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著作中首先从抽象的人和社会的人两个层面分析了人的使命,认为社会的人的使命就在于达到人类的"完善"。学者作为社会的人,是掌握社会知识的特殊阶层,因此,学者具有三种使命:学者应努力研究与发展他自己所选定的那种科学,并为此做出贡献;学者应把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为社会服务;学者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风尚。费希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德国有其进步性,对我们今天还是具有重要的启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者的使命与道德:致力于人类完善──纪念《论学者的使命》一书发表二百周年乔法容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在1794年担任耶拿大学教授期间,发表了5篇公开演讲。最初用的题目是《学者的道德》,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论学者的使命》一书。这是一部费希特...  相似文献   

3.
杨守森 《河北学刊》2006,26(2):139-144
本是以“阶级斗争”为主体框架,凸显极左思潮印记的《艳阳天》,其客观内容与浩然的创作初衷并不完全一致。因得力于作者对当时农村现实生活的深切体验与了解,小说中实际隐含着人性异化、宗法意识、极左思潮、诗意情怀之类超越了政治背景的深层内涵。至今,这部小说之所以仍能得到许多读者的推崇与喜爱,或许正是与这些深层内涵有关。  相似文献   

4.
於可训 《江汉论坛》2003,(12):58-61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也是在革命队伍中遭受磨难最多的女作家.这位个性独特、才华出众的女作家的创作,从她初涉文坛的20年代到她复出后的80年代,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这个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她经历了从早期的以表现知识青年的苦闷和追求为主,到逐渐转向以反映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为主的创作发展过程.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她从1946年开始创作,后来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丁玲作为一个作家,也是丁玲的人生道路的辉煌的顶点.这部作品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新收获,是毛泽东的"延座讲话"以后中国新文学再度发生历史性转换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开端与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陆晓光 《社会科学》2003,(5):109-111
冈村繁先生在《陶渊明新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表面上看,陶渊明似乎脱离世俗的荣达纷争,始终恪守恬淡寡欲的孤高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极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并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伯、张一兵两位教授主编、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哲学博士参与写作的《走进马克思》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2月出版 )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中“南大学派”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又一力作 ,它坚持和发展了“南大学派”已经形成的理论倾向 ,对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探讨。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1 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如果人们仅仅从字面来望文生义 ,那么 ,《走进马克思》一书的书名 ,如同此前出版的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书名一样 ,会使人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7.
哲学文化新拓展──读《现象学的使命》一书王克千1995年10月在广州开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议期间,我得到了涂成林君撰写的《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一书(1994年8月,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下简称《使命》),初看书的立题,并未引起多大注...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叙事倾向体现了"共名"时代的文化特征,其伦理教化的色彩,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单纯肯定,体现了作者对婚姻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之剑 欧洲人--先是伊比利亚人,后是英国人、法国人--为什么能够轻易战胜在大洋彼岸生活了上千年的具有悠久辉煌文明的土著居民?为什么能够在新大陆--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迅速繁衍生长并且最终将那些遍步土著遗迹的地方以不可抵挡的趋势一个个欧洲化?为什么能如此迅捷地占据这些大陆和岛屿的每一个角落而将土著居民最终排挤到最偏僻、狭窄和荒芜的地带甚至使他们遭受灭种之灾?历史学家似乎早就给了我们答案:欧洲人的扩张本性、欧洲人先进的军事和航海技术、欧洲人利用宗教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以及土著居民自身的落后和内讧等.我们应该满足于这些解释吗?或许是的.但是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在他的著作<生态扩张主义--欧洲900~1900年的生态扩张>中给了我们另一个全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专家与学者 --关于两类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专家与学者属于两类很不相同的知识分子.这里所谓不同,不仅指他们通常分属于科技与人文这样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更重要的还指他们在性质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学者看重的是理念而专家则对具体的问题或事务感兴趣;学者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而专家则尽力保持价值的中立;学者求知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的学养或者为公众服务而专家则是效力于他人或某一社会集团;学者对社会持取批判态度而专家则超然于社会状态之外.