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庙在中国古代是王朝家天下的象征,蕴藏着皇帝的龙脉和龙气,摧毁太庙就是亡国的表现。历朝历代,只要城头变换大王旗,新上台的统治者一定要下令将太庙烧毁。不仅意味着旧王朝被彻底推翻,而且精神支柱也被摧毁。  相似文献   

2.
物有物形,龙有龙脉,古时常将绵亘起伏的山脉比为龙脉,凡龙脉之地必为吉祥兴盛之地,北京是千古帝王之都,当为龙脉之地。北京的龙脉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风水·龙脉及其它李固阳“死人本身能够影响活人”,大概曾是人类的普遍观念,似乎也是一切宗教的思想基础,西方至少尚有所谓“灵魂学”。在中国,这类思想的表现又自有其传统特色。最近读了明清之际一部野史,引起了上述想法;同时又记起了1939年冬听到的与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4.
金代词人群体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我国东北境内的女真族(亦称“女直”)所建立的金王朝,公元1115年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经过十年征战,于1125年灭辽,臣服了西夏。接着又逐鹿中原,于1126年扫灭了北宋,成为统治北中国的强大的政权。这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历九帝,长达一百二十年,拥有北中国辽阔的疆土,文化上也多有建树。但是,目前对这个王朝的研究,无论哪个方面都是不够的。以词学研究而论,在“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史上,金词从总体上确实比不上两宋词,至少词作的数量就比不上。  相似文献   

5.
郑玄经学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玄经学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史上影响非常深远。今天如果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特有的经学形态,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容忽视:一是郑玄通学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王朝政治的实际导向有关,二是郑玄经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王朝的政治统治问题,三是郑玄经学笃信谶纬,由于清代学者的回护,这个问题变得有点模糊了,现在需要重新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看过电视剧《朱元璋》的人都知道,处在权力中心的人必然要被诤言与谗言所包围。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刘基看着宰相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告老还乡时提醒皇上此人心怀叵测,反相毕露,如不反则天下之大幸也!不料此话被胡惟庸的耳目听见。他得知后便处心积虑要置刘基于死地而后快。因而当他听说刘基的儿子为父辈买了块坟地后,就假作痛心地对皇上说,刘基看到一块龙脉之地,便强迫当地百姓卖给他。  相似文献   

7.
秦岭为古代人类智慧活动搭建了天然平台。从远古社会到文明时代都在这里留下了中国古人类上百万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遗迹。秦岭地区的山山水水为历代名将搭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平台。从姜子牙秦岭北麓蟠溪垂钓到卢藏用隐居终南山,“终南捷径”为人称道,秦岭山区成为隐士取官的通途。秦岭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衍生之地,历来有“立儒、生道、融佛”之说。秦岭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不仅是中国地理意义上的龙脉,而且是名符其实的文化意义上的龙脉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许多文史论文和专著中,都称呼中国的封建朝代为“王朝”,如汉王朝、唐王朝、明王朝、清王朝等。其实,“王朝”一说并不合乎中国的封建国家体制和我国史家著述的传统。 众所周知,中国从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开始,就建立了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政府。皇权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这种封建君主专制随着历史的发展愈益强化起来,到了明清两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了颜色,有“正色”与“间色”之分,历代王朝也都有崇尚的颜色。颜色在中国古代的礼俗中有着明尊卑,别贵贱的作用,从中显示了古代人们礼俗观念形成和演变一些潜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两千一百多年前,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初步统一的封建国家,这就是秦始皇领导建立的秦王朝。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然而,这样一个颇有新兴阶级革命朝气的王朝,在统一中国之后不久就灭亡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是怎样发生的? 历代的孔孟之徒,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大量的谎言。他们把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统统归罪于秦始皇,归罪于秦始皇的法家路线。这全然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9,(6):4-6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历时210年,而汉武帝一人就独占了55年,他统治的时期又是西汉王朝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一条农牧分界线绵延于中国西北地区,由这里将中国分隔成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农耕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这里也就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接触与碰撞的交汇点,从而使西北地区对历代中原王朝具有非常重要的边防与国家安全的意义。从周朝开始,历秦、汉、隋、唐,各中原王朝为保障自身安全,在西北地区开疆拓土,遂使这里成为汉唐都畿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安全屏障。可以说,西北繁荣与否关乎天下,而西北安危亦于天下安危有莫大之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成一脉,在此语境中形成的翻译思想也就独具特色。从文化视角考察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其主要特点有三:儒学色彩浓厚;强调实践技能;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紧密相关。关注中国传统翻译思想自身的发展和特点,将有助于建立适合本土文化的翻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简论王朝危机与文化思想活跃徐跃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文化思想活跃时期,这就是先秦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明末清初和“五·四”时期。这几个文化思想活跃的时期,大都发生在王朝的衰落与崩溃之时,而在一些王朝的盛世,社会经济结构稳定,王权巩固,其文化思想反而缺乏生...  相似文献   

15.
会稽山是一座开创了中国王朝历史的名山;秦始皇南巡会稽山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秦《会稽刻石》有其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王朝时期,儒家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具有非常显著的开放性;具有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征。唐王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交流,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在内的"儒家文化圈"得到确立和基本巩固。"儒家文化圈"因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具有对和谐的传统追求,在当代现实中仍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华人移居泰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自泰国建立起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以来,就有第一批中国人移居泰国。此后,华人移居泰国从没有间断过。在与泰族人几百年的和平友好相处中,华人把中国文化带入泰国,给当地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泰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染,尤其表现在文学、建筑艺术、宗教、医药学、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中国文化能够在泰国传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华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魅力,其次是因为泰民族具有包容外来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8.
省略功能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略"是指存在于表这活动中的局部性的有内容无形式现象.过去人们将省略的功能仅仅归结于简洁语辞,这一认识与事实不符.其实省略至少具备以下六种功能,即简洁辞面;顺畅语脉;渲染气氛;突出关键;创造美感;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19.
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起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王朝对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对中国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与分析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此即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之下,又存在着大区的核心区以及高层、中层、低层政区的核心区等不同层级的核心区;王朝国家即通过控制不同层级的核心区,以实现对帝国疆域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