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杜随笔     
<正> 《佐还山后寄三首》这诗第三首一、二句:“几道泉浇圃,交横幔落坡”。旧注对“交横”句解释不一,仇本曾有介绍:“旧说谓泉水交横而落坡,其坡上青翠如幔。”汪瑷、顾宸皆云;“泉浇圃,幔落坡,乃平对之词。设幔于坡,以防鸟雀,是为瓜果而设者,交横乃坡上幔影,此另一说”。第一说把“幔落坡”解为“水落坡”和“坡似幔”,显  相似文献   

2.
顷读《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发表的乐祥让同志的《郭沫若的一首佚诗》,疑窦顿生。这首“七绝”并非郭沫若的佚诗,亦非“郭老书赠柳亚子的一首‘寄赠’诗”。恰恰相反,它是柳亚子写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 例言一、《愚鼓词》系王船山先生词集之一,内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两部分。《前愚鼓乐》为鹧鸪天词十首,《后愚鼓乐》为渔家傲词十六首,最后并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它是用道家乐歌形式阐述内丹丹法,借以抒怀之作。金陵刻本卷首题“夕堂戏墨卷八”。《船山遗书》金陵刻本和太平洋书局排印本及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均列入“子类”。中华书局《王船山先生诗文集》作为附录列在末  相似文献   

4.
杨海文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5-129,133
四川乐山人郭沫若(1892-1978)一生曾经写下了110万字的自传,其字数之多、影响之大,堪称中国新文坛之最。1996年列入江苏文艺出版社“名人自传丛书”的《郭沫若自传》,则只有21万字。还好,这本书叙述郭沫若1926年前往国立广东大学就职的情形,不仅脉络清晰,而且生动传神。我们先看以下这段:  相似文献   

5.
老子对于“愚”、“智”的概念,有着独特的观点与表述方法。历来研究老子者,多未能理解这一点。囿于其“绝圣弃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等词句,认为老子意欲愚民,持这种观点者,由来已久。如吴澄云:“老子生于衰世……其民浇伪而有知;善为道者,化民为淳朴,非欲使之明,但欲使之愚而已。”(《道德真经注》)建国以来,老子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几乎众口一词,断定老子反对一切科学文化,主张愚民。论定老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者,持的是这种观点,如张立文同志;认为老子是反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家的同志,也依然存在是否欲愚民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一首佚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翻阅旧籍,在一九四○年柳亚子书赠阿英同志的《左袒集》手稿中,发现了郭老的一首佚诗——《杂咏》。诗末署名为“郭沫若”。此诗作于一九三一年,时郭老已东渡日本。这首七言绝句,是郭老书赠给柳亚子的一首“寄赠”诗。在这首诗里,诗人把自己喻为举世无双的“太原公子”,表明自己虽然“戎马经年”,而今又流落异国,但欲拯中华民族之大志,毫未减弱。正象诗人所说的那样,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相比,“甲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第一首新诗,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从此郭老诗兴勃发,成为一代诗人。郭老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说:“那时的《学灯》编辑是郭绍虞,我本不认识,但我的诗寄去不久便发表了出来。”郭绍虞同志在《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一文中说;“但我不敢掠人家之美,因为我没有在上海《时事新报》当过《学灯》编辑”。这是郭绍虞第四次表示否认自己是《学灯》编辑了。茅盾同志一九一九年也在《时事新报》做过编辑,据他回答笔者说,当时郭绍虞不在《学灯》编辑部,而是在北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笔名和别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同志原名郭开贞,号尚武,乳名文豹,因排行第八,母亲呼之为“八儿”,家乡农民称他为“八老师”。“沫若”是他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在上海《时事新报》付刊《学灯》上,第一次发表新诗时用的笔名。这个名字的起因,据郭沫若同志在《我的童年》中说:他的家乡乐山县有两条河,一名沫水(即大渡河)一名若水(大渡河的支流雅  相似文献   

9.
《候人歌》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首原始诗歌,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音初》: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歌辞只有一句:“候人兮猗!”但它却是一首完整的诗歌。“最原始的歌唱中的歌词常常是同一呼声或同一言辞的重复。”通过反复“延扩”内容,加强表现力是原始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外大量的有关论著中都可找到很多只有一句的原始诗歌。故《候人歌》作为一首完整的原始诗歌早已得到古今很多学者的承认:清杜文澜将它收入《古谣谚》,闻一多《神话与诗》、郭沫若《屈原研究》、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它屡有称引。他们都充分肯定它的完整的诗歌性质,这是很富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0.
“三句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特指这样一些诗歌 :以三句组成一首完整诗篇的 ,如相传为孔子所作的《获麟歌》和刘邦的《大风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章节的 ,如《诗经·王风·采葛》和《越谣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意义层次的 ,如曹丕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长期以来 ,很少有人专门论述这一诗歌体式。据笔者所知 ,最早提及这一现象的可能是宋朝的严羽和魏庆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指出 :“有三句之歌。”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二《诗体上》中说到 :“有三句之歌 ,高祖《大风歌》是也。古《…  相似文献   

