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海明威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后来在远海中总算钓到一条马林鱼.他奋力与之交战两天两夜,终于把马林鱼杀死并用绳索将它捆在船边.但在返航途中,死马林鱼不断遭到鲨鱼群的袭击,老人奋力拼搏.等他回到岸边时,那条马林鱼已被鲨鱼啃得只剩下一具骨架了.越是想逃避命中注定的不幸,就越是无法逃避这一不幸.这让我们自然而然联起到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俄狄浦斯得到了神示:他将杀父娶母.恐吓之下,他不敢再回到科任托斯的父母身边,然而在流浪的途中他杀死了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却还是他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作家间连科的《年月日》(登载于《小说选刊》1997年第4期)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非同一时代、同一国度的作品,但却共同抒写了人类与自然、灾难及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抗争精神,但由于各自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抗争精神又具有民族文化的某种蕴涵。一、抗争精神与悲剧美《老人与海》写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出海84天捕不到鱼,第85天他在远海捕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三天两夜的较量,他杀死大鱼,但在返航途中却遭到群鲨的进攻,它们与老人抢夺大鱼,老人虽奋力打杀,却无济于事,等返回码头,马林鱼已被劫掠一空,…  相似文献   

3.
王霞 《学术探索》2013,(10):76-8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圣地亚哥尊重自然,将自然界中的鸟、鱼等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人的能耐和尊严,他又要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在《白鲸》中,埃哈伯对自然的态度是完全负面的,他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并且捕杀白鲸.从圣地亚哥和埃哈伯的结局来看,他们都是失败者,都体现出自然对人的惩罚.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两人悲剧结局的差异源于对自然态度的差异,埃哈伯执迷不悟,而圣地亚哥后悔并反思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欲望的无限扩大,精神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的一个崭新视角登上了文学批评的舞台。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中存在着的种种"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其中包括人们对待老人的冷漠态度、情侣间的"面和心异"以及游戏人生的颓废伦理等。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这些"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将为我们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新型社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细致地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近年来,国外海明威研究已引入生态批评的视角,开始研究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美丽的大自然进行了赞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形成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他从关注自然的价值到关注自然本体,实现了从自然价值论到自然本体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拉波夫的口头叙事结构理论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进行划分,通过对不同部分的对话和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证明在客观而极度简洁的叙事状态下,运用特殊的叙述结构,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海明威式的英雄,即故事中的老人,并且用三个典型的人物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不同年龄阶层人们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一直认为男性在其作品中永远处于统治地位,女性则是"没有话语权利的傀儡",是男性世界的陪衬。然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海明威超越了男性作家的狭隘视野去体验、洞察女性的苦难,并不断反思以父权文化为主的人类社会应该如何解决生存、生态困境。他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关系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以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着重从焦虑视角出发分析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旨在将传统的《老人与海》研究中主要围绕作品主人公的观点进行的文本分析转向主人公本人,尤其是触及其内心领域,以期还原圣地亚哥这一外强中干硬汉形象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王景爱 《南方论刊》2022,(7):43-45+48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近年来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依据已有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法从农村空巢老人概念界定、农村空巢老人产生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整理,发现当前学者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研究存在农村空巢老人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学科研究视角单一、缺乏老人视角及研究内容上缺乏对性别的分类研究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两个主要部分,它们的内涵与任务各不相同,但这两大建设却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民生质量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解决又反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含重大的民生意蕴,从民生视角分析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寻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玉平  牛磊 《齐鲁学刊》2006,4(6):152-154
行政发展是衡量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与否的重要参照系。在政治系统内,政府职能的转变构成了行政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中国行政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背景下,逐步推进行政管理理念的服务化、手段的信息化、过程的法制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遏制党内腐败要从健全政治制度入手.本文从加强权力互相制约和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等角度,阐明其对增强党的反腐能力的影响,指明把权力监督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徐燕斌 《兰州学刊》2006,(12):108-110
“礼”是古人取法天地而创设的一套理想的人间秩序,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精神的追求。礼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对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我国催生乡村城市化道路以来 ,学术界对“乡村城市化”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定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乡村城市化”的众多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 ,这对正确认识、辩证理解和深化推进我国的乡村城市化道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是源于传统网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MOOC用户的准确建模是实现个性化MOOC教学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探讨了MOOC用户模型的内涵,建模要求,重点讨论了贝叶斯网络技术在用户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詹明安  刘晨雨 《学术探索》2004,(12):112-115
高校扩招在拉动内需、缓解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几年后却造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矛盾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短期和长期措施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双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75-76,88
本文试从《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的反语讽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在深化犯罪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敬煊  屠静芬 《江汉论坛》2001,60(12):79-81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9.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大科学、大实践也是现时代精神,它们的形成和出现既深刻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内在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催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点来看,全球化同样也是现时代精神,它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大力强化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刘哲  王晓东 《阴山学刊》2007,21(1):84-87
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我区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通过阐述现阶段我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并作了简要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并为今后残疾人体育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