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近年来,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本文拟对现有几个注本关于“对会”“、往到”“、入室”等语词的注解提出一些商榷意见,并求教于诸方家。  相似文献   

2.
《太平经》的孝道观,一方面继承了汉代的孝道思想,以“天”论证“孝”的来源,并把“孝”和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面对东汉末年动荡的局势,对“孝”的理论进行调整,强调孝行之自然,把“孝”和因果报应联系起来,成功地把儒家思想纳入道教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从音乐养生这一角度入手,解读和阐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早期医学知识,很有必要。《太平经》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最早的道教音乐理论,而且对乐律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这些论述不仅反映了汉代医学的理论水平,而且对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祖国 《兰州学刊》2010,(6):201-204
语言既是历史的积淀,又是社会的折光。成书于东汉的《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典,书中包含了大量具有汉代时代特色的词语,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是东汉道家的一部重要经典,书中隐含着丰富的早期医药学的内容。《太平经》中的“天医神药”观念继承了此前的道家传统,也反映了当时医药学理论的发展水平,并对后世道教医学产生深远影响。从医药学的角度入手,解读和阐释《太平经》。  相似文献   

6.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的一些心理学思想,如心身关系、宗教心理、德育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曾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指导作用,在今天来说仍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以<伯牙琴>和<太平经>为代表的中国道教理想主义现,是宗教对人间社会的一种政治秩序的设计.它们在阐释和谐公允、涉世治世的理论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挟发二者的契合之处,不仅可以对道教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有诸多有益的启示.但是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各种因素的作用.它们在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上不尽相同,结果导致两部经典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太平经》从“三统”论出发,赋予道、德、仁宇宙永恒法则的义涵,为实在法确立了正当性基础;从阴阳理论和“贵生”“乐生”思想出发,指出刑罚在本质上是一种“恶”,不过基于现实的需要,刑罚的运用不可避免,关键是要遵循必要原则、罪刑相应原则以及不得连坐原则;从报应论与神判论出发,强调枉法裁判、滥施刑罚的执法者在现实社会中纵然能够逃过法律的处罚,但终究无法逃脱减寿乃至子孙遭殃的报应,而且死去以后,其亡魂仍须入土府接受阴神的审判,由此完善了正义的实现机制。《太平经》的法哲学思想带有道教教义的鲜明印记,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中国传统法思想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中"道"的"至大无外"的包容性、道对万物一视同仁的思想为古代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平等的理论基础."阴阳和合"中的"两为一合"、"两两为合"思想包含着男女两性对话、合作和平等的因子;而"天地人、父母子"的"三合相通"的思想揭示了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生活,肯定了妇女在社会生活内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书中隐含着古代医药学的丰富思想。探讨《太平经》中有关虫病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有助于揭示古代中医药学和早期道教对虫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太平经》副词拾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语词,既有“源头”性质的,也有“尾声”性质的,这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语词,其意义用法在同期文献中绝无仅有。其中“独”表时间久长、“固”表性状持续、“尚但”表范围限止、“曾但”“中为”表语气疑问、“更以相”表方式更迭等,相关用法、词形的生成,与词义引申、语用因素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墨子》城守各篇历来被研究者视为难度很大的作品。孙诒让《墨子间诂》曾对此下了很大功夫,但仍然感到研读十分困难,因而不免出错。依靠新近出土的文物尤其是秦汉竹简,不少疑难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秦汉商业经济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商业政策、商业思想、商品经济体系的运行、商业市场、商人、区域商业等诸多方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亦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地域商业经济关注不够、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史料运用和研究方法单一等。  相似文献   

14.
项羽兵败身死,除学界已多有探讨的社会背景、决策得失、谋略高下及其性格气质等表层原因外,深层次原因是“潜伏”于其内心深处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仁义礼信”观念与“无颜见江东父老”意识、乡土意识与衣锦还乡观念和极端的复仇意识等。正因如此,才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泛讨论,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关项羽兵败身死原因的论争,并最终使其兵败身死有了非同一般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旅游主体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秦汉时期旅游活动已很兴盛 ,其旅游主体的构成也很有时代特色。秦汉旅游主体是由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富商大贾、知识分子、外交使节及下层劳动人民等组成的 ,其中 ,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从稍食到月俸——战国秦汉禄秩等级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普遍认为 ,战国秦汉的俸禄制 ,是此期官僚制度充分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进而指出战国俸禄有年俸和月俸之别 ,并考察它们的不同来龙去脉。作者认为 ,贵族时代卿大夫以采邑为居官的的报偿 ,采邑往往是终身甚至世袭占有的。战国年俸 ,便是从卿大夫采邑的收获物演变而来的。同时周代还存在一种“稍食” ,它针对“府史胥徒”这个身份卑微的阶层 ,并采用按月考课、按月授廪之法。作者提出 ,秦代“月食”和汉代“月钱”来源于昔日小吏的酬报形式 ,秦汉朝廷向百官发放月俸、并以禄秩确定官僚等级 ,这意味着其时君主是以“吏”的形象为百官定性定位的 ,对应着王朝“以吏治天下”的政治精神  相似文献   

17.
竹简秦汉律与唐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简秦汉律与唐律的比较,尤其是篇目体例与有关诉讼方面一些具体法律条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法律虽然在从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从一些具体法律条文到整个律典的篇章体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法律制度所体现的法律精神则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岭南越台词社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台词社是岭南词史上最重要的本土词社。词社成立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月,共举行了五次雅集。主要成员有谭莹、陈澧、陈良玉、沈世良等九人。越台词社与山堂词社并非同一个词社。词社的创作风貌属于"清空"一体,成员有共同的艺术趋向。另外,社课中的"词史"之作有重要的价值,亦值得关注。越台词社促进了岭南词的发展,在岭南词史上有特殊的词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