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名臣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之一,他在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醒认识到,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振兴国家,挽救民族。他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秉承科技救国的理念,实施了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翻译西方书籍、重用人才、推行新式教育等措施,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清洋务事业重要机构的福州船政局,派遣了四批船政留学生,他们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他们迈出了中国军事留学教育的第一步,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理念,制造了先进的军舰,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中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狄考文创办登州文会馆后,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师资配置及招生条件等方面均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置重儒学教育。其目的不仅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为教会学校自身的发展。登州文会馆的儒学教育对基督教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种传教手段,它贬低了儒学的伦理和社会价值,不利于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和基督教在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狄考文夫妇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登州创办蒙养学堂,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后来发展为登州文会馆.文会馆在办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目标和德育教育上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模式,从而对近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兴起,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传入我国,推动了新式学堂的产生,触发了晚清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虽然晚清新式学堂对学生日常事务的某些方面仍采取封建式的管理,但在学生教育、培养和管理方面引进某些西方学校的相关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奠定了近代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雏形,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学初名山西大学堂,创办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山西大学堂较早引进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点燃了中国近代科学文明的火种,推进了山西乃至全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丁日昌的近代海防思想代表了晚清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用西方先进装备武装中国海防、以抵御列强侵略的激进思想,为中国近代新式海军的建立和近代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创立、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晚清西学传播与陕西社会转型,采用了文献解析与梳理的方法进行研究.晚清陕西虽然不是西学传播的中心地带,但却非常活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西学传播的过程中,新式学堂的建立、教学内容的改变、留学日本的兴起等促进了陕西教育的转型;晚清西学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促进了陕西实业和科技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西学的传播不仅为陕西注入了新鲜的空气,而且为民主思潮的传播及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晚清西学的传播对陕西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教士的译介活动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形成了两次高潮,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引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本文探讨了译介活动发生时中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两次译介高潮的发展特征和对语言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人大规模出国留学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就其学习目的而言,主要是想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社会制度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就学习内容而言,先是主要学习西方造枪炮、造船技术和练兵之法,其后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就学习对象而言,先是以欧美作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后由于日本的成功,因而日本又成了留学的主要目的地。晚清时期的出国留学潮使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的形成与西方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晚清的汉译西书中很早就出现了西式标点符号。1838年出版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中,美国传教士裨治文首次强调了文章中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此后,包括接受了西学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也相继在各种书籍中介绍并使用了西式标点符号,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初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系统的颁布。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晚期洋务运动的重镇和创办学堂组织出国留学的先进地区,武汉在20世纪初期成为西方社会科学在中国内地传播的基地。新政改革与思想言论钳制的松动、士林风气变化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出现、近代出版发行业的兴起是西方社会科学在武汉传播的背景和条件。口头宣传、报刊宣传、新书传播是西方社会科学在武汉传播的媒介和内容。清末西方社会科学的传入,不仅有力推动了当时武汉地区中西、中日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同时对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壮大及武昌起义的爆发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洋务派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中国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正面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 ,其主要贡献体现在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设备 ,创办近代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学习和传播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官绅试子会馆、工商会馆和移民会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快,出现了不同的演进趋向。官绅试子会馆与全国整体的政治形势以及本籍官员的政治沉浮密切相关,科举变革以后,会馆政治化色彩趋浓,会馆管理日益被纳入晚清和民国政府的视野。工商会馆在完成了内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城市公共建设中日益显示出积极的作用。移民会馆则继续向待开发区域拓展。因此,晚清会馆的发展,并没有在整体上呈现出衰落的景象,只是其功能发生了一些迁移。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方面受到西方的冲击发生巨大的变革.中国传统的慈善救济事业在西方的影响下逐渐向近代化的慈善转变.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探析了西方慈善救济事业向华传播的四种途径:晚清知识分子的著述、出洋使节的考察、来华传教士的介绍以及晚清报刊的传播.在西方慈善救济事业的影响下,不仅中国的慈善救济机构的种类、管理运作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慈善理念也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前后,为了发展中国的近代农业,一些深受西学影响的晚清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向西方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主张.这些主张为西方农业科技的引进创造了思想条件.在这些主张的影响下,不断引进西方近代农学知识与机械农具,并建立农事试验场.罗振玉创办的《农学报》以及《农学丛书》《普通百科全书》对近代农学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方近...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时期正是中西文化不断冲突、整合的特殊历史阶段。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清政府通过成立专门的翻译机构,系统地出版介绍和传播西学。这些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都发展成为晚清重要的西学传播中心。洋务运动时期的英语翻译和出版活动成了西学东渐的重要媒介,促进和推动了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中国传统的思维和语言方式的转变。同时,洋务运动时期的西方科技图书的译介出版活动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本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和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19.
西方近代化农业科技自晚清起通过翻译等途径逐步被介绍到中国.新政开始后,在中国掀起新的重农之风.在有条件的地方办起了新式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将西方近代化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中.成果是可以肯定的,但这并不足以改变当时中国农业的面貌.西方近代化农业科技在中国推广效果欠佳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人口、观念、基础设施等传播推广条件方面的原因和理论、实践、翻译水平、农业的区域性等学科本身的原因.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是,先驱者在近代化农业的引进与传播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新版"学人之诗是指是晚清以来受海外异质文化影响的一批"新式"学人创作的诗歌,他们把西方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风土名物以及"新"事物、"新"现象引入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中国诗歌新的局面。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大致经历了生硬扯入新名词洋典故、驳杂掺入西学、有机融入西学等三个阶段。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兴起的原因必须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衍变的内部因素,以及晚清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潮等外部因素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