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市民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所处时代及经历与老舍不同.却基于审美观念的相同追求,也执着于"市民小说"的创作,且艺术风格极相似.本文从基本主题、民族文化传统内蕴、地域文化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比较这两代作家风格的相似处,并由此论述池莉艺术个性特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地方色彩及"毛茸茸"的真实性.池莉可谓承继老舍的新一代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2.
在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正派市民三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逐"新"追"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文章通过剖析他们的心态和性格特征,透视出老舍作品的文化反思和批判内涵.  相似文献   

3.
隋彬 《南都学坛》2004,24(4):63-64
"市民世界"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它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的所有方面。老舍习惯用"文化"来分割他的市民世界,其中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在他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或理想式市民。老舍描述他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命运时,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意识,同时对传统的必然失落又表现出复杂的感情,但他的可贵在于不忘在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4.
老舍成长于北京城市平民社会,对市民精神有着认同感,但同时可以看到他内在的超越性,有着对普通大众的深切关怀与现代性突围品格。他的小说揭示人生的苦楚,对时代潮流中各具特色的女性进行深度思考,在市民女性表现向度上体现出高超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作家老舍在创作中关注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张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时代主题,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一致的现代性特征。但老舍的满族身份又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潜隐地运用多种方式为自己及其所属民族进行一定的辩护。老舍表达“国族意识”和满族意识的独特方式与满族特定历史时期的公众形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以深入广泛地描写市民生活著称的现代作家。本文着重从老舍对市民社会的表现和批判方面论述其创作,对老舍作为表现者和批判者的成因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批判精神,在对自己深浸其间的市民文化在表达眷恋的同时也透露了同等的忧思。他既坚持启蒙理性,承续了“五四”国民性批判的主题,又对走入偏执的启蒙观进行了反思,尤其是对于价值失序中道德信念的沦落状况深表关注。在“感时忧国”的时代精神之外,老舍努力去探索开掘人性中潜藏的病态,建构起了多维度的批判话语体系,也彰显出了他的批判精神的深邃。  相似文献   

8.
老舍在几十年的创作中一直关注于民族文化 ,在早期的作品中 ,他以幽默的语言嘲讽了国民性的弱点。之后 ,他的认识逐渐转变 ,由嘲讽而同情 ,在后期的创作中 ,他已看到了民族文化积极的一面 ,更多地高扬民族精神。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对中国国民性格的深刻的反省和剖析  相似文献   

9.
《茶馆》其主题和思想意义众说纷纭,表面上是“葬送三个时代”,而隐蔽的层面却是表现了老舍对市民生活的回忆,是现代化进程中市民空间的衰退。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大师,他最熟悉市民阶层的生活。多年来,他一直辛勤地开垦着市民阶层这块艺术的土壤。以自己敏锐深邃的洞察力,幽默讽刺的艺术天才,着力描写他们的生活,表现他们的性格,批判造成市民阶层中落后、保守方面的思想文化传统,揭露酿成他们贫困生活的社会原因。他的全部作品,就是在近代及现代历史的广阔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从老舍散文《济南的冬天》的诞生机缘入手,探究该文内容“残缺”与语文教学阐释“误读”之间的关联及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济南的冬天》的文学经典化形成,可以窥见老舍散文以至现代文学作品进入解放前后国民基础教育的历史契机.老舍与语文教育的相遇,最初得益于其作品“俗白”而又“艺术化”的语言,而老舍及其作品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契合,则是其能够进入教材的根本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作家及其文学作品“长期被纳入学校课程和课本,通过教学和知识传授得到普及延续”之后就又强化了作家、作品的“经典化”生成.  相似文献   

