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之窗     
开国大典阅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任阅兵司令员。受阅官兵1.9248万人,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飞机14架,军马2344匹。 国庆五周年阅兵 国防部长彭德怀检阅部队。受阅部队共1.0384万人。与开国大典阅兵相比,此次阅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9,(10):64-64
阅兵是展现一个国家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99年建国50周年  相似文献   

3.
冀娜 《山西老年》2009,(10):11-11
开国大典阅兵成蓝本筹办新中国开国大典时,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初步形成《阅兵典礼方案》,将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和"分列式"(即受阅部队队列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两大部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随后检阅部队。此次国庆阅兵是中国人民军队全面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是中国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信息化程度高,近半数新型武器装备首次亮相。泰豪公司董事会主席黄代放受邀亲临现场参加阅兵观礼,公司多型产品随配套的武器装备亮相5个作战模块9个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再一次彰显  相似文献   

5.
阅兵训练是部队队列训练的最高境界,是对部队思想、作风、纪律和队列训练水平的全面检验.他标准高、要求严、训练时间长、对人员的选拔非常挑剔.对教练员在训练方式、方法、手段和训练计划的安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多年从事队列教学和对受阅官兵体会交流就对阅兵训练谈几点粗浅看法.同时也揭开受阅官兵受训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一步一脚印。走到总书记身边 军营里说,受阅一次,享用一生。 1999年的大阅兵,对预备役方队来说,始于1998年的7月份。那年.刘文辉还是一个小伙子,在当兵的第9年、陂选人了阅兵队伍。他作为阅兵训练的骨干,赶着第一批的步伐走进了阅兵村。优秀不仅仅意味着表现突出,更意味着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着麦克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当开国大典的第一项,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礼正在进行时,负责警戒和保卫的公安人员发现了异常情况:一个穿军装的美国军官正站在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门口,频频拍摄。美国军官虽说离天安门城楼的主会场较远,但离受阅部队很近。受阅解放军部队的战车师、骑兵  相似文献   

8.
周绪银 《老友》2014,(10):6-8
正"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雄壮的军歌乐曲在天安门广场回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方队先后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着中山装、刚从中央军委副主席岗位退下来的张震上将,时而行注目礼,时而向受阅部队挥手。在阅兵大典开始前,张震将军还走到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观礼的大军区正职和开国中将  相似文献   

9.
去年,为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5周年,笔者走访了自己的老首长、1949年开国大典我军受阅骑兵部队掌旗手———原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李正忠中将,请他谈谈受阅的盛况。往事如烟,半个多世纪峥嵘岁月的许多往事在李老记忆中早已淡漠逝去,但一提起开国大典接受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检阅之事,老人却依然记忆犹新,以无法抑制的激动情怀将那永生难忘的一幕娓娓道来:用鲜血企盼的喜讯1949年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举行开国大典阅兵式。我当时正在…  相似文献   

10.
李亚 《新天地》2013,(10):20-2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关于开国大典的种种历史碎片,已载入共和国的史册。九架飞机两飞天安门开国大典上,年轻的解放军空军部队举行了受阅飞行,参加行动的飞机共有17架。空中编队总指挥邢海帆,194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作为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赴美训练,参加了抗日战争和后来的抗美援朝,并立下赫赫战功。起初,检阅部队只准备用9架P-51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开国大典总  相似文献   

