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史长达200年,其间文化交流是一项主要内容。渤海使节与日本诗人的赋诗唱和,不仅表现了当时渤海和日本的文学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盛唐文化对渤、日文化的影响。渤海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2.
早在汉代,中日两国间就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移居日本群岛并被称为“归化人”的汉族人民,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到两晋时期,由于汉族人民不断进入日本群岛,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本文试图从下述几个方面,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归化人”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新学术》2007,(1)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所导的军队经过艰苦卓决的战斗逐渐地俘虏了一批日本士兵。在日俘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互相了解,从而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俘。改造后的日虏成立了反战组织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文化关系之深厚悠久,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千百年来,我们两国人民的祖先中有不少杰出人物,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缔结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为发展中日两国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远在秦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友好往来。秦始皇时代曾派徐市(市又作福)“入海求仙人”,今日本新宫有徐市墓。徐市初到日本时首先来到新宫海岸,这个地方当地把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巍巍峰高,鸭绿江绵绵流长,白山绿水哺育出许多光照千秋的优秀儿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山水相连的中朝两国人民,留下了不少休戚相关、甘苦与共的佳话。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酷斗争中,中国人民的优秀青年张蔚华一家与当时在中国东北地区从事反日斗争的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一家结下深厚友谊,张蔚华同志与金日成同志并肩战斗,情同手足,最后为保卫金日成同志和抗日游击队贡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中朝两国友谊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王韬(1828年——1897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其所著《扶桑游记》,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十帙,其中涉及中日文化交流史料,值得注意。1879年,王韬到过日本,结识了黄遵宪和不少日本文人,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与日本学者增田贡、本多正纳及诗人佐田白茅等建立了友谊。《扶桑游记》记载了作者在日本九个月里的见闻:诸如记叙和驻日使节何如璋、张斯桂、廖锡恩及《清史稿》外交文章执笔者吴广霈等,一起参加的一系列交流活动.书中还记载了明末朱舜水在日本的事迹。这是一本研究清代末叶中日文化关系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之隔,二千多年前,中日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更显频繁。(一)据《文献通考》卷324说:日本人“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至六朝及宋,则多从南道。”日本与中国南朝约60年间往来共有八次。我国劳动人民因避乱或谋生大量移居朝鲜,也有不少东渡日本,有的自东冶(福州)出海,经夷洲之北,过琉球到达日本。他们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友谊吏上,有一首在两国传播演奏一千余年、深受民众喜爱的古老舞曲——《兰陵王入阵曲》。这首创作于中国北齐时代的舞曲,由唐代僧人佛哲传到日本,成为铭记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曲。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帝高野姬天皇诏令当时著名舞蹈表演家尾张滨在宫中御前表演此曲,之后便在日本广为流传。据日本有关专家介绍,日本古代,在5月5日的赛马节会和7月7日的相扑节会以及射箭大赛和庆祝胜利时,都将这支舞曲作为重要节目反复演奏,连皇宫的重大活动和宴会、甚至天皇即位也演奏这支曲子。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也指出:“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在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长期的文化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传统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0.
山上忆良(660—733?)在被称为日本的《诗经》的《万叶集》里,以“社会诗人”久负声誉。他的现实主义的卓越诗篇,真实地艺术地反映了古代日本“班田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苦难,至今经久而不衰,仍然受到日本人民的热爱。 唐初,他曾作为遣唐使团的成员之一到过我国。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还是一位有过贡献的使者,值得  相似文献   

11.
韩柳交谊考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尽管政见、思想内涵、文学主张多有差异,但二人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二人的友谊源自于柳镇、韩会的交谊和童年的交往,而在长安求仕、困顿科场则是二人友谊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敢于犯难东渡日本,宣扬佛教,从而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奠基开路并卓立功勋的我国唐代名僧鉴真,要算是其中的一个。有关鉴真生平事迹的文献资料不多,除了几篇僧传外,记载比较详细的,则只有日本真人元开的《唐大和上东征传》。尽管如此,当我们读到关于他备尝艰辛却百折不挠,终于东渡日本成功的那些文字记述时,也不能不油然起敬,深感惊心动魄和叹为观止。今天,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进行着新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日本高野山大学联合主办的“空海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9日至5月1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中日两国学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空海(774—835年)是日本古代杰出的僧人.他和最澄自唐朝留学归国,先后在高野山和比睿山创立密宗和天台宗,赢得大批信众,双峰并立,开一代风气,成为日本平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教团。而空海更为日本人民热爱,家喻户晓,奉若神明。国内外学者围绕空海与密教,以及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展开深入的学术研讨,兹就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壮族人民世居祖国南部边疆。历代以来,壮族人民为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古以来,壮族人民与毗邻国交趾(后称安南)人民世代友好相处,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壮族人民非常珍惜和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友谊。但是,自宋以后,由于交趾封建统治集团野心勃勃,时刻梦想扩充地盘,不断蚕食和武装入侵我国南部边疆。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壮族人民不断奋起和侵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  相似文献   

15.
北洋时期,中国留日学人在引进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与日本友人移书论学、切磋交流中国传统学术问题,在日本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传统学术的论著等方式,努力向日本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在日发表诗歌、小说,授课、赠书等方式,介绍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友人诗词唱和,增进中日知识界的交往与友谊,也弘扬了中国文化传统;组织参与中国传统戏曲对日演出,推动了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推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在日本展出,为中日美术交流做出贡献。留日学人自觉不自觉地向日本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真正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四月初,桃李芬芳,鸽哨相邀,古城西安一片春意盎然。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友谊的季节。 应中日友协邀请、由日本著名友好人士推荐的、以户室清一(艺名青山)为团长的日中友好吟诗代表团一行二十人,来唐诗的摇篮地——西安访问了。毫无疑问,这为中日文化交流,谱写了一支难忘的友谊之曲。 灞桥折杨柳 经常吟咏汉诗的日本朋友们,对灞桥和灞岸柳有着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李白在那儿留有“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的名句,韦应物在那儿有“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的吟  相似文献   

17.
《日本刀歌》作者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日两国关系史的新篇章开始后,两国学术界重新研究中日友谊史已提到日程上来了。讲到十一世纪中日关系,少不了要引用著名的欧阳修《日本刀歌》。辽宁大学哲学研究室发表的《古代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一文中加以引用。日本中村新太郎的《二千年来之日本与中国》专著也指出“宋人很珍重日本刀,诗人欧阳修著有《日本刀歌》”云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中日外交关系的建立,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来往频繁,两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渐增多。为了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开展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吉林大学将原  相似文献   

19.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的诗集《人境庐诗草》 ,集中反映了他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初期思想认识上变化发展的轨迹。诗集中许多充满新思想、新见解、新事物的篇章 ,是中日文化交流转折伊始的闻见录 ,是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文化桥梁 ,深刻表达了学习日本、呼唤改革的文化诉求以及反抗日本侵略、建立平等友好文化关系的愿望。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 ,切中时代的脉搏。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经验、发展中日友好交往与反抗其野蛮侵略、维护祖国利益的辩证态度 ,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卓华 《中州学刊》2006,(4):209-211
著名诗人、评论家、出版家邓汉仪为清初诗坛旗手之一,他与当时许多诗人交游唱和,谈诗论学。其晚年与王士禛、孔尚任的交游酬唱具有典型意义。这种交游酬唱是新贵与遗民之间的接触,透视了清初文网的宽松和自由。同时这种交游酬唱又使邓汉仪与王、孔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清初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