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峰 《江汉论坛》2006,(11):94-100
上博简《三德》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有很多相像之处.既有用词的相像、用韵的相像,也有文章结构上的相像.如此众多的相像,表明《三德》和《黄帝四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德》应该是《黄帝四经》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黄帝四经》中《十六经》的《正乱》篇、《雌雄节》篇相对比,可以确定,《三德》中的"皇后"就是"黄帝"。这一认定,对于确认《三德》的思想倾向,对于考察《黄帝四经.十六经》的思想渊源,对于黄老思想的再探讨,对于分析上博简的思想构成乃至形成时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会利 《理论界》2020,(2):37-44
《老子》中"道"多指创生世间万物的本源性存在,而《黄帝四经》中"道"带有更明显的向社会、人事倾斜的特色,带有明显的从天道到人事的下贯倾向,讲天道的目的是为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依据和准则。《黄帝四经》中"道"与《老子》中"道"的分别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从道物关系看,《老子》中"道"关注重点在于强调道高于物的层面,而《黄帝四经》中"道"是作为治理人事的工具而存在,讲天道目的是为人事的政策寻找理论依据,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其二,从道的虚静"无为"的不同内涵上看,《黄帝四经》中"道"含有比《老子》中"道"更丰富的内容,不仅体现出一种"道——名——法——大治(无为)"的社会治理模式,更含有对"时"和"度"的强调;其三,《黄帝四经》中"道"不再具有单一性质,而是具有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4.
《黄帝四经》是研究西汉初期“黄老之治”的重要文献 ,但不能仅用《黄帝四经》来说明西汉初期的黄学 ,还应从《史记》等文献中来勾沉黄学 ,明确汉初的黄学还包括“阴阳”、“五德终始”、“五德相胜”、“五色帝”、“正律历”等学说 ,及有关黄帝的偶像崇拜。汉初“黄老之治”的奠基人虽是师承盖公的曹参 ,但始作俑者是刘邦 ,刘邦是西汉中央最早接受并倡导黄学的人 ,曹参是受刘邦的影响才学黄老的。先秦无“黄老”一词 ,先秦的“黄老”与汉初的“黄老”内涵有别 ,只是指一般黄学。司马迁虽说过申子、慎到曾学“黄老” ,“河上丈人”在战国中期传过“黄老” ,但申子、慎到所学的“黄老”与“河上丈人”所传的“黄老” ,不能认定就是《黄帝四经》。《十六经》中的“黔首”一词不产生于春秋末期 ,而是战国后期 ,该文两用“黔首”说明其产生年代在秦统一后。《黄帝四经》非一人所撰 ,也非一时所撰 ,撰写者与编者不是同一个人。《黄帝四经》的成书年代当在汉初 ,编者可能是盖公。认为《黄帝四经》的学术性质为道家 ,是因袭了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关于百家划分问题的错误。道家的政治思想是“德” ,准确的内涵应是“德道家” ,《黄帝四经》的政治思想不是“德” ,而是“法” ,所以它应属法家。  相似文献   

5.
以前 ,人们总感觉到道家思想中有很多消极的成分 ,而且是避世的、内向的、不大符合现实等等。但是帛书《黄帝四经》(以下简称《四经》)的发现 ,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四经》已有很多积极现实参与而外向的思想。《四经》对《老子》思想有吸收和继承 ,也有改造和发展。唐兰先生已提出过《老子》在政治上是消极的 ,《四经》则比较积极。〔1〕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一思想 ,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四篇书之于良的古佚书,即《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据学者考证,这四篇古佚书即《汉书·艺文志》所载的《黄帝四经》。关于其成书年代,现在学界尚有不同说法。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战国中期的作品,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它是战国末年的作品。笔者同意前一种说法。 帛书《黄帝四经》是久已失传的“黄帝之学”的代表作,通过这部书可以把握战国时期“黄学”流派的思想概貌。近来,笔者对其进行了研读,发觉其对犯罪的原因和预防问题曾进行过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颇有启发价值的真知灼见。鉴于学界至今尚无人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而这一问题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又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故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其加以考察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21,(2)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将春秋以来的阴阳观念运用于指导社会活动,提出了"四时教令""阴阳刑德""阴阳灾异"和"阳尊阴卑"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基础,这四项内容在《管子》和《吕氏春秋》中逐步得到了细化和丰富。从帛书《黄帝四经》经《管子》到《吕氏春秋》,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呈现出一条连续的、清晰的、不断推进的发展线索。研究者不能因为其中有浓厚的阴阳思想就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只属于阴阳家的思想,因为在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之前,这些思想就作为黄老道家的理论一直在流传和发展。邹衍吸取了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说,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离不开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经法》等四篇是否就是《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所著录而又早已亡佚的《黄帝四经》,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从古书流传的角度看,马王堆帛书《黄帝书》非《汉志》所著录的《黄帝四经》,但唐兰先生和裘锡圭先生关于其是与不是的论证皆有可商。  相似文献   