11.
青见 《山西老年》2009,(11):6-7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作为皇城的正门,它和它背后的紫禁城共同构成了明清王朝的皇家禁地。然而,老百姓不能跨入一步的禁区之门,却曾在侵略者的炮声中轰然打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竟在紫禁城举行"阅兵"!那狂笑,至今撕裂着中国人的心。如今,受阅的三军将士,又一次把这条记录着屈辱与觉醒的长街,变成了展示我国自信与自强的阅兵场。长安街告诉人们,强大的国防,永远是国家的盾牌!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他还是个刚入伍不久的小战士。恰逢建国50周年,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国庆阅兵任务,他立即报名参加选拔,却因体重不迭标,被挡在了阅兵村外。他伤心得直掉眼泪,战友们都劝他别难过,说将来还有建国60周年阅兵,下次还有机会呢。10年后的事,谁说得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句安慰的话,竞在他心底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今年在深圳亮相的时候,这支部队的三军仪仗队,就引起了前来参加阅兵观礼的各界人士的瞩目。因为驻香港部队与其他部队不同,是一支包括陆、海、空三军合成建制的部队。自然,驻香港部队仪仗队也是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这是除国家仪仗队之外的第二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有谁知道这支仪仗队背后浸润着多少血汗啊。  相似文献   

14.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武装起义,组建起以工农子弟为主体的人民军队。此后,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部队出征前、凯旋后,经常会组织类似阅兵的誓师、庆祝活动,以彰显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开幕,同时为庆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还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  相似文献   

15.
西汉步、骑兵在中国军事史上有过重大建树,它的兵种及内部分类,承前启后,颇多创新。本文试图运用新资料,通过系统论证,提出一些新看法。文章不足之处很多,仅供专家们参考。一、步兵兵种军语中兵种一词指军种内的部队分类。恩格斯研究古代军队时,把早期历史上步、骑兵内部大的部队分类称为兵种。本文中步、骑兵兵种一词,就是按恩格斯这种用法使用的。过去学者多把西汉步兵描述为一个兵种,实则不止一个。下列文献证明,“弓弩兵”是西汉作为军队内部队分类意义上的一个步兵兵种,其他步兵另成兵种。下列考古材料证  相似文献   

16.
血缘     
李彩霞,25岁,山东女孩,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2009年8月,作为将参与国庆阅兵的一名“国庆女孩”,彩霞每天紧锣密鼓地参加阅兵排练。  相似文献   

17.
不愿离开你1962年2月,叔叔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65年,叔叔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叔叔去的是一支高炮部队的特务营。几次战斗下来,叔叔让上级刮目相看。他身体强壮,头脑冷静,擒拿功夫一流,枪法也好。一天,他们接到师部的紧急命令。我军一名营长和北越游击队的一名负责人被俘,被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张骄人的温州奥运轨迹图,同时也记录了二十年来温籍运动员参加历届奥运会光荣的运动生涯。郑开平:第一个闯进奥运会的温籍运动员1984年23届奥运会是新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首次组团参加的一次奥运会,由于温籍运动员郑开平在奥运盛会上首次亮相,全体温州人感到光荣和骄傲。现在,郑开平作为温州奥运第一人,也是二十年来温州健儿不断闯进奥运殿堂的开路人。  相似文献   

19.
骑兵俑作为骑兵这一兵种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骑兵的军事情况,是研究古代骑兵以及军队发展进程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战马作为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对骑兵乃至整个军队的作战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先秦至北朝骑兵马俑及其文化内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解读其所具有的自然、社会、军事等文化交往内涵。首先基于考古学研究方法,从纵向时间的维度对骑兵马俑及其特征进行比较,认为骑兵发展演变的核心就是战马的发展演变。继而结合军事考古学理论,分析认为军事因素的变化是骑兵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发展的四个阶段。最后透过文化生态学视角,探究自然、社会、文化等要素对骑兵产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古代军事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四方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行的历次大阅兵的系统梳理,以期从阅兵的历史记忆中发现时代的诉求。新中国成立后举行了14次国庆大阅兵,每一次阅兵凝聚的历史记忆都呈现着国家发展的时代印迹。社会个体的记忆被集体的记忆所收编,大阅兵作为国家意志表征的符号展演,同时也实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建构;社会个体表面上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在深层次上亦是内在的自主性蜕变。大阅兵作为一种规制常态,唯有1984年国庆阅兵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属于破例:两次阅兵都发生在时代交替的节点上,前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破浪前行的重要时刻,而后者则处于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阶段的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