此外,本文还特别强调指出,令人颇为不安但又无可奈何的是,今天,学者普遍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专家化的倾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启蒙是西方现代化的地方经验的普世化,其中包含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启蒙的世界观里,西方以外的各种本土文化资源都被看作前现代性的而丧失了现代的意义.中国近当代的文化危机,与这种反本土化的文化立场相关.在中华民族重启现代化的伟大航程中,必须考虑我们本土的文化资本和知识分子如何作用于中国的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反复探讨。但今天的人们探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 90年前李大钊那一代人探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已有很大不同 :第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第二 ,前苏联已经解体 ,今天的西方也早已不再是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所熟悉的西方 ,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西方的学术殿堂和学院派中依然是一个有相当影响和地位的学说 ;第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传播史 ,其中积淀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从上面三个基本事实中我们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本分析出发 ,深入探讨了《孔乙己》的哲学内涵 ,认为鲁迅超越了现实批判的层面 ,表现了对中国人生的人文关怀 ,作品在荒诞与无奈中呈现出国民生存环境的荒寒与冷漠 ,呈现了人的生存尴尬及其悲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按使用的功能,晚清以降的"演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二是文化传播与学术普及.前一类声名显赫,后一类影响深远.与学界同行的思路不太一样,我更关注后一种演说,因其与现代中国学术及文章的变革生命攸关.至于与"演说"三足鼎立的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以及报章书局的大量涌现,使得学者们很少只是"笔耕不辍",其"口说"多少都在媒体或文集中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15.
1962年元月中旬至2月初 ,国家科委和文化部、全国剧协分别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和“全国剧作座谈会” ,这两会又一起解决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因而统称广州知识分子会议。主持召开广州会议的周恩来、陈毅、聂荣臻同志坚持了对知识分子正确的认识和政策 ,使知识分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广州会议是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广州召开的最具影响的全国性重要会议。今年是广州知识分子会议40周年 ,广州出版社出版了由黄菘华主编的《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纪实———记1962年广州会议》一书 ,作为纪念。该书的编著者志…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长期探寻的重大课题。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主张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主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主张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也有主张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这些主张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主张往往缺乏对我国“三农”问题全面而深刻分析,或系经典理论的简单推导,因而未能也不可能深入触及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最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恩格斯《阿富汗》一文的主要观点,对阿富汗问题、国际反恐斗争以及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恩格斯对阿富汗民族特性的分析,是我们理解阿富汗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他对阿富汗问题所做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为我们进行历史研究与国际问题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的非常现象,把握这个现象,对它作出合适的回应,需要从国际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作冷静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规则怀疑论"者的规则观--评卡尔·卢埃林的《荆棘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埃林认为传统规则理论中纸面规则的不合理想性,体现在它对于判决结果的不充分的预测上.为了获得更大的确定性,他独辟蹊径地采用了行为主义的进路,凸现了法律官员的行为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他的规则理论在教学领域表现为,对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朗德尔案例教学法的反动,在实践上表现为美国统一商法典的独特的起草风格.  相似文献   

19.
自由的悖论--重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虽然以研究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为宗旨,但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精神困境及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的分析,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以自由为主线,从自由对人的双重影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如何克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这三个方面述评了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0.
尹振环 《中州学刊》2004,(2):117-122
孔子倡"为政以德","导之以德".<郭店楚筒老子>则没有类似的话,只是说"以正之(临)国","道恒无为","道恒无名",希望侯王不生事扰民,不争名,克服自私之为,好静、寡欲.如果说楚简老子代表老聃的政治思想,那么这里可以看出他有别于和深于孔子的地方,但是到了帛本类<老子>,则可以看到"导之以德"已经发展、深化、系统为一本名副其实的、完整的<"导"德经>了.由此再看<老子>的主题是什么,而且再看<老子>非出自老聃一人之手,也就清楚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