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一家公司奖励一位抹灰工出身的“工头”一套房,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我国历来讲“学而优则仕”,打老祖宗那里就没有把“干活的”放在眼里。奖励抹灰工一套房,算是破天荒的事。能工巧匠是企业的财富,过去我们可没这样认为。一些领导认为,工人技术好表现好,就应当让他们当干部。比如,许多劳动模范被提拔为领导干部,结果是第一线又少了一个“干活的”,多了一个指挥的。这不过是“学而优则仕”的变异———技而优则仕。在领导眼里,提拔当干部比之当工人是很高的奖赏,是一种重用。这种奖赏与重用源于一个根深蒂固的人才观,那就是“高级蓝领”或…  相似文献   

2.
古代读书人的路径很窄,即应试就官,所以说“学而优则仕”。但莘 莘学子一齐拥在这条原本就不宽的小路上,恐怕大部分人是要被挤出去的。我们现在说竞争,那时读书人之间的竞争可能更激烈。最后能够应举及第的总是少数,许多人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那一  相似文献   

3.
叶延滨 《领导文萃》2007,(6):166-167
读纪伯伦的文集,跳人眼帘一句话:“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这句话让我停止阅读,进人思考。也许我说得过于正式了,这种正式是因为它让我想到另一句同样精彩却意义迥然不同的话。那句话是列宁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是列宁在哪本书里讲的。我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邵道生 《领导文萃》2011,(15):114-117
现在,社会时兴这句话:“要活得潇洒,洒脱。”我的两个孩子还不时地“提醒”他们的双亲:“你们这一代人啊.干吗活得这么累?洒脱一点好不好?”  相似文献   

5.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只要这种“学而优则仕”的历史逻辑仍然在相当范围起作用,这个古训就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6.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把作家史铁生这句话中的“灾难”换成“痛苦”,就可以用来提醒职场中打拼的经理人。的确如此,如果你想“更”幸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遗嘱”中称布哈林为“全党喜欢的人物”,这句话曾经让不少的人眼热。我始终认为,列宁对包括布哈林在内的6位联共(布)党最高领袖人物作评述的时候,因着眼于身后事,  相似文献   

8.
杨敏 《决策》2010,(12):20-23
中国有句俗语,“做事不依东,累死也无功”,这个“东”也就是“东家”、领导的意思。这句话看似质朴。却揭示了中国传统管理方式的一个规则,以及传统领导方式的一种习惯,那就是“对人负责”与“对事负责”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9.
置之死地     
“善于带领军队的人,就像率然一样。”要了解孙子这句话,必先明白什么叫“率然”?若字典上有“率然”一辞,则其解释不外乎是动作快速、一下子到来之意。这一辞原本当副词用,但在孙子兵法书中,却首先将它变为名词使用。孙子说:“率然”者,是一  相似文献   

10.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句话曾被断章取义并被指责数十年,但在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却至少体现了孔子两方面的革故鼎新举动:一是打破官学的垄断,首倡私学并设坛授徒,"有教无类"《卫灵公》);二是冲决世职世禄的贵族世袭制藩篱,倡导"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官观念历来是极重的。从孔夫子作出“学而优则仕”的理论概括以来,读书为做官便成为不少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它不仅驱使人们在仕途胡同龙争虎斗,而且在社会历史上造成一种崇官的畸形心态。不单莘莘学子趋之若骛,连寻常百姓之家,亦有妻称夫为“官人”、主唤宾为“客官”的。似乎只有“官”字冠头才有身价,只有为官才算得志,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悠悠乎两千多年过去了,新旧更替,沧海桑田。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读者相信这句话确有依据,不妨先举一个最具有说服力的事例,主角就是人所周知的“大清官”包拯,够得上“官清如水”了吧!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记有一桩他敌不过“吏猾如油”的史实:老包坐开封府南衙时,有“明察”之称。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叫做“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如果从淡泊名利的角度说,这句话也许有些道理;但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一个人不管主观是否意识到,这“身后评”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又不能不顾及“身后评”。  相似文献   

14.
方雅 《决策探索》2004,(2):95-95
“肩背行囊闯天下”这句话在巴西华人当中,就像美国人促销乐透彩票的句子“一块钱买上一个美国梦”那样家喻户晓。不过,买彩票中头奖圆梦的概率还不到千分之一,而拎提包得法,付出了辛苦确有可能白手起家,起码也能凭着拎包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5.
也是相法     
魏国的新王——襄王即位了,第一次召见孟子,孟子去了,可是两人见面谈话的情形和内容,没有作客观的直接记述,只说孟子见了襄王以后,出来了。然后由当事人之一的孟子对别人说:这位新王,一眼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像个皇帝。“望之不似人君”这句话,成了名言,成了大家的口头话。几千年来,直到今天,大家常会借用这句话去批评别人,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6.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两句话中,提到了并世而立的两位风云人物,王猛和谢安。两人同放在一起,也道出了一段戏剧性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17.
大器成都人     
今年1月2目的《四川丈摘周报》刊登了这样一个故事:上海一个女子说“你们外地人来上海干吗?弄得人那么多,讨厌死了。”女人在上海地铁上的这句话引起争吵,直至有人动手。一老外在旁相劝道,“你们不要吵了,怎么自己人打自己人呢?”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牛,有些领导在发现下属存在一些思想问题时,总喜欢说一句“不要有什么想法”。这句话猛一听,让人感到温暖、宽慰,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完全是这样。 众所周知,人之所以被称为高级……  相似文献   

19.
“当初免职,有人现在说是因为年龄错了,是到了退休时间。现在我又出来,我要干到干不动的时候!”说这句话时,让人分明能看出他壮志未酬。  相似文献   

20.
张玮 《决策探索》2004,(3):70-71
子曰:“学而优则仕。”古往今来,由于书读得好或教得好而走上仕途者如过江之鲫。“博士从政”就是明显的例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受得十年寒窗苦,做得人上人”,当官是件很荣耀的事。而最近,以龙永图、李达昌、吴建民等省部级高官陆续淡出政坛担任教职事件为代表,“辞官从教”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有评价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辞官从教”无疑开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