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地理条件优越,有480多万职工,50多万科学技术专门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集中,国内外贸易比较发达,是国内外货物、技术、信息的主要集散地,上海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海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矛盾和薄弱环节,突出的问题是城市“膨胀病”严重,即容量与城市规模的矛盾尖锐。而现有矛盾和薄弱环节与人口发展规模、速率、结构和素质密切相关,特别是前几年以50多万知青回城为特点的上海人口问题,加剧了上海固有的“膨胀病”,严重阻碍了上海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对城市布局、劳动就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住房、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 ,理出了从汉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彝族人口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口规模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目前上海城市人口状况,讨论上海人口规模扩大的利弊,并针对上海人口构成的特点,依据大量历史数据预测了2000年和2010年上海人口的总规模,同时对人口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连日来,我都很不情愿地遥想自己的2050年,因为在这一年,我将迎来80岁生日! 那时,全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也就是说,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中国将滑入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深渊,而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它到底是福是祸,尚待有良知有胆识且没有利益偏见的专家们展开负责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口的增减变化对社会发展有影响,它能促进或延缓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着社会的前进。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人口问题的研究,而且还采取措施用以控制人口的增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河南人口之多,又居于全国前列。揭示历史上河南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对于控制我国人口的增长,进行经济建设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胡阳 《温州瞭望》2016,(5):38-39
正人口变迁涉及一地域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变化,通过这一维度能描绘出一座城市的兴起衰落,在温州这一特点格外明显。生活在瓯越大地的你、我、他,或许百年之前来自不同的远方。让我们回眸温州历史人口变迁,去看一看这种变化的产生与带来的影响,品一品其中的别样趣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上海地区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投资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地区的老龄投资者大多处于60~70岁间;女性投资者高于男性;大多数婚姻稳定,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占比较少;大多数家庭成员都是两个人;大多是风险偏好厌恶型人士;投资意愿较为强烈;投资目的以合理安排资金、资产升值为主;投资产品主要是银行储蓄、股票、基金和保险、国债等,此外也有部分老龄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和实业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非理性,认为当前宏观政策会影响其投资行为。基于调查结果,文章揭示了其对商业银行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建国45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首次出现负增长。据上海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5‰,死亡率为7.28‰,自然增长率为-0.78‰。这种负增长在全国也是首次。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其间人口负增长是多次发生过的。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年代,人口负增长反映的是社会的落后与腐败。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的今天,人口负增长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事实上,上海在去年终于出现人口自然变动“减”大于  相似文献   

9.
犹太人何时来到上海?他们为什么来上海?到上海的第一批或者第一个犹太人是谁?这是研究上海犹太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上海犹太人历史的开端,要从这里开始落笔。然而,这个问题如同犹太历史和文化中许多谜一样,长期以来也是一个未解之谜。犹太民族是一个有着曲折坎坷历史和积淀深厚文化的古老文明的民族。探究这历史之谜,需要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研究”的一系列课题中,宗教史已成为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仅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从上海发展的历史来看,上海的宗教(包括已经成为上海历史陈迹的宗教)主要有十种,它们是;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各派、东正教、犹太教、祆教、锡克教等。当然,还有各种名目的民间宗教流传过。当回顾宗教在上海发展的历史时,可以发现上海並不属于“上帝创世纪”时的作品,如果讲得严密一些,现在的上海市区是天地造化至公元四世纪时才形成的结果。然而当时这块位于冈身以东的冲积地,由于海塘未筑,经常受到海水浸灌,水质苦咸,既不适宜种植庄稼,又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直到唐朝开元年间,还没有设立县治来管辖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用过一个概念,叫"历史吊诡",说的是人类为了自身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从最后结果来看,却好像只是历史意图的执行。在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公布之时,回顾现代中国的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及其效果,确实可以看到某种"历史吊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史料、碑文、方言、家谱等材料出发,探讨了西昌历史上人口的迁徙以及西昌人的来源情况。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以松江府及其周边五州县的明初历史人口数据为计算原点,再以人口增长率3.4‰为基础,便有可能算出明清各时代自然增长下的人口数字。可是如此推算18世纪末的人口,较诸同时期准确的统计人口,竟高出达200多万之谱。要处理这庞大的人口差异,其实就是要说明这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是如何消失的。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针对1641年至1680年间四个天灾人祸设定级别而作出微调,从而估算明末该地区的人口损失及人口发展状况。若将有关估算结果继续上推至18世纪末,也与乾嘉时代的统计人口相当吻合。这种方法一如其他估算之道,虽非定论,但可为史无明文但处于非常重要时空的中国历史人口,提供一个新的推算方法。此外,以我们的方法计算,1640年左右松江府及周边州县的人口已达500万之谱,这与乾嘉盛世同地区的人口相比,可谓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4.
关于河南人口的发展战略问题,事关重大,它关系到河南经济的盛衰和子孙后代的祸福,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今天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决策稍有失误,便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不可不慎。近些年来,河南人口发展速度较快,人口数量已排居全国第二大省。由此所带来的沉重压力,愈来愈大,目前必须加强河南人口发展战略的研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现代化的角度,对裕固族人口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在与整个国家及其他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现代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后认为:裕固族人口已经实现了生育现代化;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慢于全国;人口社会结构发展的情况较差,人口社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裕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人口城市化的特征分析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海人口城市化资料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对上海人口城市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上海具有过度人口城市化的特征。通过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上海人口城市化的未来特征进行了分析。在考虑了外来人口因素后 ,指出上海过度人口城市化特征将在较长时期保持不变 ,并对城市基础设施带来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港口城市文化遗产是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港口城市文化遗产往往被只关注近代而忽视其古代历史内涵,在我国港口城市历史及其文化遗产研究中很有典型意义。早在隋唐时期,以吴淞江为出海主航道,以苏州地区为经济腹地,上海地区就先后形成了华亭港、青龙港等贸易港,并完成了由内河港口到河口海港的转移。上海地区贸易港的发展在宋代达到高潮,青龙港被誉为“江南第一贸易港”。南宋末年,港区移至吴淞江入海口的支流上海浦,形成上海浦港。在上海地区港口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港口的位移与发展,都影响了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国情研究,广西在这方面做的还少,很有大力开展的必要。一九八三年以来,笔者参与了广西人口丛书编写工作,接触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曾想着手研究和解决,后来又碰上外面的约稿,于是便在这种半被迫状态下开始这类基础性的历史和现状问题研究。由于时间和水平关系,工作做得还不够,错漏在所难免,望行家指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市人口总量从无计划增长到有计划缓减,比全国提早1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面两孩政策下南通市2019—2100年的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全面两孩政策无法改变南通市人口总量下行趋势,但可以使总人口稳定在400万人左右;能有效增加出生人口数量,但需80年时间才能实现人口正增长;能显著增加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人口数量,保持每年各阶段学生数量稳定;短期内无法缓解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态势,政策调整产生显著影响分别滞后15年和65年时间;从长期来看,对降低总抚养比有一定作用,但短期内反而会提高总抚养比,加重人口负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尽早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形成生育二孩的社会氛围,明确政府有关部门职责,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引进劳动力延续人口红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上海学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不难设想,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全方位展开和实施,这门学科的建设将显得越发重要。因此,客观地考察上海的昨天和今天,在发展的轨迹上研究其本体构架,看来是上海学理论探索和创建的当务之急。本文就上海古代商业的发生和演变历史,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并试图以此作为上海学的一种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