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大藏经》对勘局的成立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分。"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是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意为"论述部译文",即由佛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大藏经》内容丰  相似文献   

2.
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工作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藏文《大藏经》概述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 “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包括显、密经律。主要是佛教的原始经典。按拉萨版《甘珠尔》编排内容,大致分为律部、般若、华严、宝积、经部、续部和总目录等七大类。  相似文献   

3.
1986年6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1987年5月于成都成立其分支机构大藏经对勘局,展开了版本搜集、对勘、编辑、出版等工作。搜集、对勘、出版《中华大藏经》藏文甘珠尔、丹珠尔被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后又被列为“九·五”出版计划,当时因甘珠尔的版本未能搜集全,首先搜集对勘出版了丹珠  相似文献   

4.
<正>“甘珠尔”为藏语音译,意为“佛语部”,即“释迦牟尼语录的译文”,也是《藏文大藏经》组成部分之一。公元7世纪,吞弥·桑布扎创制了藏文文字。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的200余年之间,先后涌现出吞弥·桑布扎等50多位藏族译师。他们与印度等地的班智达一起将大量佛典从梵文、汉文及邬仗衍那文等译成藏文,编写了《旁塘目录》《丹噶目录》《青浦目录》。10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涌现出近200位大译师,他们和阿底峡、真扎·热呼拉等来自印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地的70多位班智达一起,又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和论典。藏文大藏经的文献由此形成。14世纪初,纳塘寺学者迥丹日热的弟子降格巴希,从祖国内地集得物资,整理并抄录成最早的《甘珠尔》和《丹珠尔》。至此,规模宏大的藏文《大藏经》问世。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第一部由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首发式于1995年3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对勘本的出版发行十分关心和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帕巴拉·格列朗杰等到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6.
收入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的《牛角山授记》,是研究古代于阗历史及佛教传播的重要史料。有学者经过艰苦求索,从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中觅得二残片,并对其进行了翻译、考释,证明收入传世经典藏文《甘珠尔》中的《牛角山授记》早在吐蕃时期已在丝绸之路上流传。笔者近来在翻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时,有幸发现了《牛角山授记》敦煌抄本的结尾部分。尽管是残片,但该写卷的意义在于抄经尾题中记录了完整的经名及抄经题记,对研究牛角山的取名以及于阗历史、宗教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石刻大藏经,是用金属等工具将藏传佛教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部)镌刻在石头上的一种特殊的经书形式.这种经书形式在藏传佛教流布地区被称为“石经墙”.而青海果洛石经墙在青藏高原区域内的颇多石经墙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它不仅反映了藏传佛教石刻大藏经的形制和风貌,而且体现了藏传佛教石刻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本文仅就果洛石经墙的人文地理环境、历史创建过程和分布及其规模作一考述,以窥探藏传佛教石刻大藏经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8.
《造像量度经》(sku-gzugs-kyi-tshad-kyi-mtshan-nyid),亦译为《身影量像相》,载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中《丹珠尔·经疏》部第318和(竹央)《方技区恭部》。全文用偈体,共525句。  相似文献   

9.
藏文《大藏经》的整理出版工作始于1986年,迄今已八个春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全国佛教、藏学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对勘、编辑人员辛勤工作,现在《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第一部终于面世了。这是宗教界和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对确定和提高中国藏学界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弘扬藏族优秀文化,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贤劫千佛号》系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工具书。斯时,藏传佛教格鲁派大盛,住京喇嘛颇多,尤其不乏高僧大德驻锡京都,他们都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各自贡献。其中授予国师、呼图克图、各族喇嘛奉若圭臬的三世章嘉若必多杰应为魁首。他于1740年奉乾隆皇帝旨意,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译为蒙古文,1772年又奉旨把藏文《甘珠尔》译为满文,后又将汉文大藏经中的《首楞严经》10卷译为满、蒙古、藏三种文本。嗣后又编纂了《同文韵统》、《满汉蒙古西番合壁大藏全咒》(简称《四体清文鉴》)、《喇嘛神象集》等10数部经籍。《贤劫千佛号》也产生在那个时期,与上述各种经籍的翻译活动密切相关,只因纯系佛号名称,后人很少提及。但在当时翻译诸多经籍时是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大的责任 一个荣幸@费孝通  相似文献   

12.
一部名为<新现代藏英词典>( The New Tibetan 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Tibetan,以下简称<新>)的词典2001年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词典有几点值得注意:①主编是著名藏学家、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人类学系主任兼西藏研究中心主任Melvyn C.Goldstein,而且有藏族参与编纂工作.②收词丰富,多达8万余条.有古词,有新词; 有现行的口语词,也有书面语以及旧式公文用词;有中国藏区用词,也有中国境外藏胞社区用词.③每一条都有注音.④把动词分为主动动词(active verb)和非主动动词(involuntary/inactive verb)两类.⑤许多名词词目都附有相配的动词, 对造句、作文非常有用.⑥例句多, 对理解词义和用法大有帮助.本文不打算对这部词典作全面的评论,下面只把我们在使用中看到的3个问题提出来,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13.
1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look critically at George Borjas's scholarship on immigration. Borjas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academia's leading immigration skeptic. He consistently contends that low skilled and low educated immigrants (both ‘legal’ and ‘illegal’) hurt the US economy in many different ways, including suppressing the wages of different minority groups. However, a rigorous reading of Borjas's scholarship reveals many troubling epistemological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15.
期后背书是票据法中的一个理论难点。对于期的规定,世界上就存在三种不同的标准,但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对期后背书的法律效力加以限制。本文从考察期后背书的效力出发,探讨了期后背书持票人的权利。笔者认为,我国票据法第36条存在诸多漏洞,建议直接借鉴大陆法系的做法,对其进行修改,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当常数C取所有不同实数时,数列的收敛与发散性。  相似文献   

17.
搞好"五个统筹"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民族地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立足优势互补,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集中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样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有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右《陈诚及其西使记研究》八卷①,2005年8月动笔,是年12月脱稿。其间,西北民大本科教学评估开始准备工作,是高校最繁忙的日子。教学之余,收拾零简,索隐钩沉,全力为之。因有前些年的研究基础,总算缀集成帙。《题记》云:“属稿仓促,取材未充。拾遗补阙,期以他日。”非套话,乃实情。春节前后,边录边改,颇为辛劳,仍觉有不尽如人意处。紧要的几个地方又感资料匮乏,凿枘难通。交稿限期在即,不好拖延,空留若许遗憾。《陈诚及其西使记研究》即将付梓,借此作简要的研究行述,姑以为跋。一余之治学,年齿已长,回想起来,得之师友浸渐之助为多。最早做的专…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是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献给爱米丽的致瑰>是一篇结构复杂、精雕细琢的小说,故事内容与结构高度统一的典范.从叙事方式和时序安排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篇小说的艺术效果十分有意义.正是这独特的叙事技巧,渲染了故事恐怖气氛,并唤起了读者对爱米丽的同情.  相似文献   

20.
校对,是知识领域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智力技术劳动.它需要校对人员以宁静的心态面对校样,在平和的气氛中完成校对工作,切忌急于求成.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时校对人员的尊重和对校对工作的重视.期刊上谬误过多的主要原因是期刊社业务人员素养不高和内部管理不严,导致校对不到位.因此,提高期刊校对质量的根本办法是切实提高校对人员素养和严格执行校对制度,保证必要的校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