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①铜羊首勺 (清涧解家沟出土)②金质鹿形怪歆 (神木纳林高免出土)③银 虎 (神木纳林高免出土)④铜提梁壶 (米脂出土)⑤铜 狗 (神未中沟出土)⑥匈奴印文拓本《陕西匈奴文物》@戴应新  相似文献   

2.
虎中美女 指少年与美女。《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妓女总称谓之猱。猱,猿属,贪兽也,喜食虎脑。虎见而爱之,负其背而取虱,遗其首而死,求其脑肝肠而食之。古人取喻,虎譬如少年,喜而爱其色;  相似文献   

3.
林锋 《东岳论丛》2011,32(4):54-60
在以往苏联与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中,《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被定性为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著作"。长期以来,由于上述"不成熟论"的影响,这两部著作及其人类解放理论的哲学价值被严重低估,其深刻内涵远未得到充分发掘和透彻研究。事实上,《问题》、《导言》不仅不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著作",而且是他一生中关于人类解放问题的基本著作、主要著作之一。它们是马克思本人探索人类解放问题的思想历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代表了他早期人类解放研究的最高成就,具有重大哲学价值和强烈的启发意义。本文依据马克思这两部著作的文本,对其人类解放理论的基本思想做了重新开掘和阐释,并对前苏联和我国学界中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问题》、《导言》不成熟论"进行了质疑和驳斥。  相似文献   

4.
有时候,翻译未必真是翻译,翻译是改头换面的创作。林语堂的《中国传奇》中某些章节即是如此。在他的三个著名作品《薛伟》《张逢》和《促织》中,人物穿越生命的不同形态和时空:人变鱼、人变虎和魂化促织。但是,这些怪诞的形变中始终有一种不变的精神:即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自由精神感动着英美读者,所以,林语堂的翻译重在传"神"——"精神追求"——而非字词句段文字对等的文辞神采,是一种精神的神采。但是,自由变形并未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是新的困境和枷锁。林语堂对自由还是有些矛盾迷茫的。  相似文献   

5.
朴趾源是朝鲜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虎叱》中的老虎形象包含着多元的象征意蕴,老虎的原型本质是一种强烈向往人类社会的自然性的象征物;通过老虎的形象可以看出作家的文化意识;"老虎"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国语.鲁语下》所载"季桓子穿井获羊"一事应该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而非向壁虚造。传世本"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当依俞樾说作"季桓子穿井如获土缶"。季桓子获羊却问孔子以狗,其意图应该把鲁国的政治现实与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国语》中的孔子既谈"仁"、"礼",也谈"怪力乱神",比后世一般儒者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要丰满,这与《国语》一书的编纂意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中岛敦的短篇小说《山月记》以及其所依据中国唐代的传奇小说《人虎传》两文学作品受到前代文学怎样的影响,首先从宋朝初期编纂的《太平御览》入手,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考察。其次在对《山月记》和《人虎传》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明在两作品中对于唐前虎的变身谈中的要素的继承情况。从变身原因和变身前后的状态来看,唐代传奇小说《人虎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东晋以后的虎变身谈的影响。中岛敦的《山月记》中虽然可见《人虎传》对其的直接影响,但从变身原因及变身前后状态的角度来看,其受到中国唐前虎的变身谈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遵循"复古"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它的五方面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展示人物个性;善于描写拚战之事,尤其有对宏大战斗场面的铺张描写;布局的严整关、对称关;尽量抛弃虚假的故事情节,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大量穿插诗词曲赋等.凡此种种,均与前代文学创作艺术,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762年,卢梭的《爱弥儿》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它直接向封建教育挑战,提出人的天性善良,由于封建教育的矫揉造作,人才失去善,要求人的合乎本性的发展。它与《社会契约论》是在同一个时期写的。“两部著作所出发的原则都是根据自然人的基本的自由,应通过教育保护——而且应通过立法者真正地保证。两部著作是出自卢梭笔下的最勇敢的和最富有成效的著作,或许由十八世纪的革命前的精神构想出来。同样,两部著作几乎一出现在书商的手里,都被判罪焚毁的。”“出自造物主之手的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以独具的包容性融汇了人类在选择人生之路后的艰难、坎坷的历程.作品通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出世、入世,殊途同归、共同迈向西天——极乐世界这样一个带有传奇性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各方面的优点和惰性,十分真实感人.在这场人生脱胎换骨的大事业中,蕴含着一个伟大而深刻的真理——人定胜利.无论通向西天的道路有多少灾难、险阻,人总是胜利者.人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尽管有神灵在左右,但作为人类智慧集中体现者孙悟空能借天与如来佛比试,同玉帝抗衡——号"齐天大圣",这就从哲学意义上高度赞扬了人的伟大.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孙悟空的前半生是光辉灿烂的,但"大闹三界"之后,他终于未能跳出如来佛的掌心;被唐僧所救,又套上了"金箍",西行路上处处受唐僧限  相似文献   

