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选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绘画史上,元代算得上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尤其是在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主要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画派(称元“四家”),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的风貌,而就艺术造诣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言,犹以黄公望为最。 黄公望,江苏常熟人,生于宋咸淳五年(1269年),卒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别号一峰、井西道人、静坚道人等,幼时出继承嘉黄氏,故此改姓黄,自幼聪明过人,后又  相似文献   

3.
黄公望,宁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平江(今苏州)人,原姓陆,螟蛉温州黄氏为子。曾做过小吏,因获罪身遭监禁,出狱绝意仕途,放浪江湖,且一度卖卜为生,来往于虞山、松江、西湖、富春间,以诗画终其一生。黄公望生于南宋成淳五年(1269),卒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元四家”中,以他年龄最长。他与其他三家的吴镇、倪瓒、王蒙都有交往;与倪、王且有合作和题画诗文往来,与吴镇来往较少,但他八十一岁时,在松江曾题过吴镇的一幅墨菜图,文曰:  相似文献   

4.
我国元代著名四大山水画家之一的倪瓒,原名倪珽,字元镇,号云林。生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殁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元代常州府无锡县梅里祗陀村(今无锡县东亭乡长大厦村)人。他以诗、书、画之绝而闻名于大江南北,和当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齐名于世,并称为“四大家”。倪云林绘画艺术素以平远山水,古朴天真,有意无意,若淡若疏,构成一种特殊的意境,而影响后世,明清两代文人画家则对他推崇备至。在民间,尤其是在画家的故乡江南一带,把他们的作品视为珍宝,“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1962年,世界科教文组织将他列为是年选定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加以纪念。  相似文献   

5.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在山水画方面建树卓著,绘画造诣位居四家之首。他是全真道士,道教思想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黄公望的生平、他的画山水理论《写山水诀》,以及其绘画中所体现的全真思想和反映出的道教中的"体悟自性"的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元代的绘画也很发达,以山水画成就为代表,最显著的特点是文人画的兴盛。这是因元代众多文人士大夫画家生活在民间,他们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素材,加上这些文人画家或学道或参禅,注重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发,又将诗、书入画,巧妙地与绘画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且成为风尚。元人绘画师造化,亦师古人。元初的赵孟頫崇尚“古意”,提出“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其“法古”实质是要改南宋末流习气,创元代绘画新风。他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的画风。 “元四家”首推黄公望,公望字子元,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常熟…  相似文献   

7.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第二期最近在台北开幕,展览将持续到9月5日。此次展览分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黄公望传称作品”单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的王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蒙是一位勇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新,勇于为文学而献身的杰出的文体革命家和文学革命家。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中,王蒙的小说艺术探索,举其要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四个方面:1.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次文体革新使小说艺术摆脱僵硬政治的束缚,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写人的情感世界的“五四”新文学传统;2.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王蒙发表了《蝴蝶》等小说,又一次发动了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它使中国小说艺术走向现代、开放、自由和多元;3.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王蒙还发表了另类小说《杂色》和《坚硬的稀粥》等,不但使当代小说获得了新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使小说在现实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文化哲学意味;4.上个世纪90年代王蒙的主要小说创作是长篇小说“季节系列”,他在小说叙事学上,在“叙”什么和怎么“叙”上的大胆的成功的实验,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添上了浓彩重墨。  相似文献   

9.
胡适这位“家世汉学”(蔡元培语)“治学有正统派遗风”(注一)的名扬中外的我国著名的大学问家继《中国哲学史大纲(上)》以后,在一九二八年六月又推出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白话文学史(上)》,这是他整理国故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千年来我国似乎没有一部文学史。说来奇怪,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倒是由英国汉学  相似文献   

10.
黄澜 《人生与伴侣》2023,(26):52-60+98
<正>共同的牵挂——记黄公望家乡与隐居地的同一份“痴念”写下这篇文章的缘由,多少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一日,正在虞山林间小院和风而眠,忽被一位痴迷黄公望的画家来电惊醒。简单沟通几句,原来,是该画家读到《浙江新闻》提及的“富阳庙山坞发现的没有墓碑的疑冢乃黄公望墓”这一新闻,他顿时心生波澜,百感交集。他的观点是常熟黄公望墓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优秀山水画,把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美丽风光集中笔端,达到山水画之巅峰,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此画辗转数人之手,到明代昊洪裕,嘱死后火殉此画。烧为两段,被人救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北京“荣宝”拍卖《当代中国画风 貌》专场,萧平《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图,以46万元人 民币高价拍出; 2005年9月,上海“崇源”《中国书画精品拍卖》 中,萧平《飞越黄河》一图,以33万元人民币拍出; 2005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当代书画》拍 卖会,萧平《黄岳朝晖》一图,以22万元人民币拍出。 这几大公司拍卖的作品大都为已故名家和当代大 家的作品,而这三幅画却是出自南京中年画家萧平之 手,其画价直逼已故“金陵四家”。  相似文献   

