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政策是基于一定意识形态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传递某种观念和取向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文化的重要机制。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可以看做是观念流转过程、生产主导性政策文化的过程。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这一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深刻理解教育政策文化的构建过程及其带来的影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扶持弱势群体和发展不利地区的政策,教育政策文化分析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民族预科教育的定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人才问题是我们一直面临的中心问题,民族预科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等专业人才,发展少数民族教育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也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处和阶梯。加大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对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公平、经济发展和建设民主法制社会等问题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如何传承和保护新疆民族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文 《天府新论》2011,(2):111-113
民族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观念的扩展与整合,不仅要关注民族自身文化传统,而且需要规范传承机制以及传授教学体系,实现遗产知识体系教学的多元化:调整专业结构配置,拓宽专业应用途径是民族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机制的根本任务;社区文化支撑形成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遗产专业或民间知识网络的发展;通过统合各项机构、制度和政策来优化教育的社会环境,促进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  相似文献   

5.
吴江 《兰州学刊》2008,(4):204-205,191
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最具个性的文化滥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在全球西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高校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已经渐趋式微,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甚至警惕。  相似文献   

6.
"根植"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相互汲取营养,双双茁壮成长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现实可能。对"培养什么人"及"怎样培养人"两个方面的定位进行理性把握,使得"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民族教育更加合理。具体实施中要"根植"于民族教育政策,凸显民族教育特色;"根植"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有效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广阔视野,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遗存众多、形态完整、资源丰富,形成了多元一体、争而不同的"文化千岛".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由于民族文化赖以生长和存活的农耕文化及其相关环境的变迁,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其特色消退速度也在加快,出现了民族"文化记忆"中断现象.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培育理念、制定规划、学校教育、法律保障、完善机制等方面着手,制定和落实多元推进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声乐之具体艺术形式——中国说唱音乐的专承、发展、创新,在梳理中国说唱音乐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延伸至音乐教育视域,思索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应然思路及实然问题,寻求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小东 《兰州学刊》2005,(1):234-235
社区文化服务的建设项目很多,但是,如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切实抓好社区文化服务的落实工作,我认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文娱生活服务、社区体育健身服务是社区文化服务的建设重点.因为,以上三项项目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民族文化传承中"权利与义务的传递"工作,所以本文就民族文化传承中"权利与义务的传递"在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文娱生活服务、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等方面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普丽春 《学术探索》2013,(8):108-1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专业取向是民族预科教育特有的心理现象,通过对民族预科学生专业取向的调查研究,了解民族预科专业取向对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专业取向与预科阶段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文化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看,存在温和同化论、激进同化论、温和多元文化与激进多元文化论等四种典型的多元文化理论。认为不同集团或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都是独特的价值实体,都应平等地受到尊重并共同发展。教育中存在民族文化、阶层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同伴群体文化等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对多元文化作出的回应。民族教育问题是在我国多元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民族预科英语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高校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民族预科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预科英语课程的发展。在此对预科英语教师的职业环境、知识结构、教学理念、科研意识和水平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化生存、延续与发展起来的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化 ,具有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化的一般特征 ,同时 ,它又有很强的个性和民族特色。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化概念内涵的定义进行了探讨 ,并通过探讨 ,提出了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概念辨析对文化传承的教育性进行了理性探讨,之后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深入揭示了文化传承的教育性,最后就如何实现文化传承的教育性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对史诗格萨尔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一次是1959年,另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通过半个世纪的持续抢救与保护,格萨尔口头传统得到了有效传承并走向了世界。这两次大规模的抢救工作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关键在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政府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目前这一口头传统正在走向衰弱,因此保护与抢救格萨尔口头传统,是我们继续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一次为抢救与保护史诗格萨尔口头传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政府层面与学者层面上的认识已经与国际接轨,然而真正的保护是在基层,即只有让基层从事非遗保护的干部认识到位,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才能把民族文化的保护落到实处。目前非遗保护的理论滞后于人们申遗的热情,保护的机制与措施还不够全面与完善,非遗保护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如对口头传统的保护,是将其记录成文字放入博物馆,还是在发展变化中加以保护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