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经历了兴衰沉浮,并一直是我国翻译界讨论的热点。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入手,在分析该理论在中国曾一度受追捧的成因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译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反观中国译论在引进异域理论时的得失。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奈达的语言文化观,从"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翻译界对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种种反应以及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中英双语新闻翻译中,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功能对等和汉语成语翻译——《骆驼祥子》译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民族性很强的汉语成语翻译的方法,目的在于探讨如何翻出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的译文,尽可能使目的语读者产生和原语读者相类似的感受.本文例句均选自<骆驼祥子>,形象生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一个被引入中国, 继而在不同时期形成两个"言必称奈达"现象的西方译论, 奈达翻译理论有其自身魅力.本文介绍了奈达的翻译思想, 对其翻译理论进行了分析, 对奈达理论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翻译研究的重大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周开鑫先生认为奈达的翻译理论中存在明显的偏颇和不足,集中反映在其“动态对等”、“读者反应”、“翻译即交际”等新概念上。笔者认为,周先生对奈达理论的批评是不正确的;而他作如此站不住脚的批评的原因在于他没有真正理解奈达的著作。作者在本文中就周先生对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批评做了一些辩驳。  相似文献   

7.
周开鑫先生认为奈达的翻译理论中存在明显的偏颇和不足,集中反映在其“动态对等”、“读者反应”、“翻译即交际”等新概念上。笔者认为,周先生对奈达理论的批评是不正确的;而他作如此站不住脚的批评的原因在于他没有真正理解奈达的著作。作者在本文中就周先生对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批评做了一些辩驳。  相似文献   

8.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9.
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于英语翻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大学专业英语的基本特色,从注重翻译的宏观把握等方面阐述了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摘:西方翻译理论界从1953年开始流行以对当(Equivalent/Equivalence)为核心概念的翻译理论。对当误译为对等、相当误译为相等,此误译导致了对西方这一整个翻译理论的严重误读和曲解。翻译术语Equivalence/Equivalent应该翻译成相当、或相似、对当、贴近而非等值、对等、对等语。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在现代语言学和相关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成语的可译性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若干探讨,由于汉语成语大都有其文化特殊性,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很难确定一种唯一的翻译方法,所以,为了最终能够达到功能对策,我们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语的可译性应当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奈达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奈达译论中存在明显的偏颇和不足,集中反映在他的"动态对等"、"读者反应"、"语言表现力"、"翻译即交际"、"翻译'三性原则'"等新概念上.这种偏颇和不足的根源在于他学术经历、翻译实践和价值标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尤金·奈达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奈达译论中存在明显的偏颇和不足,集中反映在他的“动态对等”、“读者反应”、“语言表现力”、“翻译即交际”、“翻译‘三性原则,”等新概念上。这种偏颇和不足的根源在于他学术经历、翻译实践和价值标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广告语作为广告文案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促销中有着特殊的功能。文中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结合商品广告语特征,提出商品广告语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奈达翻译理论是一种建构在20世纪60年代对《圣经》翻译的实践研究基础之上且被许多中国学者认为已经"过时"了的翻译理论;而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是构筑在生态学基础之上且被许多中国学者认为是当下的"热点"译学理论之一。通过对这两大理论在文本选择、语境、译者因素以及文本转换等维度之比照阐释,我们发现,奈达的翻译理论在当下不仅没有过时,还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及强大的生存力,在某些方面比生态翻译学还略胜一筹。最后,基于奈达翻译理论的视角,文章对生态翻译学今后之建设提出美芹之献。  相似文献   

16.
商品商标词和广告标语翻译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沟通。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商品标志性广告词语的翻译经典实例表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词汇对等、文体对等、文化对等、目的对等方面为商业广告标语和商标翻译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广告标语的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可以采用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相结合、创译法、增译法、省译法、套译法等。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古诗词中的人称指示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加之汉英两种语言在思想文化、语言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将其英译并非易事。所以本文拟从中西思维方式入手追根溯源,进行中西诗歌语言上的差异比对。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经典译例为例证,在翻译对等和语境理论指导下,探讨并归纳了汉语古诗词中人称指示成分英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就"功能对等”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的适用性阐述了看法,认为意义和功能的对等才是汉语成语翻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怎样较好地被译成英语,其译法多种多样,但首要任务是对成语要追根求源,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策略.同时要认真考虑其语境及文化背景知识.要理解表面意义和隐喻意义,最后还要注意翻译中的褒贬语意的处理.汉语成语是个巨大的文库,广大翻译工作者要致力于翻译汉语成语,使之传播于全世界.  相似文献   

20.
考察奈达一生的学术活动轨迹和他的翻译思想演进历程,可以看到:与其立说奈达是一位“ 翻译家”,不如说他是一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思想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在没有完全得到实践的验证之前,目前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他对翻译理论所持的怀疑态度,不仅反映了翻译问题的复杂性和他的翻译理论的局限性,更说明了区分应用翻译理论和普通翻译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翻译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