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 0 4年4月2 5日,中国日本史学会和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在天津联合举办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学术研讨会,从学术角度对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大连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以及南开大学等1 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37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对中日关系的评价、东亚国际政治格局、民族主义倾向、外交新思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改善中日关系、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  相似文献   

2.
徐梅 《日本学刊》2002,(2):153-156
2002年2月6日,中华日本学会在京召开了“日元走势”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务院体 制改革办公室、国家计划委员会产业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外交学院、北京大学日 本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及日本研究所、新华社、《人民日报》 、《求是》杂志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会议主要围绕近来日元及日本经济走势、日元贬 值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日元及日本经济走势  研讨会由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主持 。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与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14届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的中心议题是“文化软实力、文化多样性与人文学”。与会的中韩双方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从“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竞争力:人文学的价值”“人文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韩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与经验”三个分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据《国际社会科学信息和文献联合会通报》1990年第1期报道,国际社会科学信息讨论会于1990年9月18日在哈瓦那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中心议题是“经济发展信息”。会议鼓励各国专家学者相互交流本国的科技文献与信息,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图书管理工作。大会组委会也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8月 3 0— 3 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日本青年能力开发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次中日政经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亚洲经济与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合作而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敦信、滕藤 ,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前外务大臣柿泽弘治 ,众议员坂井隆宪、松原仁 ,以及中日两国的学者及地方政府首脑、企业家等约 60余人出席了会议。时值中日两国共同纪念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之际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30-31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英、美等国和地区的12位海外学者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单位的60多位国内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人类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状况与21世纪人类科学和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具有生命力的发展取决于哪些关键问题的解决等主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分为10个时段进行。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吉研究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安藤昌益逝世230周年,“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于9月22~24日在济南山东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亚太所、日本安藤昌益会和山东大学联合发起的。与会代表共61人,其中中方代表36人,日方代表25人。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此次会议代表们集中围绕着安藤昌益与中国传统文化、安藤昌益思想的现代意义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还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25日,作为“中印友好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了一次范围小但规格高的全国性“中印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西藏等省市区重量级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公使罗国栋先生拨冗莅会讲话并回答了部分与会学者的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印文化交流: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嬗变:传统与现代”、“增强中印文化交流与中印关系:问题与对策”等三个议题展开研讨,着眼于探讨文化交流在未来中印关系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9.
1990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走向21世纪的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各有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共计150余人。这是中国日本研究界举行的一次空前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8国学者聚集一堂,围绕“走向21世纪的日本”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胡澎 《日本学刊》2001,(5):151-157
20 0 1年 7月 9日至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近 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科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1999年 ,去年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会议是该课题组成员与国外同行的一次学术交流会 ,在一定意义上 ,也可以说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会。会议共收到 2 6篇论文 ,有 2 1位学者在会上做了正式发言。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万峰、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家、中国…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8.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The way of life, intentions, and values of the adolescents of Russia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extensively both in the mass publications and in specialized youth journals. For the most part, these writings have to do with a group that is not very large—the young people of the capital city, who have considerably more opportunities for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 than their peers elsewhere in Russia and are better informed about world trends in music, fashions, and cinema. An article was published last year that described the plan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upper-grade students of schools in Moscow. The present article continues the topic, analyzing genera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 article makes use of the findings of an all-Russian survey which was conducted by the All-Russian Center for Public-Opinion Research in June 1998 among adolesc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sixteen and nineteen; 419 people were survey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