9.
《文子》“四经”指德、仁、义、礼,源于《老子》对仁、义、礼的有限肯定。《文子》在《老子》的基础上继承《老子》“德”的含义,改造仁、义、礼的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经”说。《文子》以道家之德吸收儒家的仁、义、礼,根源在于德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仁、义、礼的相对性。《文子》建立了融合儒道的思想体系,不同于《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道法融合模式,属于战国时期黄老道家的重要派别。《文子》“四经”说的研究,对重新认识战国时期黄老道家的丰富思想面貌、重新评价战国时期的儒道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四篇古佚书:《道法》、《十六经》、《称》、《道原》,抄在《老子》乙本卷前。唐兰、陈鼓应、余光明等先生认为它们即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黄帝四经》。学者们认为,《四经》是道家“黄学”的代表作,其成书应在战国中期或以前。本文即以《四经》之名来指称这四篇古佚书。一、黜柔弱而崇雌节战国是一个争于气力的时代,在这种时代氛围中,不加区分,缺乏明确界定的崇柔倡弱的主张,显然已是很不合时宜了。因而,春秋时期,由老子所创立的学说,便面临着需要重新阐释与改造的要求。我们知道,老子…  相似文献   

11.
俞林波 《船山学刊》2012,(1):109-111
"因"作为哲学范畴引起了稷下诸子的广泛关注和探讨。稷下学宫创立以后延续久远,帛书《黄帝四经》是稷下学宫早期学者的著作,《管子》是稷下学宫中心时代的学者的著作,帛书《黄帝四经》和《管子》都对"因"进行了讨论。稷下学者慎到、田骈、尹文也对"因"有所思考。稷下诸子对"因"的探讨,丰富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部洋溢时代精神的道德教育新作———评黄钊主编的《三德教育论纲》□郭树森王南方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陶德麟教授任总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丛书一套,其中,黄钊教授主编的《三德教育论纲》(以下简称《论纲》),我们有幸最先得到,读后令人...  相似文献   

13.
混淆"本根之道"与"天(地)之道",以及借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自然法"概念来"反向格义"《黄帝四经》甚或黄老之学中的"道"和"天(地)之道",是阻碍我们切近地理解"道生法"这一命题之意蕴的主要学理根源。"道生法"的过程实质上包括道生万物、万物自有其形名和确立其形名三个思想环节,而且"确立其形名"或"审其形名"的任务实际上是由"执道者"或"人主"来承担和完成的,而不是由"本根之道"所自发地完成的。《黄帝四经》中共存的"道生法"和"执道者生法"两个命题之间也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功能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法家—翼——黄老学派的著作《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种古佚书,一九七三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系属于《老子》乙种本卷前的珍贵帛书,共一万一千余字。据专家考证,这四种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里的《黄帝四经》。它与《老子》写在一起,而且居于《老子》之前,无疑是黄老学派的经典著作、属于法家的一翼。我们说《经法》等四篇古佚书是标榜黄老的法家之言,最有力的证据在于这几篇书中的内容。四篇从思想方法上看、主要是继承老子并且加以发挥和  相似文献   

15.
1973年底至1974年初,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其中《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等四种古佚书。1976年,文物出版社将这四种佚书单行出版。《出版说明》指出:“这四种佚书,本来各有名称,即是《经法》、《十大经》、《称》和《道原》。因《经法》是其中的第一种,内容也比较重要,所以这次出版,就以它作为本书的书名。” 关于《经法》等佚书的书名问题,学者们作了有益的考证。高亨、董治安两位同志认为,第二种佚书《十大经》可能就是《汉书·艺文志》里的《黄帝君臣》十篇;唐兰同志认为,这四种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里的《黄帝四经》四  相似文献   

16.
《黄帝四经》的重新问世对于中国古代尤其是从先秦到西汉思想史的研究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意义。它不仅解开了古书中常见的”黄老”之谜 ,而且通过大量深入的对比研究 ,证实了许多长期被斥为伪书的古籍实际是真的 ,并且当属先秦黄老学派作品 ,这使我们看到先秦黄老学派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存在于《黄帝四经》、《管子》部分篇章、《尹文子》、《慎子》、《文子》、《曷鸟冠子》等现存的黄老道家作品中 ,由此而发现“道家黄老派在战国中期以后成为当时时代主潮而居于战国至汉初数百年的显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道家黄老学派思想的代表,帛书《黄帝四经》主张建立客观、显明的政治制度,即“立形名”,且形名制度的建构要正当、合理,体现天地间恒常的法则。其形名思想的主旨是“循名复一”,在合理的制度规范下,百姓自然、自由地存在,进而实现社会之和谐。  相似文献   

18.
曹峰 《江淮论坛》2022,(3):11-18+193
清华简《五纪》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它通过“五纪”等天道、“五德”等人道体现出来的“中”是最重要的概念。“中”体现为政治的最高原则与治理的最佳状态,其意涵包含但又超出了人伦意义上的忠信之义,不能仅视为儒家伦理,没有必要假借为“忠”。从地位上看,《五纪》的“中”居于统摄、主宰的位置。从内涵上看,“中”与中正、公平、无私、宽裕相应,具有绝对、神圣的特点。从行为上看,“中”就是所要实现的目标、最佳的行动方式。《五纪》的“中”有助于重新审视《逸周书》《论语》《管子》《中庸》《鹖冠子》等传世文献,以及清华简《保训》《殷高宗问于三寿》《心是谓中》、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郭店简《忠信之道》等出土文献。通过“中”可以将“忠”“信”“诚”“和”“一”等概念串联为一个概念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经》与日本《吃茶养生记》异同比较特点明晰,《茶经》对日本《吃茶养生记》有直接影响,日本对中国《茶经》养生思想有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庄子》内篇与《周易》本经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庄子》内篇借鉴了《周易》本经六位成章的结构方式 ,每篇由六部分组成 ,遵循六段成篇的原则。《庄子》内篇由七篇组成 ,其篇数、每篇论述内容的确定 ,先后顺序的排列 ,则又是借鉴坤卦七爻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