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修辞学核心概念"Rhetorical Situation"在国内存在"修辞情景"、"修辞情境"、"修辞形势"等译名。按照术语翻译要求、核心语义、学术语境等标准加以比较和辨析后,认为"修辞形势"的译名更能准确反映其理论本质。修辞注重填补话语的缺失,修辞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回应了现实或情境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诺思罗普·弗莱习惯被人们看成是神话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实际上他的理论成就远远超出这一范围,修辞批评,也是他非常重视的一种批评理论与方法。弗莱对修辞的理解,已远超出修辞技巧的领域,他把修辞看成是文学话语的根本特征,看成是文学与社会交流对话,作者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手段。弗莱的修辞理论有两个重点,一是对隐喻的重视,一是文类的修辞研究,它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有关文学语言、文学类型的认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诺思罗普·弗莱习惯被人们看成是神话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实际上他的理论成就远远超出这一范围,修辞批评,也是他非常重视的一种批评理论与方法。弗莱对修辞的理解,已远超出修辞技巧的领域,他把修辞看成是文学话语的根本特征,看成是文学与社会交流对话,作者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手段。弗莱的修辞理论有两个重点,一是对隐喻的重视,一是文类的修辞研究,它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有关文学语言、文学类型的认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解析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语言哲学清扫道路,需要回到语言修辞。本文首先呈现社会心理学修辞转向的历史逻辑,认为对修辞的信念和态度随着"人"作为主体的观念发生变化而变化,修辞因此被社会心理学发现并促进其理智地发展;然后分析社会心理学修辞转向的学科逻辑,认为"修辞转向"是破解社会心理学危机话语的一种变局方案,能够使社会心理学学科规划实现重构;最后着重介绍"修辞转向"下,社会心理学在社会认知、社会交际和后现代进路三个方面产生的叙述社会心理学、社会言语修辞和后现代修辞批判等特异理论并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尼采用修辞学观念批判柏拉图的辩证法,同时也在语言中用修辞的形式取代严密的逻辑论证。尼采运用了“双重修辞”:他一方面要不断地破坏,另一方面又要用创造和重新评价的修辞加以伪装,于是他给自己带上了“面具”。“面具”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虚无,这是作为修辞学家的尼采的话语策略,他要用生成的修辞游戏破解意识形态中修辞的诡计。  相似文献   

7.
修辞认知观是基于修辞认知属性上的一种理论观点,它的产生吸收借鉴了认知理论有关语言认知的研究成果,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修辞的基本理念:修辞是一种认知方式、认知行为和认知过程.修辞的本质特征是认知性、语境性和审美性.修辞的认知机制是以修辞主体的语境认知为起点,指向修辞话语建构或修辞话语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这种取向于认知视角的修辞观为修辞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避免了传统的修辞话语内部功能分析带来的各种局限,使得对话语修辞的研究更为透彻、全面.  相似文献   

8.
孙卫东 《国际公关》2023,(16):110-112
本文基于危机话语修辞情境理论,将危机话语传播与修辞情境相结合,通过分析“杜嘉班纳”的危机话语来探讨修辞情境在企业危机话语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该企业在危机话语中修辞策略的使用及效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研究认为,在杜嘉班纳此次危机发展过程中,修辞情境对危机话语主要起到了限制及评价作用。而在修辞策略的使用上,杜嘉班纳并未采取有效的策略,同时未对受众的反馈进行反思,导致其危机话语并未实现应有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裁修辞批评作为20世纪重要的一种修辞批评范式,它把焦点放在一组属于一个类型的演讲或话语形式上,对之进行考察,从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体裁修辞批评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主张上的:类似的情景会产生类似的修辞要求。本文探讨了体裁修辞批评的发展及其运作。  相似文献   

10.
Grice认为会话是受规则或条件限制的,人们在会话时要遵循"合作原则"。但没有详细说明人们在会话时为什么经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其实话语的修辞性(话语的象征力量)弥补了合作原则之不足。话语不过是话语修辞者(或说话者)根据其修辞目的和语境,利用多种修辞资源对其受众表达思想或进行说服的行为而已。  相似文献   

