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设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从当前高校课程设置在隐性课程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从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监督、加大高雅宿舍文化建设力度以及发挥辅导员的管理与辅导作用三个层面进行对策研究。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对高校隐性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鹤 《现代交际》2014,(6):234-235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片面重视显性课程的传授,忽视了隐性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应当发挥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探讨高校英语物质文化环境的开发利用对隐性课程建设产生的影响,以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及其作用的发挥,是在英语隐性课程与英语显性课程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中进行的。英语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的隐形课程显性化,不仅有利于增强英语课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而且有助于教师不断的补充知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良性促进。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显性课程已经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但是德育的隐性课程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如何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涵义、必要性及德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内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红英 《现代交际》2014,(3):216-217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推进,大学英语教学也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为了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其教学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特色。但是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教师偏重英语中的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的问题就比较突出。由于隐性课程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英语教学实践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就对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诗乐 《现代交际》2011,(7):203-203
本文对隐性课程内涵和特点进行论述,指出影响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人、物的因素和其他因素。结合实际根据影响因素浅谈关于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对于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中外合作办学在语言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转向、教学材料的整合、评价方式的迁移等几个层面探讨了语言课程的体系设计,在实践层面上完成了对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教学要求的定位,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语言课程实施中把准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红梅 《职业》2016,(32):49-51
本文通过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职业学校的教育现状、企业用人的真实需求、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能力课程化培养模式,并针对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及学生特点进行学生通用能力课程的开发,探索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开发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显性课程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隐性课程,而且许多教师对于隐性课程缺乏有效认知,使得英语教学的效果难以真正体现。对此,本文以通识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高职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外延及主要类别,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分别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意见,以期完成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晶 《现代交际》2014,(5):244-245
"隐性课程"是国内外的教育者和教育理论界如今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隐性课程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隐性课程,找出其呈现方式、规律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反思,以期为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校肩负着培养马克思主义青年的重要使命,需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高校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通过物质场源、文化场源、人际场源和个体知觉场源的共同作用,发挥心理场的作用,构建有效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对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基于能力的装备类课程考核模式是装备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针对装备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能力的装备课程考核改革要求及内容,并在《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课程考核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它与显性课程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合理地开发并利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对于完善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拓宽课程范围,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践行党的三全育人任务必由之路,体现了一种隐性教育的课程观,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分析论证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能够实现线性代数教学的多元化、全面化和个性化,并介绍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提出高校在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契合时,可以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态度、挖掘潜能、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文化自信意识出发,实现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洁璇 《职业》2023,(8):41-43
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分析技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痛点,并提出提高对技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技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综合素质三条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园课程主要的思政内容包括:使命担当、思辨能力、文化自信、实践创新四个维度。思政教学策略可分为两个显性策略——"有机增加内容,讲好思政故事""开展课堂讨论,总结提炼升华",及两个隐性策略——"以案例为载体,渗透思政要素""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教学任务",通过四种思政教学策略促进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引入了隐性课程的概念,并通过作者的教学实例对如何运用隐性教育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胡峪龙 《职业时空》2008,4(7):109-109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而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新生个体层面的心理调适,而忽视了学校层面对新一代学生心理适应的制度环境调整。以共情作为解决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融入"的理论基础,积极从学校层面做好对大一新生的心理融入工作,是打造融合型校园的关键。培养大一新生的校园情感与身份认同、以新媒体作为沟通新生的重要渠道与疏导路径、提升融入校园的主动意愿与抗压能力、增强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性管理、以课程思政引导新生争做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以家文化打造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型校园等作为增强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