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赫金的狂欢诗学理论关心贫民大众的生活和节庆广场的狂欢,关注边缘文化和弱势群体,具有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性,具备很高的理论品格和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此简要回顾了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结合国内当前愈演愈烈的"山寨文化"现象,从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的视角解析这一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也为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拉伯雷研究>一书中渗透着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思想.巴赫金漂泊的边缘人生活使他终生寻找、建构与苏联官方意识形态对话的空间狂欢诗学.狂欢节生活、民间语言以及民间文化的边缘性是破译狂欢诗学之边缘品格的入口.中心与边缘在理性诗学与狂欢诗学的对立发展中共存与对话,这是巴赫金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揭示了"狂欢化"对作家艺术思维和体裁形式的影响,对文学与人学的关系进行重新阐释,并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文学观念的层面上,巴赫金独树一帜地宣称:文学是一场"狂欢化"的活动,一切本真意义的文学应具有"狂欢化"的精神,呈现"狂欢化"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王春辉 《齐鲁学刊》2004,(5):159-160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超越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局限,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狂欢化诗学"丰 富了人类的生存体验,提升了"文学是人学"的理论蕴含,为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曼君 《东岳论丛》2006,27(2):140-146
闻一多诗学既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又有独特的审美诗性品格。这种文化与诗学的交融,首先表现在理性与感性、思与诗的结合上,其理性精神———个体主体性、公共文化精神与创造民族国家想象的互渗互动,构成了他的冷静地、科学地把握世界、理解人生的方式;其诗性把握———生命狂欢、宗教的形而上追求以及“兽性”,“野性”之类民族强力的提倡等,则形成了他诗意地、动情地体验、沉醉于世界人生的方式,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理性转向与诗性转向的世界文化思潮。其次,表现在一方面他的诗歌及其他文本、话语历史化、文化化,笔底凸显一个“文化中国”,另一方面他对历史与文化的关怀与研究又渗透着诗性和艺术的形上精神,因而历史与文化又被文本化、话语化乃至审美化了。再次,从20世纪文化的整体语境、特别是欧战后重物质、轻精神的世界潮流和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中,闻一多诗学显示出其文化的整体性、开放性的特点,而他的诗学的一些独创性命题如“纯形”“三美”“浑括”“审丑”等又是在这种文化整体语境中被激活并显示出其独特性的。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的思想涉及哲学、神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诗学等几乎所有人文学科,但对话理论是其思想一线贯之的脉络。巴赫金的元语言学理论、复调理论以及狂欢化诗学等都蕴含了对话性特质,体现了自由、平等、民主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诗学观对“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诗人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上的“物态化”、艺术上的“隐喻”和“象征”、语言上的“玄言化”以及美学上的“谐谑化”倾向.透过传统诗学特征在其诗歌经验和诗歌文本中的存在状态可以看出,只有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西方诗学理论有机融合,让中国新诗既流淌着母体的血液,又感应着世界潮流的律动,才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野草》的狂欢化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在方法论上为《野草》研究拓展了一条全新的路径。狂欢化思维具有的颠覆性、双重性和开放性特征,在《野草》中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野草》由对权威、英雄的降格获致了解构的狂欢,在否定性与肯定性、荒谬与反荒谬的不同意识、思想的对峙和共存中,突现了主体意识的分裂和对不同文化的体验。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具有较浓厚的调和色彩,他坚信人可以借助思想的解放获得现世的自由,而鲁迅的自由则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内在超越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之一。她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深受巴赫金语言哲学理论和狂欢化文学思想的影响,并认为巴赫金的研究不仅阐释了文本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且预示着在诸学科之间建立间性联系的可能性。她借用巴赫金的研究成果以及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价值生成理论,在解释文本间性、现象文本与生成文本、过程主体、符号与象征等独特概念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文本意义的形成过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的诗学理论是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最富有创建和影响的成果之一。