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四川俊杰辈出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的四川是俊杰辈出的时代,形成了四川思想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一是新式教育在四川的崛起,二是西方文化深入内地,三是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四是大量移民融入并发展了巴蜀文化,五是四川人才走出夔门,在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几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促动,从而推动了闪光的四川近现代历史的迅速发展。分析这些原因,对今天也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官话方言入声区与无入声区对峙,这是由历史文化原因造成的。四川官话入声区方言由中原汉语直接发展而来,无入声方言由明清时迁入四川的移民带来的明清官话发展而来。从入声区的一个代表点——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探讨保留了古入声调的四川官话的历史来源,以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词发展的巅峰时期,宋词作者层出不穷。文章主要分析了宋代四川籍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宋代四川词人分布极不平衡,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的因素,又有风俗文化、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般配看来,在四川,“打乡谈”专指客家话,其实“打乡谈”是指四川移民讲各自原籍的方言土语。四川移民社会存在各种乡谈土语,融合了我国所有的方言类型。目前在四川除了四川官话外,仍存在客家语、湘语、闽南语等方言。“打乡谈”是移民社会初期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移民“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四川拥有极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但文化品牌发展的现状与丰富的资源不相匹配,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发挥四川的比较优势,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因此,为促进四川向文化强省跨越以及提升四川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文化产业品牌的策划,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来。  相似文献   

6.
研究文化必须从历史的基准出发,去观察、思考文化及与之相关联事物的发展历程。认识文化开放、交流、融合与文化传承、更新、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而探索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生态环境,推进四川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四川历史文化形成的多民族性考察,从古蜀口传文化、图腾崇拜、四川经贸与人员往来、宗教与儒学文化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四川文化所具有的开放、交流与融合的特性,强调了开放与交流在当前四川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积极思考进一步促进四川文化开放与交流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四川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 ,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大开发 ,也包括文化资源的大开发。四川建设文化大省 ,必须要有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支撑。四川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不仅是四川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是四川最具特色、最具市场开发潜力的部分。四川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一座丰富的宝库 ,而且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独有性、垄断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什么是“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和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机理等基础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或创新 ,并且就四川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原则、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提出了一套可供操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择取分别与古代服饰和戏剧文化有关的两组四川方言词,联系地区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对其读音变化、词义引申和使用范围的变迁进行考释。“窑裤”一组词音义的变化,展示了古代衣着风貌,反映了四川古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幺台”一组词则记录了四川古代地方戏曲文化、巫文化与宗教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方言词具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作用,方言词语的考释则是中国文化史、地方史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方言中“不存在”一词的分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与在普通话使用中意义上的异同,解释了“不存在”的语用意义。进而,文章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究“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中使用特殊的原因,揭示其语源,把握其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四川藏区是我国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四川藏区居民非宗教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但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本文在分析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增长趋势特征及供求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发展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继《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于1997年出版后,孙晓芬副编审研究移民问题的又一专著《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于2000年5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余万字。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的研究从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性的学术课题,客家学研究的高潮正在形成。四川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但四川的客家研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的出版,填补了客家学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实为“(四川)客家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必将推动四川客家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四川的…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服饰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我国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中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四川凉山彝族三大次方言区的服饰特色,从款式、色彩、纹样和佩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进行提纲挈领地回顾与展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四川哲学学科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峥嵘岁月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奋斗之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哲学学科经历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前进阶段,自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末的繁荣发展阶段,从21世纪以来直到目前的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在新时代里,四川哲学学科还将紧随国家学术热点,扎根巴蜀、放眼世界,立足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宗教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加速缩小中西部发展差距的历史机遇中,四川藏区应该以“两个转变”促进其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形式,提高工业效益和资本增值,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四川藏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化成果的共享已成趋势,任何地域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他域文化的影响。四川文化特色鲜明,我们在突出四川文化魅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互动,不仅接受他域文化的影响,而且通过四川文化的对外交流,汇入到整个世界新文化的建设中,参与并影响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走出去”是四川文化获得新文化滋养的关键。建立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有重点有计划地推出大批代表四川文化水准的文化产品到海外市场,搭建起文化交流双向同构的互动平台。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四川与世界文化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 ,发展的动力。四川企业大多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四川企业今昔积极建设企业文化的简况 ,以及企业文化对四川工商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可有力地说明 :要使企业经营获得成功 ,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包容性让世界文化、先进思想在这里汇融,其独特魅力蕴含了特有的经济发展格局。韩流、韩剧、韩美食、韩汽车、三星手机等早已融入四川人民生活。中韩文化虽有一定共鸣区,但依然存在着差异,正确看待和认识韩企在四川发展所面临的现状,是韩企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韩企在川发展期间,只有不断适应发展的需求,相互依赖,和谐共存,才能服务于市场,发展于市场。  相似文献   

18.
四川藏区的发展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经济尚处于较原始的粗放型农牧产业形态,与当代世界发达经济相距几个级差.但是四川藏区不能沿袭工业化老路逐级演进,而应该综合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地跨跃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将是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整个四川藏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藏文化的变革.本文首先从四川藏区经济开发和藏文化创新入手,对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平衡需要、藏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整合需要、个体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并提出四川藏区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四川思想家》(1988年巴蜀书社出版)是一部系统地集中了四川历代主要思想家的书,对于正确总结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具有重要学木价值,也填补了我国在地方思想史研究上的一大空白,不能不令人欣喜。我认为这本书在以下几方面是颇有特色的。 一、表现了具有融合外来文化的特点的四川思想文化。 四川处于内陆盆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四川便有“资阳人”这样的原始人群。随着历史的发展,一方面四川出现了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初期的广汉三星堆那样的国家政权和文化,但另一方面它又逐渐地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走上了与中华民族文化主流合一的道路。所以该书认为,“融合黄河流域的齐鲁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使  相似文献   

20.
四川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比较特殊的族群,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认同意识。随着现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交流,曾经相对独立并承载着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客家传统文化被日益渗透,客家族群与土著族群正日益融合。但在四川客家聚居区的移民社会中,重新整合客家传统文化并且构建客家族群认同,仍然是客家族群文化与心理认同的强烈需要。以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文化表征为基点,追根溯源,实现四川客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新组合,是构建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