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中介组织的基本属性是由组织设立目的、职能及权力属性所决定的。社会中介组织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行为表明,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社会中介组织的公共性属性昭示:社会中介组织的核心价值理念应包括责任、人道、效率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体.中国古代史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在史书中设置了专传、合传、类传等传记形式,用以反映历史人物的这一多样性特点,并从不同侧面认识到他们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而阐述了评论历史人物的社会意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主要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 ,是作为文化符号出现的 ,是众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试图通过对变态的男性社会中男人性的压抑、退化及其性与爱的背离来表现城市文明对生命个体的压抑以及作家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文章认为贾平凹笔下性描写引起读者误读的原因在于文本中通过符号建立起来的意义体系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经济关系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利益关系.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是利益关系的本质形态,它决定并影响着利益关系的一切具体形式.在一定社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多元、稳定的利益体系通过利益的合理分配构成一个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旧的利益体系及其格局会不断被解构,原有的均衡会逐渐被打破,从而形成利益体系的新格局.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旧的利益均衡经过新的利益不均衡直到重建利益均衡的过程,与此同时,围绕利益和权力的分配,政治系统也必然要经历一个超越旧的稳定状态直到重建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从动态的意义上可以认为,利益冲突的生成与消解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本质规定性.政治稳定的本质规定性体现的是旧的利益秩序的解体和新的利益秩序的重建过程;强调的是理性地认知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益分化的客观现实,并以理性认知为基础寻求利益冲突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具有多重性,主要包括劳动本质、社会关系本质和共同体本质;人的多重本质均具有动态发展性,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制度系统的日益完善而不断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趋进。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的多重本质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其就业极化和收入极化效应使相当一部分人面临丧失劳动机会、严重社会区隔以及落入“第四世界”而被排除在共同体之外的风险。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社会制度系统进行新的适应性变革,特别是主导性思想观念的创新、产权制度的完善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人类语言的本质问题似乎是语言研究的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不少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曾通过对比人类语言与动物交际系统的区别,探讨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交际系统的一些内部结构特征。本文通过总结Bickerton(1995)的有关阐述,讨论人类语言与动物交际系统的本质区别。笔者认为,人类语言的复杂性是任何动物交际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其中句法(syntax)是人类语言所特有的结构体系,它体现了“人类语言的核心”,是“人脑的一种内部机制”(Bickerton1995)。至于人类语言(句法)的起源,需要我们去探求的方面还很多。目前,句法的起源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现代社会理论事实上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对马克思的现代化运动历史任务的全面把握,不仅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而且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唯物史观的诘难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它的误读、错解甚至歪曲.在当代.重新阐释和正确理解唯物史观需要借鉴现代科学理论成果.复杂性理论为重新阐释和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和方式.从整体论出发,在自然一人一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中阐明社会历史的实践生成性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决定性作用是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以复杂性思维方式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辩证决定论,不仅有助于有力回应经济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责难,也有助于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9.
青年马克思对卫生健康问题的关注是对资本主义病变的初步探察,其中折射出对劳动者的关切及为贫苦大众争取权利的理论初衷;呈现出反对设计论和神创论的自然观,主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的理论品质;蕴涵着从劳动人民身体状况出发思考疾病与健康关系本质的理论火花。凸显了青年马克思开启思想探索时的认知水平和理论高度,这种逐渐形成的科学认知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体现了通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发展脉络,联结着马克思后来科学理论的最初环节,也是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准备和理论特征的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表征性解释的释义①所谓表征性解释(symptomatic interpretation),是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讨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时提出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鉴赏性解释(appreciative interpretation)。②在卡勒看来,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对于作品的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之不"老"
作为生物人之"老"与作为社会人之"老"有着本质区别。在汉语言体系中,"老"有两种基本涵义:其一,指向生物人意义上的人的生理机能方面的发展状态,如年纪大、老年、晚年、死等;其二,指向社会人意义上的发展过程及完善程度,如历时长久、陈旧、富有经验、尊称等。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内对于"目的"的困惑是个瓶颈问题,并困扰着包括教育学专业领域内的人在内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问题的把握和实践行为.本文从教育学的专业立场出发,对教育学学科历史上诸多的"目的"论进行了一个尝试性的廓清,梳理出教育学自身的专业立场,以便对当前诸多的教育实践问题的处理和把握提供理论资鉴. 相似文献
13.
(原编者按)将涂尔干和默顿的失范理论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是,失范防止失范。这种不一致表明,这两位理论家不可能用失范指称同一现象,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两位理论家的假设与取向,特别是偏差的本体论地位、它在社会保险中的扮演的角色、偏差作为常态的意义、危机的本质、偏差与失范两者的形式关系、理论思考同常识推论之间的类似性。涂尔干的理论出发与其说类似于美国功能主义,毋宁说是更类似于社会标签理论、常人方法学和当代的社会问题理论,默顿的理论则表现为涂干所讲的仪式性的预防失范实践的一项经验例证。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通过对革命形势的诊断和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批判,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在于其革命的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基本理论旨趣,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有着重大而现实的理论意义.但反思地看,他只是在知识论路向上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归并到了黑格尔哲学中,从而错失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此,必须首先全面地申说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而相联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革命,卢卡奇的这一思想方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认识模式表现在科学方法上,即系统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科学发现也是一个复杂系统,无疑系统方法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原则(综合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结构原则和反馈原则)启发思维,为科学发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执政——试对我国人民政协理论的一个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这是毫无疑义的,也是符合宪法精神和宪法规定的.但把中国共产党说成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唯一执政党是缺乏宪法依据的.这样的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不符合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本文回顾总结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联合政府思想的宝贵历史遗产,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发扬这一重要思想.要赋予"领导党"新的内容,即领导全国人民(包括领导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执政党;要重新认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涵义,即参与执政的党.只有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政府,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意义,才能真正体现新时期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空前广泛性和包容性,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民主的党、进步的党、开放的党,一个与时俱进、拙政为民、天下为公的党. 相似文献
17.
答失蛮诗人萨都剌生活在宗教繁荣的元代的后期,与道教徒交游甚广,在其作品中多有涉道诗词.它反映了蒙元统治者所采取的包容并蓄的宗教政策,道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文化特征,道教与元皇室和社会各阶层的互动关系.这些涉道诗词,无疑属于道教文学的范畴.其在语言特征上,尤为蕴涵着道教文化的符号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多利莫尔文化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纳森·多利莫尔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史家和社会学家,作为英国"文化唯物论"的重要开创者和积极实践者,多利莫尔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强调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政治、文学与权力、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重复杂关系,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这也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学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并对我们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异化的产生和消除,以及社会异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个人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中才能获得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从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提炼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纬度上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而且这些理论中蕴含的社会价值批判纬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