本文着重考察了他的复调小说理论和狂欢化诗学,对其理论要点进行了概括和评述,并以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为例,论证了这一理论在我国学术界的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并对产生这种影响的文化根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诗学失落了。尽管如此 ,在当今这个布满怀疑的时代 ,文学艺术在揭示生活、塑造人生等方面 ,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作为人学的文学 ,它所揭示的生命 ,无论经受如何重压 ,都要以最自由、最欢乐的方式释放出来。体现在艺术中 ,就是巴赫金所说的“狂欢”模式。正是文学艺术自身特有的思维逻辑和表现模式 ,揭示着理论所无法触及的领域 ,预告着哲学自我的萌芽形态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的丑角地形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理论。丑角地形学融合了巴赫金源于狂欢化诗学的丑角理论与源于新康德主义的文学空间理论。巴赫金理解的丑角是通过欢笑对现实进行反抗、展现人民大众“大无畏”意识的喜剧形象。文学的空间在巴赫金看来是充满观念性的主观空间。巴赫金在文学作品中挖掘丑角地形学涵义,本质上是为了再现狂欢文化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生活的极度商业化使得广告的符号意义不断增殖,商品市场和文化生产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广告文本采用独特的表意符号,将欲望修辞与受众需求联系起来,使人的经验世界理想化、诗意化.广告参与建构的日常生活的诗学体系,是一种广义的诗学,它拓展了日常生活的"诗性"、审美性,同时又包蕴着价值和意义追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狂欢文化源远流长 ,大众文化与狂欢文化一脉相承 ,并且承担着狂欢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大众文化的狂欢性就在于解构等级制 ,恢复与肯定被压制的正常人性 ,感受生命的激情 ,实现人的自由。大众文化同时是一种工业文化 ,商业性扭曲了其狂欢性 ,应引起关注与纠正  相似文献   

15.
梁宗岱以个人的阅读经验和生命体验为基础,致力于探究诗歌、生命与真的关系,其纯诗理论一方面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同时与中国的传统诗歌理论又保持着深度的契合。正是将中西方象征主义诗学进行了融会贯通,在梁宗岱那里,诗,不仅是体验的、形式的,而且在其总体的境界上是"丰富,复杂,深邃,真实的灵境",也就是"象征的灵境"。梁宗岱的诗论充满着体验的、音乐化的、形式的、可实践的、本体论的特点,这些特点无不与生命——诗——真相关联,可以说梁宗岱的诗论是一种实践着的生命诗学。  相似文献   

16.
<拉伯雷研究>中的狂欢话语分析在民问诙谐文亿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人文精神自由欢乐的活水之源,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双重角度对"人"的重新发现.同时巴赫金对狂欢话语的放大也难免有"过度阐释"之嫌,其文本中无所不在的民间性和狂欢话语的非理性、集体性和鸟托邦色彩,又无可避免地拖出了作者身后时代阴郁的身影.从对过去的、未来的、集体的"人"的强调走向对现实的、经验的、个体的"人'的疏离,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在与人文精神的对话中既凸显了他的意义,也暴露了他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的文学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的小说体现出谐趣和超拔恢宏的想象力。死亡叙事的种种悖谬,死刑游戏和狂欢化诗学构成了王小波小说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长篇小说《万寿寺》是王小波探求小说无限可能性的一部后现代作品。王小波的杂文是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世纪绝响。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诗学话语中渗透着主体间性之思:其狂欢诗学破除了教会官方意识形态的主体性存在,恢复了官方———民间的主体间性存在;其对话诗学通过话语交流构建人物之间主体间性的复调世界;而其美学的外位性就是要宏扬审美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构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主体间性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张伯存 《齐鲁学刊》2006,(4):101-102
莫言的小说创作深受山东高密地区的民间故事、传说、口头文学、说唱戏曲的影响。莫言小说不仅在思想蕴含上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狂欢化特质,而且在语言、结构、文本叙述层面上也体现出明显的狂欢化特征。在新时期文学中,莫言是当之无愧的民间文化的表现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义 《东南学术》2003,(1):5-20
本文立足于中国文学的基本经验 ,对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作了深入的分析 ,认为中国的诗学是一种综合着生命体验、文化底蕴和感悟思维的生命的诗学、文化的诗学以及感悟的诗学。这种多维的诗学以生命为内核 ,以文化为肌理 ,由感悟加以元气贯穿 ,形成一个完整、丰富、活跃的有机整体 ,由此派生出比兴 (隐喻 )、意象、意境和气象等具有东方神韵和智慧的基本范畴。把握了中国诗学的这些特质和形态 ,我们就能以现代文化发展的战略眼光 ,建立起现代中国特色的诗学话语体系、学理体系、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