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问》2010,(3)
"闯关东"与"走西口"是对清代从中国内地向西北部与东北边疆长久移民活动的整体概括。从中国历代王朝的历史进程来考察,可以说,这一移民活动,生动地展现出内地与边疆互动与一体的历史变迁。研究这一社会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社会意义,对于现实与未来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北边疆开发与近现代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近代东北边疆的开发,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东北边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化,是同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以至军事的入侵紧密相关的。由于野蛮的侵略背后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正义的抵抗背后有腐败的封建制度,传统的政治斗争史或单纯的经济发展史的体系无法清晰地说明上述边疆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从社会向近现代化文明发展的角度观察历史现象,即把东北边疆近代的开发放到近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可以解释那些复杂的问题。而且从这一角度观察,还应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本文对东北边疆近代开发过程的分期及对每一时期性质的确定,就是建立该价值体系的努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张江华 《社会》2022,42(3):1-30
本文以广西柳州著名的“计氏豢龙传”故事的演化为线索,讨论了明清以来一个居于“内地边疆”地区的家族之变迁。通过正史、地方志、碑刻、族谱等各类史料,梳理出柳州计氏家族通过科举从一个地方土司家族上升为书香门第,在遭遇危机时编制家族叙事与再造风水以重振家声,最终生成一个多民族宗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王朝国家缔造的地方社会空间为家族与宗族这类社会主体提供了能动性的活动场域,而宗族所推动的社会各阶层和族群间的沟通与互动又促进了“内地边疆”地区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人均GDP3000美元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 (地区 )以及国内的上海、广州和深圳三城市人均GDP达到 30 0 0美元前后的大量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揭示出这一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北京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指出未来时期北京面临的机遇和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工商业是该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东北近现代史、东北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对东北北部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东北北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自身发展的严重局限性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东北北部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政治经济活动笔者认为,东北北部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大约在辛亥革命之后至ZO年代初这一段时间。在此之前,虽已经出现了若干民族资本机器工厂和…  相似文献   

6.
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是驻防八旗的重要地区之一.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这一地区驻防八旗及其指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驻防八旗在黑龙江东西部的分布及规模、驻防八旗的内部结构与特征等都作了部署,形成了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的地方政权及其管理形式.黑龙江驻防八旗在清朝前期维护清朝统治、保持边疆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开发和保卫东北边疆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不在于城市 ,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关系到边疆的稳定 ,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孕育和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今天,其性质和功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其数量和规模也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张。据联合国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0%。为此,有许多专家学者,把这种趋势称之为“城市化”,城市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中心图书馆正是城市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城市总体机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广义教育事业的重要领域。同样,城市图书馆并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总是伴随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的。  相似文献   

9.
清代东北居民宗教信仰结构具有多元性,并大致表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清前期为以原生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时期;清中期是东北文化与内地移民文化相互吸收与融合后的多元文化变迁时期;晚清时期外来文化不断渗透而使东北文化多元性达到空前程度.由宗教信仰管窥东北文化变迁原因,自古以来多民族杂居,是其形成区域内多元文化架构的历史因素;与内地移民文化的不断融合.是东北文化变迁的长期因素;晚清东北开埠后外来文化的渗透,是近代东北文化多元性加剧的主要原因.至于东北文化多元变迁的特点,首先是东北传统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西方文化无法完全融入.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4):122-126
元顺帝北走后,元朝留在内地的军事力量还有两大支:一是云南的梁王,二是东北的纳哈出,都依然用元朝的年号,秉承元顺帝的命令、雄踞一方。朱元璋忌惮于蒙古人"斡腹"亡宋的历史教训,于是武力统一了云南。为了加强对云南的统治、明朝首先结束了大理段氏雄踞大理的局面,将段氏迁出云南。同时伴随着大量汉族军民的移入,云南几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儒学的兴起和内地先进技术的传播,云南进入又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完备,是上承蒙元、下启满清的卓有成效的边疆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不在于城市,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关系到边疆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内地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社区服务业,已经和正在内地城市社区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地的社区服务业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地的社区服务业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正朝着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的方向蓬勃发展。结合目前国内社区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对今后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设想谈点看法。内地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特征独特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产生、发展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内城市社区服务,在十几年的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周飞  王环宇 《唐都学刊》2006,22(1):93-97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东北边疆自远古时代起就成为了中原政权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东北疆域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东北疆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中原政权与东北边疆诸族的共同开发和建设下形成并最终确立下来的。  相似文献   

15.
夏至 《今日辽宁》2006,(5):22-24
金秋时节,美丽的丹东迎来了“第二届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的举办。东北东部13个城市的同仁聚首江城,共商发展。从小兴安岭山脉到鸭绿江畔,从三江平原到黄海之滨,13个城市演绎着新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尚潮流,13个兄弟站在创造未来的起点,搭起合作共赢的舞台。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以“友谊、合作、共赢”为主题,以通过在13个市(州)的决策层中形成携手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共识,研究制订整体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工作推进框架,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宗旨。论坛成员城市为通化、白山、延边、吉林、牡丹江、…  相似文献   

16.
赵永忠 《社科纵横》2010,25(3):38-42
城市散杂居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新的焦点。目前,我国城市散杂居民族关系呈现出联动性加强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大部少数民族散杂居于城市的时间短,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与家庭成员暂时分隔,民族地区通信、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善,民族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方面。这种联动性主要有农村与城市的联动,内地与边疆的流动,不同城市之间的联动,国内与国外联动等四方面。这种联动性还对城市散杂居民族关系造成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构建城市散杂居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至清末,到东北北部地区的关内移民日益增多,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筚路篮缕、胼手胝足的艰辛劳动,改变了这里极其落后的面貌。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增进了与关内地区的经济联系,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商品市场。清末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兴起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形成了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工商业发展的格局。民族资本、华侨资本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在若干行业出现了民族资本厂家。东北北部地区民族资本是在东北北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既区别于外国资本、又区别军阀官僚资本的一种资本形态,是不具有垄断性的自由资本。所谓“商办”企业就是民族资本,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支配下 ,甘肃省城乡经济关联度低 ,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负集聚效应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慢 ,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拉大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 ,应借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经验 ,推动城乡产业战略转型 ,改进资源型工业城市的负集聚效应 ;应处理好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 ;应结合县级行政区划改革 ,以县域工业化为重点 ,以工业资本和模式改造农业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地区近代社会的基础是有清一代所奠定的。黑龙江是我国东北边疆各族人民世代劳动、生息的地方,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就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先后有 、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在此建立过封建政权,但是都没有不间断地延续下来。清代流人开发黑龙江,特别是流民反封禁斗争,使这一地区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 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后方,独占东北特产资源,防止满族汉化以维持其军事统治力量,曾一度对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实行封禁,不准汉族人民移居开发。康熙七年(1668)停止施行辽东招民例。二十年(1681)又将…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演变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给东北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均衡发展"战略为东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时期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趋于缓慢;"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给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促进东北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