11.
蔡先金  李佩瑶 《东岳论丛》2011,32(12):50-55
睡虎地秦简《日书》记载的牵牛织女神话是可信的文献资料,其出土为研究牵牛织女神话传说提供了重要线索。牵牛织女神话的最初形成时间当在先秦时期,其下限不会晚于战国晚期。该神话的喜剧与悲剧的重叠与重构既说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叙事的特性,也反映出我们民族在神话创作过程中对于神话意蕴进行适当转换的智慧。同时,通过"七夕"转换于秦历"夕七"的推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牛郎织女神话起源于秦文化发祥地。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清华简《保训》篇有内外两层叙述层。通过对内叙述层的分析可知,"文王传训"的主旨在于告诫太子发要"敬慎勿淫",舜及上甲微故事只是在辅助这一主旨。同时,内叙述层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对称结构,舜及上甲微故事包含了"文"与"武"、"安内"与"攘外"的对称叙事。《保训》是先秦古史著述转型期的作品,从文本类型来说,处于"原生态对话体"到"次生态对话体"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4,(6)
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资本论》追求的是一种在根本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构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探寻人类从资本的囚笼中获得解放之可能性的"正义论"。《资本论》的"正义论"关注的不再是"物"的形式上的"分配正义",而是消灭雇佣劳动制的"人"的实质上的"生产正义"——以"自由合作生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这一正义仅靠"改良"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根本无法实现,而是必须通过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建"个人所有制"才能真正实现。《资本论》完全可以作为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正义"而构建共产主义正义——"超越正义"的"正义论"来阅读。  相似文献   

14.
<正> 郭沫若的《暴虎辞》是在席勒影响下写成的。“吾慕许雷(席勒)《手套吟》,击鼓而成《刺虎辞》。”下边,我想从微观的角度,对席勒的《手套》和郭沫若的《暴虎辞》作一番比较研究,以期探讨一些有关的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志怪小说中,有很多人虎之间互化的变形母题,人化虎的变形母题中出现了较多的"披虎皮化虎"的变形模式,"皮"成为人化虎的"道具",这是由于唐人图腾信仰观念的淡化,认为变形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完成。而虎化人的变形则是受到图腾崇拜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界对《孟子》齐宣王"见牛未见羊"现象多有阐发,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儒家道德之"见"的广泛关注。其实,《孟子》论"见牛未见羊",阐述了因"见牛觳觫"而产生"德性之知"的德性主义认识路线。在这条认识路线中,"见"不仅可以使见者体认本心良知,也使某些无良被见者有了欺骗君子"以方"的可乘之机。"见"在促成德性之知的过程中积极有为,但也隐藏着诚与欺的认识困境。无疑,摆脱这种道德认识困境对当前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06,27(5):129-132
对<世说新语>对称代词"尔、汝"及对称敬词"卿、君"等考察,并结合对称代词在<尚书>、<诗经>、<论语>、<左传>等文献中出现的数量和指称对象的变化,我们发现"尔、汝",战国以前称及尊长卑幼皆可,自战国始,"尔、汝"只能用于尊长对卑幼,魏晋六朝则更为讲究,"你"取代"尔、汝"之后,这种用法也承袭下来;秦汉常用的对称代词"女(汝)、尔、乃、而、若"等,魏晋六朝时期基本以"尔、汝"为主;与上古相比,魏晋时期对称敬词数量更多,使用更普遍,且大多具有指称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美学思想探讨分析勒克莱齐奥代表作《乌拉尼亚》中人类与纯自然、人类与现代文明以及人类与人类自身之间关系的危机。同时浅论勒克莱齐奥在《乌拉尼亚》的创作过程中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生态和谐的憧憬。  相似文献   

19.
一 《旧约·创始纪》载:地球上人类的语言原是一样的。在一次东迁途中,人类发现了一片沃原,便准备筑城,造高耸入天的塔,为着永远免遭离散之苦。此举惹怒了造物主。于是,造物主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其散居世界各地,互不往来。这个颇富哲理的神话,是人类为寻觅共同语言而产生的苦闷象征。爱因斯坦终于因此而联想到彼时科学界之状况,不无感慨地说:“每一位严肃的科学工作者都痛苦地意识到,他们被违反本意地放逐到一个在不断缩小着的知  相似文献   

20.
"西学注经"是民国经学的一个特殊现象.<中庸>宣扬育化万物、赞天地化育,进化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二者于人类生存问题上有共同议题,促成中、西之间的对话契机.陈柱的经学论著,尤其是对<中庸>经义的阐释,涉及到神造论与进化论、物竞与互助、伦理进化与历史进化等相关话题,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经学在西学影响下的变动.在生命起源上,陈柱相信儒家的鬼神好比西方造物主,后来避免与进化论出现抵触,认为鬼神的有无不能一概而论,以便袭用西方力学解释<周易>中宇宙的生成.在生存方式上,陈柱采用"互助"取缔"竞争",挪用<孝经>中的伦理规范印证互助的必然性.在人类进化上,陈柱认为伦理进化是人类进化的必要途径,二者同步并行.陈柱对西学抱着实事求是的包容态度,但在与进化论相关的经学阐释中,他的儒家本位思想没有因此动摇,那就是强调人伦教化和生生之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