13.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檀园,晚称慎娱居士。本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遂为嘉定人,与唐对升、娄坚、程嘉燧并称“嘉定四君子”。又与钱谦益为友,常往来虞山,尝语钱曰:“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程嘉燧)作画吟诗,此吾生平第一快事。”钱则曰:“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工诗文,擅书法,又能篆刻,与何震方驾,偶游戏刻竹,可追朱松邻。尤精绘画,与董其昌、杨文聪、卞文瑜、邵弥、程嘉燧、王时敏、王鉴、张学曾合称“画中九发”。山水学吴镇,写生亦饶别趣。秦祖永《桐阴论画》评为:“笔力雄健,墨气淋漓,有分云裂石之势”,而无“霸悍之习”,盖“共温和活静之气”使然。清初戏曲家李渔将其课徒稿摹刻成书,名《芥子园画传》,三百年来风行画坛,被公认为是初学者起手入门的必备书。本文通过对李流芳画学思想的述评,从文化的层面剖析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贾行家 《社区》2012,(29):13-13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名作。问世以来,爱画者都希望能一睹真容。此画到明末流传到宜兴吴洪裕手里.吴某对此画爱若性命,临死前起了歹心,非要亲眼看着把画烧了殉葬不可。吴的子侄从火盆里把已经烧断成两截的画偷了出来,小的一截就是《剩山图》,大的那截如今还在台湾。  相似文献   

15.
美术界普遍认为 :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文人画与宋代院体画为主流的画风大不相同 ,这是蒙元入主中原后给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绘画上变异的直接结果。但奇怪的是 ,元代画家的观念和对笔墨的追求与前代并无大异 ,这可以从黄公望所著的《写山水诀》中得到印证。笔者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分析来管窥元画家、特别是黄公望本人的绘画观对前人的承传与变异  相似文献   

16.
王蒙以多重身份出现在“红学”舞台之上,成为一颗“红学”新星.中国古典中庸哲学和西方唯物辩证哲学组成的哲学思想贯穿于王蒙“红学”的始终,对其红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由王蒙哲学思想的两种组成、王蒙哲学思想在《红楼梦》研究的具体体现、王蒙《红楼梦》研究对红学的影响这三方面入手,通过对王蒙红学研究的方法形式、人物形象的分析、对续作的态度、对《红楼梦》整体的评价等几个部分中哲学思想的论探,可更好的体会王蒙的红学研究,感受其价值,也可借此为红学的发展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鎡,字功甫,循王张俊之后裔,宋末著名诗人张炎之曾祖,是南宋中期的一位诗词家,又是“海盐腔”的创始人之一,在戏曲史上尤有一定地位。[注]关于他的家世,我曾在《张炎家世考》(载《文学遗产》八一年第二期)中加以考证,认定他是张俊的曾孙。但其中尚有两个问题未能明确解决:一是《宋史·张俊传》谓俊有五子(子琦、子厚、子颜、子正、子仁),而牟(山献)所见的《张氏世谱》则谓俊有四子(见《陵阳集·题西秦张氏世谱后》),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二是张鎡究出何房?其父、其祖父是谁?今获得若干新材料,再加补考如下: 检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六《德勋庙碑》一文,有云:“公(指张俊)之曾孙鎡,三  相似文献   

18.
冉求研究     
一、家世简历 冉求,孔子门下名弟子之一。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春秋末年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2年(比孔子少二十九岁)。卒年不详。 关于他的家世,史书没有明文记录。据《孔子家语》载:“冉求……仲弓之宗族。”又《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下贱之意)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得更明确:“仲弓父,贱人。”仲弓是“贱人”出身,而冉求和仲弓是同族,那么冉求也同样是出身于微贱的家族了。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期流行的“黄老”思想,我曾以帛书《黄帝四经》的内容与汉代史事相印证,分析证明了汉初流行的“黄老”思想,实际上就是“黄学”思想,而非“老学”思想。而汉代史书《史记》和《汉书》,都将“黄”、“老”并称,相提并论。可是检阅先秦文献史籍,“黄帝”与“老子”皆分称,未有黄、老并称之例。《史记》首创“黄老”一词,遂将两者混而为一,并称“黄老”。后世学者,多承其说,少有异辞,以“老”代“黄”,不加分辨,道家思想之分流遂乱而莫辨。今取《史记·论六家要旨》一文中关于对道家思想的论述,与帛书《黄帝四经》(下均简称《四经》)的内容作一比较,分析其“道论”的理论渊源,以辨“黄”与“老”之别,以明以“老”代“黄”之谬。  相似文献   

20.
关于段玉裁的生平,刘盼遂先生早有《段玉裁先生年谱》一书详细记述,其他同志也有过论述。这里仅就段玉裁家世作一些考实。 段玉裁雍正十三年(1735)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三代庠生的家庭,为金坛段氏百三公第十八世孙。段氏在金坛是望族。当时金坛有一句俗语:“于王新发迹,虞段旧人家。”因为金坛有四个大家,即于、王、虞、段四姓,“科举莫显于于氏,文献莫盛于王氏,而皆敛手推虞段为望族。虞兴于明初,段氏种德自宋,绳绳六百年。”(王鸣盛《段氏家乘序》)大约在南宋高宗南渡时,段氏百三公由河南迁居金坛,为金坛段氏始祖。百三公“为人厚重,力学,慨然怀范文正公不为良师即为良医之志。”(毕沅《段氏重修家乘序》)他终身以医为业,救济世民。他临终嘱咐儿子段康年曰:“宋室日促,非可仕时也,惟医可托迹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