11.
商务信函是商务实践活动中的主要沟通媒介和手段。商务信函话语的修辞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商务交际目的的实现。以西方修辞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比彻尔的修辞情境、亚里士多德的劝说策略、伯克的认同理论对商务信函话语的建构进行探讨。商务信函话语建构与特定商务修辞情境相匹配,运用认同策略,并结合传统的修辞诉诸,与目标受众达成广泛认同,以提高商务信函话语修辞效果,推动商务交际双方的修辞互动过程,达到商务修辞目的。  相似文献   

12.
如今人们对"修辞"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修辞只不过是实际生活中的文字修饰,甚至是一种"为了说服而说服"的"毒药般"方法或手段。究其原因:一是对修辞研究领域的认识不清导致的概念混淆和曲解;二是在研究和分析修辞时放弃了以论证为基础的传统。现实情况是法律修辞无法避开这种贬义性评价之厄运。事实上,如果回归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不难发现法律修辞并非追求那种完全置法律论证不顾、一味追求"为了说服而说服"的"华而不实"、"浮夸连篇"、"玩弄词藻"的说服技艺,而恰恰是建立在法律论证基础之上的修辞。  相似文献   

13.
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段,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在语言运用的范围内,语言幽默会通过隐喻、双关、委婉、反语等修辞手段来表现,并在特定的语境中制造出一种字面语义与深层语义“错位”的效果。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可用于解读幽默修辞。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修辞的解读是一个包含了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和空间核实的过程。概念整合网络能帮助我们清楚地分析幽默话语接受者在解读幽默修辞所产生的语用效果时的心理机制以及幽默话语接受者在揣测幽默修辞所产生的话语意义时的心理过程,揭示出幽默修辞下语言运用背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修辞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4.
危机干预话语是在个体或机构遭到质疑、批判而导致形象受损时所进行的驳斥与自我证当的修辞行动,是作为说服的最关键要素的修辞人格的修护,因而也必然具有论辩的维度。Perelman的论辩思想和古典修辞争议点理论可以在论辩基础、论辩施为过程方面对危机干预和形象修护的话语机制作出更系统更合理的解释。由此整合而成的包含了推定层、争议层和技术层的危机干预话语模型也可用于指导修辞批评,因而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危机干预话语的论辩修辞属性也表明了以或然性、情境性和受众性为基本特征的修辞理性在科学理性主导的社会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在其对话中,并未把修辞学看成是哲学的对立面。对转义的重视促使柏拉图重新规划了一种"哲学修辞",其目的在于打开一条灵魂提升之路。转义在话语活动中的意义在于以美的言辞制造话语形象。修辞学因此有着强大的力量,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意识到无论这力量是来自于缪斯女神,还是来自于诗人自己,如果能将其应用到人类事务中有价值的地方,都将是城邦之福,这是"哲学修辞"的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16.
《反讽修辞》是当代美国著名修辞学家兼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Wayne C.Booth)的又一部论著。在该书中,布斯明确地将修辞视角引入对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解读,他认为反讽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修辞效果。他将反讽分为"稳定反讽"和"非稳定反讽",还就反讽的本质及其功能进行深入探讨。继《小说修辞学》之后,《反讽修辞》进一步奠定了其当代文学理论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广义修辞观出发,认为修辞风格是指言说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言说意图、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所构建的最恰当的话语形式与话语表达方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庄子》中"谐趣"这一修辞风格予以认证。《庄子》的谐趣风格主要是通过俏皮风趣、滑稽幽默、戏剧性等三种话语形式与言说方式具体呈现的。  相似文献   

18.
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在海外媒体发表的33篇署名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观探究这些文章修辞的修辞技巧、动机,并借助"同一"理论,分析其修辞策略,探讨对外传播在达成国际共识、实现跨文化认同方面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20.
元话语不完全是一个语言现象,而且是修辞和语用现象.修辞是说服的艺术,是一种对没有正式、绝对证据的问题进行说理的活动,近来已成为语篇分析和书面交际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概念.说服有三种手段:气质、动情和说理.在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中充分体现了元话语和修辞的关系:元话语与议论结合时能投射说理,在指作者的权威和能力时能表达气质,在表达对读者的尊敬或信息与受众有关联时能与动情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