12.
曹禺始终执拗地追寻生活表象后面蛰伏的人生困境,以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畅快淋漓的审美享受,在全方位的戏剧描写中,曹禺努力探求和张扬一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原力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对人之命运的辽远思考,这或许是曹禺剧作最为迷人的地方。老舍的两次话剧创作高潮都是在革命狂欢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两次话剧创作高峰的共同之处是与政治和革命的紧密联姻。若没有革命激情的涌动,稳重理智的平民小说作家老舍可能不会从事话剧创作,面对革命狂欢,老舍以他的勤奋和才智,为中国剧坛贡献出数量极为丰富的话剧作品,凝结着他对革命的思考和话剧艺术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文学艺术调式,常常取决于其出身民族——满族的历史文化资源。幽默,亦可视为老舍受满族历史文化影响至深而留下的民族文化印记之一。老舍继承了满人的幽默天性,在文学创作中汲取了正反不同的经验教训,确立了自己的幽默观。经过毕生的写作实践,到晚年其幽默艺术风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老舍被誉为民族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一直被作为地道的京味儿写作的典范。但是在五四欧风美雨后的中国,连老舍的语言也免不了带有欧化的气息,这不仅体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在成熟期以后的作品中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自觉化。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幽默风格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在他的初期创作中,悲剧性人物与喜剧性人物界限分明,分工明确。从《离婚》开始,其小说在时势变迁的背景之上通过两种处世方式、两种命运模式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与个体之间以及他们自身的种种矛盾的纠结。由此使得小说中那类命运步步下滑的人生类型中内蕴着深沉的时代悲剧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又逐渐生发出喜剧性;而那些喜剧性的人生类型因这种深沉的时代悲剧意识观照也透露出普泛的悲剧性。但在这种普遍的悲剧性中,老舍又在出走或坚守等生命姿态中带着超然的笑声,其幽默艺术因之逐渐形成内在对话性。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文学创作一直受到世界优秀文学的精神滋养,在老舍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中,研究者大多把老舍作为"接受者"来进行研究,着重考察老舍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但是,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广泛影响的作家,老舍作品的影响力也是世界性的,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声称阅读过老舍的作品并深受其影响。在世界文学范围之内,将老舍视为"影响源",有许多有待开掘的学术课题。老舍影响之于勒克莱齐奥文学创作的意义这一论题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恰当的个案。  相似文献   

17.
老舍心仪但丁的《神曲》并以之为标杆,大力提倡“灵的文学”。旗人固有的伦理立场和对宗教的隔膜,使得老舍“灵的文学”的创作实践虽达不到但丁《神曲》的高度,却开拓了现实主义文学罕见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老舍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利用,对老舍与象征主义作品中的象征性意象、情节和主题进行了分析.老舍运用象征善于从本体涵义中自然地引申出深层的象征寓意,作品的象征性总是从现实性中引发出来的,不带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9.
老舍和曹禺独具特色的婚恋择偶标准既是他们女性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和女性真切交往的现实反映。理性使老舍没有在那场刻骨铭心、美好曼妙的初恋失败后走向沉沦,反而坚定务实地寻找适合于自己的人生伴侣并组建起幸福温暖的婚姻家庭。激情使曹禺大胆走出不满意的婚姻,勇敢寻找自己的真爱和归宿,三次婚姻并不代表曹禺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恰是他作为现代文明人,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男女两性婚恋的明证。老舍、曹禺无论是从理论抑或实践都给我们现代人在婚恋择偶方面做出了示范,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对现代中国的贡献也许不简单地限于文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老舍与国民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精神的范畴来自鲁迅等先驱,但老舍自有其独特贡献。老舍的眼睛既是市民的眼睛,又是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眼睛。他眼中的国民精神是全面的、发展的,从简单的善恶对立发展到辩证的交错组合。他笔下国民精神的主流是他舍尽心血描写的大量平凡而又复杂的中间人物。老舍是集传统精神之大成的现代知识分子。他的内心世界与处世态度存在着矛盾,因而他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分子。国民精神具有时代性,当代作家应从老舍的成就和不足中领会出国民精神与当代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