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军 《南方论刊》2013,(2):71-72
西方剖析了银行基层员工思想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根源,指出了当前银行基层员工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提出要强化继承与创新,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银行事业的发展,使广大基层员工自觉成为改革的推进者和维护者。  相似文献   

2.
阐述中国金融自助服务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内银行向社会提供的五种金融自助服务方式: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其中着重介绍了24小时自助银行的发展历程、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村镇银行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质改革的产物。村镇银行在获得农村金融发展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本金问题、担保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限制着村镇银行的发展。从分析首家村镇银行的角度出发,试图构建政府、村镇银行、农户的三元机制以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并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在监管体制、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处置问题银行、外资银行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促使监管模式向统一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方向发展;加快银行现场检查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立法建立健全科学的银行非现场监管体系;从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制定银行并购法律、问题银行接管以及银行破产等方面完善处置问题银行的法律对策;逐步建立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为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提供科学、完整、权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永霞 《理论界》2004,(4):302-302
近年来,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由于受利益驱动,加之内部管理失控、法制观念淡薄,出现了假账、假数、假表“三假”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金融经济运行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遏制和防范银行会计造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对银行会计造假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止银行会计造假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敬华 《江汉论坛》2001,(12):31-32
我国政策性银行在7年的运作实践中,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稳定农业生产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法律地位不清、职能关系扭曲、资金渠道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极大地制约了政策性银行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应尽快建立起政策性银行独立的法律支持系统,并借鉴国外经验将政策性银行划归财政部统一管理,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拓宽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明 《社会科学》2004,(1):35-39
为解决联邦政府财政、信用危机和货币短缺两大问题 ,汉密尔顿主张建立联邦银行 ;发行公共信用与私人信用结合的银行券 ,以取代政府直接发行的信用货币 ;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私人经营管理的经验为公共利益服务 ;加强联邦政府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的集中控制 ,但反对政府直接干预联邦银行的具体经营业务。汉密尔顿式的货币银行观规约了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密尔顿的货币银行观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联邦政府财政、信用危机和货币短缺两大问题 ,汉密尔顿主张建立联邦银行 ;发行公共信用与私人信用结合的银行券 ,以取代政府直接发行的信用货币 ;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私人经营管理的经验为公共利益服务 ;加强联邦政府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的集中控制 ,但反对政府直接干预联邦银行的具体经营业务。汉密尔顿式的货币银行观规约了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银行规范化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友才 《社会科学》2003,(11):12-19
文章结合实际对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了我国政策性银行制度安排源由、发展现状 ,揭示了政策性银行制度缺陷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进行规范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模式,应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服务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对电子银行的几种主要服务模式一一做出介绍,并在其特点的基础上,就发展电子银行服务模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作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风险隐患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猛,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潜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兼业代理销售模式带来的保险公司承保利润下降的经营风险;产品结构单一诱发的银行信誉危机风险;浅层次合作造成的保险公司经营技术风险等。规避上述风险的战略选择是:建立银保长期合作机制,加快银保深层次合作;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能力,由储蓄性产品向保障性产品发展;完善对银行保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银行挤兑的客观原因在于银行经营中的不良资产损失,主观原因在于储户对银行信心的动摇。由于挤兑具有非线性扩张的特性,其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危害是严重的。相对于整个银行体系来讲,防范和平息挤兑风险的关键和首要任务是避免银行危机。根据挤兑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征,防范和化解挤兑风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挤兑早期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化解挤兑风险,政府做出中小储户存款安全的承诺,充分发挥市场监督作用,央行加强风险监管及鼓励好银行兼并有问题银行等。平息挤兑的对策是:建立平息挤兑的紧急应对方案,做好平息挤兑的善后工作。但从长远来看,防范和化解挤兑风险的关键在于深化市场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宏观形势的趋紧使得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监管部门对银行资本金的严厉监控也逼迫银行的商业模式必须创新,从而摆脱传统发展消耗粗放型的模式.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为银行产业升级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但由于我国物流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各种模式还存在不小的风险,如何建立一套全方位、立体性的物流金融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1965年新加坡立国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加坡华人银行取得了巨大发展,推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二战”前后华侨华人银行的创办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市场竞争促进了银行走向集团化经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环境和银行自身的发展促进了银行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新加坡的金融发展环境和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促进了银行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促进了银行业经营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高效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三农"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借鉴孟加拉、印度、拉丁美洲和美国微小金融机构经验,从而为中国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国内各商业银行在网点转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基层网点的运营与发展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商业网点转型前景光明,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困惑。成功实施网点转型,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破除"三大迷思",并在硬件先行的基础上进行经营管理模式和机制创新,辅以专业队伍建设。如此,才能使我国银行不仅能够赢得当前,而且可以决胜未来。  相似文献   

17.
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积极变化及其广泛的发展空间。虽然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但相信随着村镇银行网点的增加,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公信力的提高,链条短、决策快、低利率、无包袱等优势的凸显,村镇银行必将发展成为一支有活力、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机构生力军,为“三农”金融服务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粮油店和面坊等早期"粮食银行"长期以来在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兑换粮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粮食银行自身的嬗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粮食银行的功能得到了新的拓展。农村粮食银行可美化农村居民居住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降低粮食损耗,确保粮食安全;促使粮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化解粮食"囤积居奇"难题;盘活农户储存粮,促进粮食企业健康发展。当前,促进粮食银行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包括:厘清粮食银行产权结构、构建统一的粮食银行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农村粮食银行准入制度、实行存粮准备粮管理制度、设立风险准备基金等。  相似文献   

19.
高速发展的吉林银行通过4次增资扩股,于2010年成功引进韩亚银行作为境外投资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笔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但高速发展的吉林银行却存在着股权结构的隐患,在此结合吉林银行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村镇银行的产生做出规范性分析有助于厘清发展的思路.村镇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立意基础是农村金融市场及其需求主体基本的金融权利需求,它延续和体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性,也源于农村金融市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等功能性群体的演变.不能否定和怀疑村镇银行的制度意义和组织功能,也不能期望它解决中国农村金融的所有问题,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完善和组织发展技术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