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傻大姐评说──读《红楼梦》札记王禹傻大姐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可以说是次而又次者。她只不过是贾母房内的粗使丫头,相貌既不佳,且又傻里傻气。不要说贵族小姐她难望其项背,就是在丫环仆女当中,她也只能入于下而又下者之列。她在全书中只有两次出场,描写...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在通过较为随意的三则札记,初步揭示《红楼梦》中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二 破坏人物形象 破坏人物形象,是程、高窜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一个主要方面。目的仍在于使其“不谬于名教”,成为一部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小说。 (一)改变贾宝玉的性格思想 贾宝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叛逆人物,曹雪芹自己性格思想的化身。程、高企图破坏书中人物形象,以改变全书主旨,当然要从贾宝玉开刀。而最主要的是改变他反对读诗云子  相似文献   

4.
近取《红楼梦》脂本与程本对读,见其间文字不同处甚多,随手抄录,略加排比,成札记若干条。取其较重要者,依类相从,分为六节。其余另编《程高改窜文字》,附札记后。 此札记以比较两种版本为基础,对书中被程高窜改之文字,试做一全面分析,以说明其窜改之主要方面、用意和手法,以及对原书造成之损害。 《红楼梦》前八十回之经程高有意窜改,久无异议。至于各种脂本间之异同,论者每以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这一世界文学中瑰宝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描绘中蕴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象生活本身那样深广复杂,又象生活本身那样平凡细腻、天然浑成。一部百十万字的大书,既没有众军对垒,千军万马的驰骋厮杀,也没有天神地仙、妖魔邪怪的变幻斗法。所写的不外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荣宁府内一群男男女女(主要是少男少  相似文献   

6.
<正> 曹雪芹传世的诗歌只有“白傳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残句,是应他的好友敦诚之请为其《琵琶行》剧曲题诗的末两句,偶然地被记录在敦诚的《鹪鹩庵笔塵》上。单凭这两句残诗和曾亲睹曹氏诗歌的密友对他的评语:“爱君诗笔有奇气”、“工诗善画”,有人认为未能证实曹雪芹是一个“能写好诗”的诗人。但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里面,却有大量的诗词歌曲。尽管好多诗词为了适合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呈现出妍媸不一的情状,却均出曹雪芹的手笔。很难设想,一个对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8.
9.
《世说新语·伤逝》有这么一段故事: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巳!”这里的“何扬州”是谁?梁朝刘峻(字孝标)在给《世说新语》作注时没有注释。最近,我们见到一本一九八二年九月出版的《唐宋词选》。其中,在注宋人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词“玉树雕(凋)土”一典时说:《世说新语·伤逝》篇:“庾文康亡,何扬州(何逊)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见该书第200页,注⑨)注明了“何扬州”是何逊。  相似文献   

10.
汪道伦 《南都学坛》2002,22(3):51-54
“情不情”“情情”是情榜对宝黛二人具有结论性的评语。脂砚斋也认为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评不确 ,应予以辨正。因钗麝非宝玉情之所钟 ,而情之独钟是黛玉。弃钗麝为僧是宝玉的情极之变 ,亦是一种“情极之情” ,而非“情极之毒”。情不情的核心是儿女真情。宝玉对黛玉、晴雯之情就是天然情性去私净欲后的无瑕真情。“情不情”与“情情”不能分开 ,宝黛二人均可说是“情情”。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有些词语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较难索解,一些辞书也解释不确。运用现代汉语方言资料及其他典籍文献、参考有关辞书考察其中的9个词语,并探索词义的来源,可知:“抖露”有“揭示”义,“方便”有“设法”义,“拐”有“捎回来、带回来”义,“尽”是表极限的程度副词,有“最”义,“话”有“事”义,“口舌”有“发议论、说闲话”义,“能”有“将就”义,“清楚”有“完毕”义,“歪”有“躺”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二回有脂砚斋的一段回前总批,说雪前之所以安排这一回,就在于贾府族大人多,难一一写出“故借冷子兴一人略出其大半,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第34页) “画家三染法”是雪芹惯用的,不仅用来写贾府,同时也用来写人、物、场景。如写宝玉脖子上的那块玉。我们知道,它原是娲皇炼过的一块顽石,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脂靖本”的有关材料出发,结合“脂靖本”的出台背景与《脂砚斋红楼梦辑评》,逐一分析了关于“脂靖本”的传闻、“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和百五十条毛抄残批,从而说明了百五十条毛抄残批等材料与毛国瑶、俞平伯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不可见的“脂靖本”实属子虚乌有,其他的可见材料可能是毛国瑶参照着《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伪造的。  相似文献   

