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特大地震给中华民族,尤其是给地震灾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遇难呈祥,多难兴邦,多难之后痛定思痛方能够兴邦。本文通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抢救生命财产过程中的大量事例,显示和揭示,是信息之痛、交通之痛、电力之痛和管理之痛,加大加重了汶川特大地震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之痛。分析导致这些痛之源头,设计解决这些痛之策略,就能够构建将“多难”转化为“兴邦”的现实通道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杨研 《社区》2008,(19):F0003-F0003
为宣传党和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凝聚社会力量支援灾区重建,《中国社会报》编辑印制了一批抗震救灾社会壁报,免费赠送到城市街道办和社会居委会,公益张贴,深受居民欢迎。该期壁报以“胡锦涛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温家宝:举国之力抗震救灾”、“祖国与地震灾区人民在一起”等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汶川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抢救伤员注重科学方法,实施“四集中”的救治原则;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灾区重建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实例,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上下一心以人为本的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大地震的巨大灾难,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讨论了这次救灾过程中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化程度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具体展现,展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执政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通过分析抗震救灾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和以人为本理念在抗震救灾中的体现,指出不管是在灾难面前还是和平时期,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都应是祖国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年,这是一个阶级斗争尖锐复杂,社会生活动乱不宁的时代。当权的门阀世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奴役人民,“山川湖泽,皆为豪右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以致“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宋书·武帝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自行内哄,自相残杀。地方军阀同东晋中枢权贵,兵连祸结;刘裕同桓玄连年火并,先后发生两次纂夺帝位的政变。一些门阀大地主被消灭了,一些新起的封建权贵胜利了,都引起了社会的大动荡。而广大人民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受尽了苦难。陶渊明的故乡江州浔阳柴桑,一直是军阀必争之…  相似文献   

5.
坚强的重生     
杨桃源 《今日南国》2009,(10):36-36
国有殇,川之上。“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周年。面对这场世纪劫难。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举国行动。让世界看到中国——一个“摧不垮的民族”坚强重生。  相似文献   

6.
阅读导引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是新课标人教版(2007年4月第2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一篇文章。此篇文章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冯至《杜甫传》中的节选部分。原传记约3万字,共13节,教材只选取了“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等三节。  相似文献   

7.
要闻·声音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我们对日本人民在这次地震中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和人民正积极支援日本抗震救灾,我们将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十分关心在日中国公民安全。“3·11”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积极救助在日中国公民,中方对此表示诚挚感谢。  相似文献   

8.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汶川“5·12“抗震救灾的壮美画卷里,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温暖了全国13亿人民的心。在这张被命名为《最柔情的微笑》的照片上,一个帅气阳光的解放军战士怀抱一个北川灾区婴儿,解放军战士无限怜爱的低头浅笑和婴儿仰望这个身穿橄榄绿的解放军叔叔的天真表情,刹那间定格成抗震救灾壮美画卷里最柔美的瞬间。  相似文献   

11.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举世关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震救灾。全社会为灾区人民踊跃捐款捐物,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然而由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交往等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我国各省市捐款情况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省市捐款捐物总额的地域差异分析,从文化同源、经济联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灾、大难有大善、大爱。“5.12”汶川大地震揪着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迅速发出动员令。“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迅速展开。一曲人性关怀的悲壮序曲奏响,一幅抢救生命的悲壮画卷延展。这是人间真情的集中体现,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大灾袭来,同胞罹难,举国哀悼,悲恸致至。但我们,在悲痛中更应该体悟人性的威力和崇高,生命的价值和宝贵。责任的重大和深远。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3.
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严重危及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基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抗震救灾活动主要由党和政府主导。因此,党的抗震救灾思想,对于我国抗震救灾的行为模式以及结果都具有深远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抗震救灾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脉络。这种与时俱进不仅是对建国以来中国人民抗震救灾实践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国情的反应,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将成为中国人民在今后抗震救灾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小平  陈旗 《金陵瞭望》2008,(11):58-58
5月12日下午四川发生的8.0级强烈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持”。截至5月28日,交通银行全行捐款总额已达6500万元。此外,交通银行还通过多种方式,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5.
诗是人民心灵的呼声,它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欢乐,反映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由于它的某些特点(如口头性、便于记忆和流传等),从人类童年时代起,这种文学形式,就赢得了特别优厚的偏爱。在远古时代,任何民族都是在诗歌的歌唱中渡过它的时光的。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用“口头诗”歌唱他们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6.
游戏与诗     
在众多关于诗的起源的学说中,有一种说法就是诗起源于游戏。如康德认为,艺术不是自然,不是科学,也不是手工艺,而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席勒接受了康德的影响,并进一步加以发展,说:“人并不满足于自然的需要,他要求有所剩余。”①有了剩余,人就可以游戏。当这种...  相似文献   

17.
温卡华 《今日南国》2008,(24):34-36
2008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广西北部湾考察指导工作。在北海考察期间,温总理充分肯定了北海的发展成效,明确指出“北海发展的路子走对了”。这一寓意深远的评价为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对北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北海人民的亲切关怀、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相似文献   

18.
“诗眼说”是在文学土壤上产生的,然而,何以以“眼”说诗而提出诗眼概念,这是受到哲学和绘画理论的影响。孟子尝云:“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孟子·离娄章句上》)这里,孟子生动地说明了“眸子”这一局部与“人”这一整体的关系,最早涉及到了以“眼”体现人的精神的问题。我国古代绘画在魏晋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着重于借签得失的功能转向于表现人的内在精神。在这一变化中,顾恺之的“传神论”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诗歌,犹如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用诗歌来吟唱生活,表达情怀,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三段诗”,是彝族人民为民族诗歌园地增添的一朵奇葩。 彝族人民喜爱诗歌,彝族生活中离不了诗歌。举奢哲在《彝族诗文论》中说:“人间有诗歌,诗歌天下传。”“诗歌在人间,世人都喜欢,……诗的作用大,诗的骨力劲。它能使人们,人人都欢畅,人人都高兴。有时它又能,使人心悲伤,使人心惆怅。”实乍苦木说:诗歌是“人类的精神,青春的颂歌,诗歌是光明,皎皎如明月,在世永流传。”“诗歌是明月,诗歌是阳光”(《彝诗九体论》)。“彝族是一个用诗思维的民族”(刘锡诚《(论彝族诗歌)序》),  相似文献   

20.
l 半个多世纪来,艾青紧紧追踪着时代,瞩目于世界,以他卓著的成就步入世界大诗人的行列。在现当代的中国诗人中,似乎还没有一个诗人能家艾青那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国际友人这样评价艾青:“中国诗坛的泰斗,迷人的艾青。”——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艾青的诗确实写得很美,这些诗给我的感觉超过许多年来任何西方诗人的诗给我的感受。”——新西兰女作家玛利·庆“艾青的诗,政治态度鲜明,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阿尔及利亚教师伊尔什“艾青的诗,虽然是以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人民,但诗的思想却超越了民族的界线,读来同样令人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