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语语言反映出来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运用标记理论,对英语中的男性和女性术语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性别歧视在英语语言中的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本身没有性别的岐视 ,是社会有了性别歧视 ,并通过语言得到了反映。性别歧视是语言使用者对待某一性别的歧视态度而造成的。对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存在着显性和隐性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剖析 ,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性别歧视从社会生活以及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上反映出来.本文运用标记理论,从分布标记、形式标记、语义标记的角度分析英语使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4.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又是社会文化和传统的反映。本文主要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与成因进行了探讨,同时论述了女权运动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提高妇女地位所做的贡献,并进一步提出妾翻译实践中实现男女平等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阐述了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具体表现,并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特征标记理论基础上,从构词法中的词缀和复合词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构词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消除,同时指出语言性别歧视的消除需要语言规划和社会改革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词缀、词汇、称呼、俗语、谚语、隐喻等方面)反映了英语国家中性别歧视问题.这些现象是由历史、社会、心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对性别歧视语言进行了诸多改革,使英语发生了许多变化.笔者进行了一个旨在研究这次运动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的影响的调查,认为语言改革只是一种表面的变革,只有现实生活中女性地位提高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才会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8.
由于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 ,导致性别语言的存在。而性别的差异又在地位、权势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 ,在语言中表现出性别歧视现象。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并试对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语言作为一个体系本身并没有性别歧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最明显表现是在词汇的使用上.性别歧视主要是指对女性的歧视.因而随之产生了许多对女性不公的词汇和表达法.这种偏见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中来,仔细分析这类歧视性语言及其使用,可以使我们对英语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有进一步了解.本文拟从词汇结构、语义变化、台风命名这三个方面对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探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存在大量带有性别歧视痕迹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特征反映的正是性别歧视的文化传统。19世纪20年代以来兴起的女权运动不断改变人们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并对消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死亡”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隐喻在死亡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汉两种语言在死亡的隐喻表达方面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也表现出因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造成的差异性。对于两者的对比分析将更有力地揭示语言的隐喻共性以及隐喻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走廊:河陇近代语言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河陇,是汉语与周边民族语言及丝绸之路东西往来的各种人群语言的接触地带,其近代语言地理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特征".其一,河陇是东亚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语言传播的走廊地带.其二,河陇廊道语言具有"潮间带"现象:一方面是河陇近代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官方语言交替的现象,从而使其语言存在"胡化"和"华化"两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汉语、藏语和蒙古语之间存在语言"潮间带"现象.其三,由于不断地从中原移民于边塞,维持了汉语在走廊语言群落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河陇汉语方言产生地域分异.  相似文献   

13.
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 ,歧义就是双重意思或者某个单词或某个句子所暗示的更多的意思。歧义在多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英语的歧义现象大体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俗语等方面。不断探讨歧义现象 ,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 ,而且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亲属称谓的翻译与语用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亲属称谓不但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而且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亲属称谓有许多共性 ,也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人们的语言交流带来了一些障碍。本文简要分析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现象与原因 ,并且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亲属称谓的汉英互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乃至夹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汉语语境中夹用英语单词的情况已屡见不鲜。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汕头市和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这三个城市化程度依次递减的地区居民口语中英语单词的夹用情况的实地调查,探寻这一语言现象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异同表现,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语言死亡漫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的快速濒危和死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认为语言死亡并不是一个新的语言现象,但对语言死亡的系统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并提供了Ethnologue对世界上现有语言的信息,指出在死亡过程中的语言是濒危语言,强调一种语言面临的危险并不在于语言死亡本身,而是一种文化的消失,人类为这种文化所特有的知识也会丧失。  相似文献   

18.
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消亡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由于强势语言不断扩散 ,在外部环境上给少数民族语言造成很大的压力 ,使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成为濒危语言。同时 ,人们对语言消亡现象的看法不同 ,态度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 ,语言的消亡是人类文化不可弥补的损失。应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抢救与记录濒危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一个词可以同时表达正反两种意义。文章试对英语中这种现象的成因、变体等作些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在语言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日语在句子结构与口语中的省略比比皆是。日语中的省略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而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文化背景却常常被忽略。这里就日语中存在的省略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