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隐喻是伴随着人类思维而产生的一种认知模式。利用意象图式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杜甫诗歌中的意象,解析杜甫诗歌的认知模式,有助于从隐喻的角度厘清杜甫诗歌中意象和隐喻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为理解杜甫诗歌提供一个合理的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2.
意象隐喻是一种常见的隐喻,大量存在于诗歌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来分析意象隐喻,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空间隐喻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着重讨论了AT-ON-IN三个介词的概念隐喻意义,指出意象图式是构建空间概念隐喻的路径,相似是构建空间隐喻的认知基础,还揭示了人类躯体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工具,蕴涵着某种超越现实组织世界的意向。由隐喻构成的组织意象图式是我们理解和把握组织的根本密码。组织意象中的传播隐喻是丰富多彩的。透过组织中不同的意象图式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组织传播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驾驭组织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5.
将认知分析应用于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隐喻中。将根据意象图式和隐喻过程中所涉及的映射的认知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隐喻。莎士比亚利用意义的复杂性,使用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创造了常规、非常规甚至是创造性隐喻,尤其是此悲剧中的“自然”和“身体”隐喻的概念。分析显示,我们不少日常概念可为常规隐喻所组织,而文学话语中的新鲜隐喻可分析为常规隐喻的新引伸和新结合。  相似文献   

6.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强调身体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及以此为基础的心理印象的认知加工和整合。《望岳》的艺术特色在于:多种意象图式的运用成功地构建诗歌意境;构建的诗歌意境与诗人的情感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斗志。  相似文献   

7.
Halliday意义上的隐喻式物质小句指通常由别的过程表征的经验通过物质过程表征时产生的隐喻式小句。通过考察BNC语料库发现隐喻式物质小句可以归为三类,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分别是“操纵物体”“运动”和“传递”经验形成的“力”“运动”和“传递”意象图式。在对隐喻式物质小句描写的基础上,揭示了说话者选择隐喻式而放弃与其对应的一致式小句识解经验的认知动因是将蕴藏在意象图式中的某些语义特征强加给要表征的经验事件。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意象图式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中包含四个最基本的意象图式,即路径图式、度量图式、容器图式和管道图式.通过这些意象图式在英汉经济语篇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出,意象图式是通向空间隐喻概念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理论,理解篇章意图.  相似文献   

9.
英、法、汉语中“ABOVE/DESSUS/上方”图式映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笔者对英语、法语和汉语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a- bove"、"dessus"和"上方"等方位概念隐喻词语进行了跨语言、跨文化的图式映射实证对比研究,从中发现在三种不同语言文化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ABOVE/DESSUS/上方"的隐喻拓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分别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该研究结果佐证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除本身的计算意义外,还具有文化内涵。这种现象是用数字来理解和体验其他领域的种种观念,是联想、类比的结果,带有显著的隐喻性质。意象图式理论可用来探析英汉数字隐喻共性的认知理据,如部分-整体图式用以解释完美是数、整体是数,起点-路径-目标图式用以解释线性数量关系。意象图式对数字隐喻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换言之,诗歌必须通过隐喻性的意象才能证明自身的存在,而由于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语际转换时意象隐喻意义的失落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译者在对其进行隐喻重构时可以而且必须发挥创造性,采用补偿法以期将意象隐喻意义的亏损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2.
论“上”型方位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针对科技英语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上”型方位词进行其图式映射分析,结果发现表示一个意象图式概念的“上”型方位词能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再次佐证认知语言学关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的。意象是隐喻思维的产物,是读者了解诗歌精神的载体。通过研究以“夜”为意象的诗歌,揭示源语域和目标语域之间联系美的隐喻思维,这也是读者了解诗人情怀和寓意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认知主体选择的参数和变量信息以及研究文本、语料、视角的多元特性,目前意象图式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调查《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方式,考察药名别名词汇与正名之间的映射路径,论文提出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主要有:部分——整体图式、感官图式、空间图式、文化图式、事件图式、实用图式以及复合图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在隐喻转喻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中意象图式的作用。探讨了三种意象图式(即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过量图示)在概念相互作用中特别是与转喻的关系方面的作用。表明意象图式有两个基本功能:构建一种存在于转喻映射中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语言表达的价值论价值。最后讨论了意象图式在隐喻转喻之间概念相互作用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对隐喻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而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对中国唐诗及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意象图式是十分重要的语义结构。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人体词「頭」的语义结构,可知人体词「頭」多义结构的形成是在具有自然联系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来实现的。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动体--陆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in和on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指出in的意向图式为容器图式,投射的目标域有时间、状态、方式和趋势;on的意向图式是平面图式,所投射的目标域含时间、依靠(依据)、"是……中的成员"和状态.分析英语中此类介词的空间意义及其认知过程有助于词汇习得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对中美教育语篇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中美教育语篇中常用的四个主要意象图式:容器、部分/整体、路径和平衡图式,三个常用隐喻:教育是经济、教育是场战争和社会是座大厦(教育是基石)。三个常用隐喻中的前两个大多出现在美国教育语篇中,后一个大多出现在中国教育语篇中;究其根源,中西文化模式的基本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西方教育思想重功利、重竞争、重个体,而东方则重群体、重和谐。  相似文献   

20.
意象作为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其翻译历来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隐喻论提供了研究诗歌意象翻译的新视角。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歌意象是一种从始发域“象”映射到目标域“意”的概念隐喻,因此两种文化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映射关系决定了如何来翻译诗歌意象。花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创作题材,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中花意象的翻译,归纳了五种诗歌意象翻译方法,分别为直译、直译加解释、变象达意、舍象取意和音译加解释,旨在为诗歌意象翻译提供借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