国际法上.管治权有时也能产生主权,例如虽然一个国家对某块空间没有领土…  相似文献   

9.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始于19世纪70年代。根据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属性以及发现和先占国际法规则,中国取得钓鱼岛主权的证据具有国际法效力;而日本通过美日条约和实际控制要求钓鱼岛主权的行为缺少国际法依据,违法了国际法的规定,因此钓鱼岛的主权应归属中国。  相似文献   

10.
"发现""占有"和"有效管理"是国际法确定领土主权归属的基本原则。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持续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这是国际法认可的历史性权利。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对南海部分岛礁及海域提出主权要求没有法律依据,其对部分岛礁的军事占领以及在附近海域从事资源开发活动实质上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侵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是友好邻邦,南海争端应由当事国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各方应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鉴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中国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好适时收复被占岛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12,(5):251
郭永虎撰文《尼克松政府对中国钓鱼岛政策初探》指出,尼克松政府时期是美国关于中国钓鱼岛政策的基本定位时期。在美国返还琉球群岛的过程中,美国单方面擅自将钓鱼岛的"施政权"返还日本,成为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直接导火索。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尼克松政府保持"中立"立场,即声明《返  相似文献   

12.
赵永伦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64-168
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英俄两个殖民强国不断侵略西藏,挑拨西藏地方与清廷的关系,企图否定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阴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出现了危机.清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并进行了艰难的斗争.其中,清政府反对英俄分裂西藏的斗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对于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防止西藏地方从中国分裂出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强租澳门后,我国明清两王朝仍对澳门行使行政、军事、司法、海关关税等权力,即拥有完全主权。至1888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签定后,葡人获得在澳门“永居管理”的权力,使中国对澳门所行使的主权受到破坏,但中国政府并未完全丧失对澳门的主权。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祖国的强盛,我国恢复行使对澳门的主权,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如何的?这样的话语结构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二次传播”如何?作者选取了2012年4月16日-2012年9月11日之间的新华社关于钓鱼岛的英语报道,对其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中国在这次钓鱼岛领土争端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冲突、自卫与维护和平.通过研究《日本经济新闻》和《纽约时报》这两份报纸在相同时间内的钓鱼岛报道中对来自中国的信息源的引述发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结构的二次传播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冲突”的话语结构外,自卫的姿态和维护和平的价值理念并未被国际媒体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5,(4):F0003-F0004
7月份5日 台“外交部”召开跨部会协调会议,初步定出未来台日渔业谈判方向:重申台湾对钓鱼岛的主权;由亚东关系协会及日本交流协会作为双方谈判代表;为未来渔业合作,建议日方应搁置主权及重叠经济海域划界争议。  相似文献   

16.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平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重要指导原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全面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思想,并在和平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过程中贯彻和落实这一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澳门自“开埠”以来,在任何历史阶段,都不是通常所谓“殖民地”,而一直是中国领土;葡人居留澳门及葡国对澳门的事实统治,不能从法律上否定中国对澳门的法定领土主权;澳门回归祖国,不是领土主权再转移式地确定主权归属,而是结束中国依法对澳门行使主权受阻却的非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8.
吴慧  商韬 《江淮论坛》2012,(5):121-129,193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海峡两岸共同面临着南海和钓鱼岛争端。两岸无论在南海还是钓鱼岛问题上都持有基本一致的立场,也有过共同维护主权的历史。大陆地区的南海政策与钓鱼岛政策日渐积极和主动:台湾地区的政策曾经一度出现倒退,随着马英九的执政重新回复“正轨”。两岸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海洋法律制度,为主张主权和相关权利奠定了法理基础。两岸在“历史性水域”、太平岛的利用、钓鱼岛的行政建制、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存有广阔合作空间。两岸在维护海洋权益上谋求合作,符合两岸的根本利益,未来合作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王秀英 《理论界》2005,(6):42-42
我国南海海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美国的插手下,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南海掠夺资源、侵占领土,使南海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彻底解决南海主权争夺的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经济安全和边疆安全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20.
1865~1876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期间,英国曾无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从政治、经济、武器供应等多方面支持阿古柏匪帮对我国新疆地区的侵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