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初政治,从洪武、永乐到洪熙、宣德,经历了废宰相以集权到组内阁以辅政,严猛治世到宽疏治世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变化和调整。变化了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人才需求,并且内阁制的形成为这种人才进入政治中枢提供了舞台,“三杨”以其特有的学识、治术适应了这种需求,渐成权势,安居阁位多年,对具有稳定平静治象的“仁宣之治”局面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三杨”与仁宣两帝的情感渊薮及其自身于宦海沉浮中形成的既干练有术又驯服不逆的政治人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三杨”与中枢政体之变种———内阁制及宽疏统治政策之间的双向选择,折射出明初政治统治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2.
章士钊是20世纪中国有名的思想家,在清末民初,热衷于参与政治,以一个独立言论家的身份发表对政治的主张.他赞成实行内阁制,并对总统制和内阁制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他提供政党内阁,对于内阁制中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权力的配置,也有深刻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是封建社会末期上层建筑的变革 ,并成为有明一代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内阁制对明代国家政权运行机制产生的重大政治效能 ,在其形成、职权、地位等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吴贯因早年追随梁启超等进步党人,积极参与民初政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内阁制理论.他从雏护"国权主义"和建设强有力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均衡行政和立法关系的内阁制设计,通过对总统制和内阁制利弊的分析,对国会与政府的权限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为恢复在战争中被摧毁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掀起了改革政府行政制度的热潮,以期通过行政制度指导经济的发展来寻求经济的腾飞。内阁制是行政制度的核心,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日本新宪法明确了内阁制的方向并赋予了内阁极大的权限,但最终却造成了内阁制的冗余,因此我们要取日本内阁制之精华,去日本内阁制之糟粕,健全国务院制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走向政治现代化,先后经历了几度的演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过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1947年《日本国宪法》的实施,引起了议会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官吏制度以及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内阁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的自我完善过程,终于建立起资产阶级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明朝灭亡原因复杂多面,其中明末自上而下的人心崩解可谓是导致明亡的重要原因。当时,君无公心,无天下之观;士无道心,无荣辱之观;民无恒心,无家国之观。君、士、民三阶层所建构的人心体系的崩解,显示出明朝政权已无法凝聚力量重建统治秩序,凝聚之心已成离散之态,遂至明亡。人心体系是君主统治术、士人儒家准则以及民众道德规范三者结合而成的社会政治伦理,政治体系与秩序的稳定态势与社会政治伦理联系紧密。明朝是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人心体系为框架的社会政治伦理渐趋变化,但是受传统政治机制和体系本身构成学理的限制,体系转型失败进而走向崩解。明朝人心体系的建构与崩解既可作为研究明朝灭亡的一个视角,也可作为研究晚明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新维度。  相似文献   

8.
"君子"是儒家思想系统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孔子开始,赋旧义之君子以新意,发以德致位之意,明政治道德合一之旨,树立了一种君子道德政治合一的德治理想政治秩序。这种道德政治合一、以德领政的理想在儒家思想的演变中被进一步发展成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这种道德政治一元化的政治观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使中国传统政治在发展中一直遮蔽于道德的形象之下,政治道德化;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依托于道德广泛的社会作用面,政治被价值化,其作用也被泛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政治具有伦理价值色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复杂多变。先秦时期以规谏为主 ,秦汉到隋唐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职掌逐渐分明 ,宋金至元明清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回归合一。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是规谏人主的制度 ,而不是御史制度 ;谏官、御史、封驳官三者关系的变迁反映了“否定之否定”、“御史主线”、“对监察官自身监察不断强化”等规律。这些规律的出现与丞相制、三省制、内阁制等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晚明泰州学派后劲焦竑面对晚明王学空谈性命、玄虚而荡的现状,从王学内部理论出发对阳明后学作出修正。焦竑承接阳明及其后学基本观念,用“孝弟”诠释良知,严格把控性情关系,以应对晚明情欲恣肆之弊;倡顿、渐并重的修养工夫,以扭转阳明后学工夫疏旷之现状;提揭博学与经世,以救治晚明空疏学风。焦竑对晚明王学从本体、工夫至于学风作出的修正,反映出晚明理学演变的复杂形态,亦可看到晚明儒学思想之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