11.
出东门 ,不顾归。来入门 ,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 ,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 ,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 ,贱妾与君共饣甫糜。上用仓浪天故 ,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 !行 !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这首汉乐府《东门行》 ,见于《乐府诗集》。各家古文选本上基本上都是如上标点。《宋书·志第十一·乐三》所载“今非”一句变为“今时清廉 ,难犯教言 ,君复自爱莫为非”后面又添“平慎行 ,望吾归”为末句。《乐府古题要解》中“今非”一句为“今时清 ,不可为非”。余冠英先生认为 :“这诗写一个男子因为穷困要做为非的事 ,其…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诸将》五首曾被某些有见识的批评家推为杜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这一组诗古今注家曾加以证释,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第一首的第六句“曾闪朱旗北斗殷”,可能多数注家都讲错了。这句诗中的“殷”字,某些古本(如《文苑英华辨证》卷八所称孙觌本杜诗)作“闲”。有的注家就依以立论。王嗣奭《杜臆》卷六云:“北斗”指京师,而宿卫之士,空闪朱旗,有名无实,故谓之“闲”。按《唐志》:“李林甫请停上下鱼书,自是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驼马、锅幕、糗粮并废矣。时府人目上番宿卫者四侍官,言侍卫天子也。是时,卫佐悉假人为僮奴,京师人耻之,  相似文献   

13.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此诗为李绅撰《悯农二首·其二》 ,几无异议。近读《全唐诗》 ,发现编者对此诗的注释 ,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全唐诗》把“锄田日当午”四句作为“绝句”分别放在李绅、聂夷中名下 ,又在聂的《田家二首》的“锄田”四句下注“此篇一作李绅诗” ,而在李绅《古风二首》这四句下却未加注 ,令人扑朔迷离 ,大惑不解。那么 ,此诗究出谁手 ?主出于聂手者主要根据是 :一、清代著名诗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如是说 ;二、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将这四句《田家》诗作为聂夷中作品辑入该书赋咏…  相似文献   

14.
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二首》(其一)诗云: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来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王水照先生和朱刚合著《苏轼诗词文选评》注“百年”二句:“说自己死前所负的债务由苏辙先予偿还,死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开始,人类已进入了一个科学文明火花进射的时代。在中国五四新诗坛上,最早同这新时代的火花接吻的诗人是郭沫若。这一特点,最集中表现在他早期诗作对于“火“的抒写中。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共五十六首诗,其中写到“火”的就达二十多首。在他后来的《星空》、《恢复》、《前茅》、《战声集》以及解放后的诗作中,也曾多次写了“火”。可以说,在郭沫若一生的  相似文献   

16.
读诗札记     
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李集不收,最早见于孟棨《本事诗》、《旧唐书、文苑、杜甫传》也涉及到,都说是对杜甫的讥刺。关键在三、四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是从前作诗苦。”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别出新解,说这两句中前一句是李白发问,后一句是杜甫作答,并无讥刺之意。但他也觉得题目的“戏”字有碍,于是便断定为后人所误加。我看,没有任何证据,仅仅为了要助成己说,而把“戏”字除掉,这未免近于武断,绝不是科学的态度。李白和杜甫是心心相印的朋友,彼此之间开开玩笑,有何不可?杜甫自己也说过:“颇学阴何苦用心”,“新诗改罢自长吟,”便可看出他  相似文献   

17.
周振甫同志《读毛主席诗词三首》(载《文学评论》1078年第5期),给我们教益很大。但把“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中的“战锦”,解释成“就是战士在战争胜利后的衣锦荣归,就是指解放战争的胜利”,并指出其出自李白《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战锦”还是指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争夺战。锦州争夺战是辽沈战役的关键,而辽沈战役又关系着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所以毛主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这一句,既点明锦州之战的重要性,又赞扬了罗荣桓同志在这一战役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至于李白《越中怀古》中的这一句,许多版本都作“义士还家尽锦衣”,没作“战士”;鲁迅书这首诗的手稿也是如此。周振甫同志却写成“战士还家尽锦衣”,并且说“战锦”是从这一句压缩来的。我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同时,我觉得这样解释很生硬,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古绝句四首     
【说明】“绝句”是一种以四句为一首的诗体的名称。这四首诗是晋以前的作品,最初见于《玉台新咏》卷十。这些诗的形式和当时的“绝句”相同,故以“绝句”命题。三国六朝时代长江流域的民歌五言四句,且以多用隐语为特色。这几首诗也可能是南方所产。  相似文献   

19.
《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二《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上句用迁莺比及第,下句“吐凤”典出《西京杂记》:“扬雄著《太玄经》,梦吐白凤凰,集于《玄》上,顷而灭。”义山用“吐凤”概括这则典故,比人写作才华如扬雄一般高明。可是到他写《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 代状》时,在“人惊吞凤之才,士切登龙之誉”句中,把《西京杂记》这则典故变成“吞凤”了。一吐一吞,词义相反,但整个典故的含义并未变。按骈文规则,“吞凤”处用“吐凤”完全可以,为何改用“吞凤”?一定是义山一时误记了。于是,后世文人都用“吞凤”。李群玉《感兴四首》(《全唐诗》卷568)之一:“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幽微十万字,枝叶何扶  相似文献   

20.
词之有序,始于中唐.大和元年(827年)白居易居洛阳时作《忆江南》三首.题下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忆江南》是后世词人常用的地道的词调,我们将此自注视为最初的词序,当无异议.入来后,自范仲淹、张先始,词调下标以小序的现象明显增多,如张先《谢池春慢》下标“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天仙子》下标”时为嘉禾小倅,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