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李由  罗结 《科学咨询》2004,(13):33-35
银企关系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维持交易而进行的一系列契约的连接,经典经济学理论说明,市场化的银企关系是最有效率的契约形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银行信贷契约行为的分析,认为我国的银企关系契约具有不完备性与非市场化的特点,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的实行,商业银行信贷契约行为必将逐步市场化,其信贷契约行为将过渡到以预期收益最大化,保证信贷行为将由"指令性行为"向"形式契约行为"转变,再向"实质契约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2.
<正> 一、新型的银企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 新型的银企关系应是专业银行商业化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共同运作的平等互利、共兴共荣、互相推动的市场主体之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原则指导下的商业行为关系。 1.新型的银企关系是资金买卖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企双方部以商品经营者的身份出现,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各自经营的目标。资金买卖将从单一的信用借贷向多元化方向转化,抵押贷款等特殊形式将有较大的发展。资金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市场配置资源将主要借助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流动、组合而实现。商业银行和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就不可能回避资金买卖关系。承认和完善银企之间  相似文献   

3.
秦怡 《管理科学文摘》2010,(13):244-245
19世纪初梅因提出了“从身份到契约”的命题,将人们的视角从关注身份等级制度转移到关注自由平等地签订契约上来,契约即是公正,契约自由原则被誉为民法领域三大支柱原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契约当事人的强弱主体“身份”差别不能忽视,法律对弱势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而是完成契约自由原则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王晓博  刘伟  辛飞飞 《管理科学》2015,28(5):116-128
利用中国内地与香港在应对外部冲击时所表现出的较强的同步性,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选取2002年至2013年中国内地和香港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样本,将2006年香港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作为外生变量,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别从信贷行为、资产结构和自有资本3个方面实证检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并不会引发商业银行的过度信贷,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商业银行的过度信贷行为,且这种抑制作用对小银行更加明显;没有显著的证据表明存款保险制度会激励商业银行持有高风险资产组合;存款保险制度会促使商业银行减持资本缓冲。在当前的银行监管体制下,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影响已由过去的资产业务转向负债业务,并进一步提出采取风险最小化型的职能定位以及加快向风险为本适度灵活的监管体系转变等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对于中国明确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影响的具体形式、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楠 《管理科学文摘》2010,(23):267-268
“绿色信贷”是近年来由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本文拟从“绿色信贷”的产生背景开始,系统地阐述“绿色信贷”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商业银行角度探讨绿色信贷政策的必要性,并对实施绿色信贷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分别从政策方面和商业银行自身方面提出建议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信贷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进行扩张的商业银行,会考虑绿色信贷是否对其业绩产生影响,以国家两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范围内27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银行经营绩效。再运用2016—2020年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贷款余额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正向的促进效应。即随着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覆盖面越广、占比越重、贷款越多,其经营绩效会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7.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组织心理契约违背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组织心理契约违背与管理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对512位组织管理者进行定量研究和结构方差验证,结论如下:1.组织对管理者的心理契约由三维结构构成,分别是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管理型心理契约,其中管理型心理契约是组织与一般员工之间所不具备的心理契约形式,体现了组织与管理者之间的一种特异关系;2.组织的管理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管理者退出和忽略行为增加,组织忠诚和呼吁行为减少;组织的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管理者退出行为增加和呼吁行为减少;组织的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管理者忽略行为减少.3.管理型心理契约和交易型心理契约是管理者更加关注的两种心理契约形式,而对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正> 金融不良资产有多少?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有一个长期以来难以解开的“钱”结,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资金由财政拨款转为银行贷款,经济体制已经转轨,但一些企业吃银行资金“大锅饭”的观念还没有转变,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银行必须刁;断地为企业输血,企业缺资金理直气壮地向银行要,把对资金的需求建立在对银行的依赖上,“敢借、敢花、敢不还”,反正都是国家的钱。随着新型银企关系逐步建立,银企间“亲兄弟、明算帐”时,麻烦就来了,当今国有企业明亏、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是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 ,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它不是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 ,更不是将企业债务一笔勾销 ,而是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 ,是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估计此项政策可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一、债转股 ,决不是企业的“免费午餐”随着华融、长城、东方等三家新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及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水泥厂、上海焦化、宝钢梅山“债权转股权”合…  相似文献   

11.
朱焰 《决策与信息》2013,(12):285-285
本文以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站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角度,有针对性地从调整信贷结构、调整盈利方式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三方面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将给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带来更大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2.
李萍 《管理科学文摘》2009,(29):361-362
抵押和质押是一种重要的信贷担保手段,设定抵质押将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和还款意愿,从而降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银行资产损失。伴随抵质押物贷款的增长,抵质押物(简称“押品”)管理正在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新课题。但是,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现状来看,押品管理各个环节仍有薄弱之处。本文将对当前商业银行押品管理的特点及普遍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阐述,寻求押品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产生了可观的节能效益,体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然而,我国的节能服务企业大多为自负盈亏的中小服务企业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基于此,本文从中小节能服务企业与银行的长期重复借贷合作关系出发,针对节能服务企业贷款过程中所存在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引入银行贷款额度不足带来的潜在收益分享系数以设计激励机制,建立了中小节能服务企业与银行双边道德风险下长期关系契约规划模型,分析了银企关系契约下贴现因子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论证了银行与中小节能服务企业建立长期关系契约的可行性,银行应通过关系契约与中小节能服务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基于服务企业承诺的激励机制将有效提高节能服务企业服务效益,进而增加自身的投资效益,实现银企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进行了多次探索。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逐年增加,但眼观发达国家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之后,商业银行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危机,此现象表明,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可能会缩小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尤其是针对中小商业银行更可能出现了夹缝中求生存的现象。本文主要讲述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以及带来的机遇,并且提出几点中小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效益 ,必须转变经营服务观念 ,变间接服务为直接服务 ,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机制来实现。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看 ,实行客户经理制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通过客户经理制把为企业服务的职能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去 ,达到银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促进银企双方效益共同提高。一、客户经理制度的核心理念客户经理制度是银行在内部培训和聘用一批专业的金融产品营销人员 ,通过他们向客户全面营销银行的所有金融产品和服务 ,全面负责客户的所有事务 ,从而形成介于银行内部作业、管理体系和银行客户之间的桥…  相似文献   

16.
经济     
《决策与信息》2005,(6):77-78
我国提前实现“十五”GDP指标;长三角投资增长实现理性回归;解决股市五大问题;商业银行联手打造信贷新模式;120家城市商业银行将进行资本重组;房地产营业税优惠政策有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博弈论的知识和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行为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笔者将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银行"惜贷"行为进行分析。针对现阶段影子银行泛滥的新问题,将"机会成本"引入博弈模型,分析2013年"钱荒"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将“5S”管理引入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将明显改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护理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模式中,要用“5S”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并逐步将“5S”理念从形式向行动,再由行动向习惯转变,以此促进实训环境的全新转变,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供应链融资下,供应链收益分配系数影响着供应链融资下的中小企业信贷筛选机制,本文引入该变量,建立多阶段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通过拉格朗日函数求解商业银行的最优信贷契约。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方论证供应链融资下的多阶段的三方博弈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组织结构和雇佣关系由传统的终生雇佣制度向合同制企业员工关系的转变和员工工作机会的增加,高离职率随之产生。造成企业员工离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员工心理契约的违背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企业中,区别于文字性契约的隐性心理契约已经成为企业与员工之间非常重要的联系。心理契约最早出现于20世纪组织心理学家阿齐里斯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工作契约"来描述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一种隐性的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随后莫里森等人把心理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