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缓解老年患者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肢体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未给予镇痛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抑郁与焦虑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及NRS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肢体疼痛患者在运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异常心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25例食管癌中老年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63例,在给予常觌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其异常心理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和护理干预;对照组62例,只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干预组的异常心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和心理指导是解除老年食管癌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3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护理前后患者均行洼田氏饮水试验,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或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对促进吞咽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烧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针对135例老年烧伤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根据其主要心理特征实施护理。结果由于针对患者心理反应类型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老年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此类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精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行为、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对150例非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取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合理膳食,戒烟、酒,适量运动及出院随访等措施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程度、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的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结肠透析治疗患者中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行结肠透析的患者90例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6%,远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4.050,P0.05;透析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为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治疗患者术后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骨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的影响。方法将232例干部保健门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和口服维生素D咀嚼片等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3个月。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还进行健康教育、改善环境、腰背肌训练、步行训练、支具、卧床休息、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观察镇痛效果及患者睡眠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患者,其中耳鸣51例;对照组69例患者,其中耳鸣46例。两组均口服耳聋左慈丸,耳后注射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声频共振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即精神心理护理疗法。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天患者心理状态、听力变化及耳鸣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和耳鸣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已确诊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12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术中护理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4例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因肝硬化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所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术后血流速、血流量以及门静脉内径。结果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76%与96%,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差异(P 0. 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之中,不仅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6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观察组)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治疗依从性,并随机抽取既往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治疗依从性评分(adherence rating score,ARS)和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A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前者复发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结论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ARS评分量表作为评估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有效工具,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相关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康复护理模式。密切观察两组的肢体运动、生活自理的能力、采用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表(FMA)评分干预前后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护理新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治疗也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就医体验均得到了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汉中市3201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GQOL-74量表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都高于对照组,总分为79.77±8.27分远大于对照组的71.33±8.29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96.7%也远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明显(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行结肠镜检查中一站式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行结肠检查患者100例,按照检查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视觉模拟评分( VAS)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进行评分。观察组检查中优化流程,首诊负责制,从接诊到宣教、进行诊疗全程对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社会全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焦虑及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结论“一站式”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行内镜诊疗的焦虑状态,缓解疼痛程度,增强患者自信心,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及老年患者内镜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住院老年患者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盲选方式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例数、在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住院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住院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对治疗产生的不利影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锁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较对照组少(P<0.01),观察组患者相关的并发症减少,且满意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规范了护理流程,保证了各项治疗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适性对老年患者围胃镜检查期心理情绪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镜诊治中心接受胃镜检查老年患者81例,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舒适性护理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胃镜检查常规护理,舒适性护理组另行舒适性护理,内容包括:胃镜检查前访视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胃镜检查舒适性操作和心理支持干预。胃镜检查前后评估他们的心理情绪指标( SCL-90量表)。结果两组患者胃镜检查前SCL-90量表各类评分指标分布接近( P>0.05),胃镜检查后,舒适性护理组SCL-90量表各类评分指标均明显好于胃镜检查前及对照组同期结果( P<0.01,P<0.05)。结论舒适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术后心理情绪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同样的治疗用药方案,仅是护理方案不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休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和饮食方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及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血压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士幸福感的提升结合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提升护士幸福感后的优质护理,包括减轻护士工作量、完善奖励制度以及增加绩效水准等。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缺损情况(CSS)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FMA,ADL及CSS评分差异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护士幸福感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941,5. 579,P 0. 05);观察组患者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 031,P 0. 05);观察组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 833,P 0. 05);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549,P 0. 05)。结论护士在提升了幸福感后,对患者的护理热情提高,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