14.
问世于十八世纪中期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政治历史小说。它通过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细胞——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内部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状况;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几乎全部上层建筑,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批判的锋芒自然指向了封建地主阶级维护他们反动统治的手段之一——“教子尊孔读经。”今天,我们从《红楼梦》为我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历史材料中,认真分析封建地主阶级“教子尊孔读经”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与腐朽,有助于揭穿林彪“教于尊孔读  相似文献   

15.
读了《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三期上所载《<红楼梦>脂本程本校读札记》后,愿就所见之一斑,谈点自己的意见。首先;《札记》对程、高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地位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不公正的。《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二百年来一直在人民群众中盛行不衰,与它的完整性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必须正确评价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高鹗的续书基本上掌握了前八十回原有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不大伤原意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这一点,不少研究者都曾予以肯定。鲁迅先生就中肯地指出:“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  相似文献   

16.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叙及“绛珠神瑛”一段正文之上,有朱笔眉批说: 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 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 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 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耶? 《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收有刘长卿《戏赠千越尼子歌》一诗,为省读者翻检之劳,兹将全诗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红楼梦》“脂靖本”的辨伪,笔者曾撰写《<红楼梦>“脂靖本”质疑》,认定毛抄残批百五十条是毛国瑶参照俞平伯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伪造的。近来又读到石昕生先生在病中写成的《谈“靖本”<红楼梦>有关问题》一文,深为石先生关注红学事态的热情所感动,并深感有必要重新讨论一下“脂靖本”的作伪。到目前为止,有关“脂靖本”的材料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见首不见尾的“脂靖本”,二是毛抄残批百五十条,三是“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为了寻找到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本文先将“脂靖本”材料的来历,做一具体说明,以利于不很…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因有青年朋友读王力先生主编之《古代汉语》,或未尽领略,谬相质疑,遂札记所谈若干条,自说诗起,次及词、曲、骈散文,语法、修辞等等,不揣谫陋,辄复献疑。原拟陆续刊布,不意甫刊二则,戛然而止,亦姑置之。顷与友人话及,以此书为大学教材,所关匪细,怂恿续布,爰取旧稿,稍事增损,以就正于海内通人。倘承明教,幸何如之。1.一三七五页杜甫《春望》,是一首极好的诗,可以说是老杜的代表作之一。方回评:“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纪昀评:“语语沉著,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邵长蘅评:“全首沉痛,正不易得。”前人推评之重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一《豳风·东山》一诗,描写久戍的士卒在还家途中思念家室的感情,读来感人至深。仔细体会,原因就在于诗人采用悬想和回忆的手法,不烦琐屑地具体地描写了他久别家园以后,既思念亲人又忧虑家庭变故的畏惧怆恨之情。诗人着重通过征人假想住宅的荒凉冷落、妻子居家的思念之情以及三年前幸福快乐的新婚情景等几个场面的描写,虚实结合,对照强烈,刻划了征人思乡的急切心情。虽然,作者掇拾到诗中的材料,都是日常的平凡小事,但具体生动,富有生活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国语》中的一些词句的训释问题,对韦注及清人训解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辨正。如“贪冒”条,认为“冒”的“贪”义来源于“墨”。“不承获甸”条,论证了它并非是“不获承甸”的误倒。“倍之为八寸分寸之一百四”条,揭示了分母有省略,并非脱字。“每怀靡及”条,指出释“每怀”为怀和、怀私、虽和,都是赋诗断章之解,而非正解。而“每每怀其无及于事之惧”才是此条之确诂。“使吕宣子佐下军”条,分析了王引之乱改古书致误的原因等等。共14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