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西藏的女活佛,很多人以为只有羊卓雍雪山湖边的桑丁·多吉帕姆,或者以她为模特。其实,在这片全民信佛、教派林立的土地上,女活佛决非一个,例如拉萨河下游南岸的香色寺里,就出过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仁增·曲尼旺姆。  相似文献   

2.
于嘉庆十八年(1813)十一月二十九日四世哲布尊丹巴罗不藏图巴坦旺舒克在五台山圆寂。清朝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中规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必须在西藏平民中选取,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因此,喀尔喀按照清朝规定,派人赴西藏寻找其转世灵童,于嘉庆二十一年通过金瓶掣签选定了第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并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接回至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库伦坐床,成为第五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转世及其迎取经历,反映了清代自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转世到西藏以后喀尔喀为迎请哲布尊丹巴转世灵童而付出的艰辛和经济负担,以及清廷在喀尔喀推行政教分离政策的坚定不移。本文对此全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研究,借以揭示清朝对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其转世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转世对喀尔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三辈章嘉呼图克图及其创制的满文经咒新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呼图克图是清代备受中央朝廷尊崇的藏传佛教四大活佛之一,与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相提并论,分管京城与内蒙地区的宗教事务,尤其第三辈章嘉活佛若必多吉,才学过人,又一直在中央朝廷供职,直接参与过许多民族、宗教问题的解决,于当时无疑是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在政治、宗教、艺术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其中满文经咒新字的创制,在文化史上更是一项伟大的贡献。 从满文的创制、改进和使用,至清王朝的灭亡,三百年历史中,满文有过辉煌的历史,曾一度为清朝的“国书”,通行于国际。  相似文献   

4.
天上的菊美     
“阿爸……阿爸……”菊美多吉的小儿子曲扎一边追着吉普车奔跑,一边大声的呼唤。银幕中,菊美多吉与儿子的短暂相聚,竟成永别;银幕外,不知有多少观众在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  相似文献   

5.
鄂萨尔呼图克图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驻京呼图克图,乾隆五十一年(1786)乾隆皇帝钦定驻京喇嘛班次时,鄂萨尔呼图克图赫然在列。但鄂萨尔呼图克图系何地何寺的活佛及其详细情况目前尚无说法。笔者查证有关史料,认为鄂萨尔呼图克图应是乾隆年间曾任北京雍和宫堪布等要职的班智达堪布桑吉俄色。堪布桑吉俄色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被任命为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总堪布,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命出任四川广法寺堪布,乾隆四十五年(1780)调入北京任雍和宫堪布等职。乾隆五十一年(1786)因成绩卓著被封为"墨尔根诺们汗"。无论从名号上看,还是从身份、任职时间上看,堪布桑吉俄色应是驻京鄂萨尔呼图克图。  相似文献   

6.
自16世纪以后,黄教在喀尔喀蒙古广泛传播,至17世纪中叶,由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在喀尔喀蒙古左翼土谢图汗家中转生,黄教在喀尔喀蒙古民众中拥有了难以消除的精神影响力。唯其如此,在喀尔喀与卫拉特抗争、噶尔丹入侵喀尔喀以及喀尔喀归顺清朝等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这位呼图克图在喀尔喀蒙古的强有力世俗君主土谢图汗家中的转世,致使他的宗教权威更转化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因而清朝在政治上也采取了对呼图克图的各  相似文献   

7.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 铁龙年 庚辰) 年初,章嘉·若必多吉离拉萨回北京。抵达北京时,乾隆帝出寝宫院门迎接,并按满族的礼节,与章嘉·若必多吉行抱见礼,互致问侯,并献哈达。章嘉·若必多吉向乾隆帝详细奏报西藏情形,乾隆帝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8.
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具体为哪8位?目前存在不同说法,文章依据<钦定理藩部则例>等有关文献记载,认为驻京八大呼图克图应该是章嘉、噶勒丹锡哷图、敏珠尔、济隆、那木喀、阿嘉、拉果、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文章并叙述了驻京八大呼图克图的主要事迹、职责、历史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他们不忘国恩,忠于职守,辅政弘教,护国利民的历史功绩,以及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增进文化交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中的关公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羽进入藏传佛教庞大的神灵体系之中,是内地与藏族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产物,也说明了文化交流的多层次性。本文拟对章嘉·若必多吉、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洛桑慈成等人文集中有关关公的祭祀文献,予以简要介绍并作初步探讨。 一、章嘉·若必多吉与关公 第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是清代藏传佛教的著名高僧,曾被清朝封为国师。在其《文集》中有一篇祭祀关公的短文,即名为《关老爷之祈供法》。短文先扼要地讲述了煨桑祭祀仪轨,提到了煨桑用物、煨桑者应有的心态、所使用的咒语和手印等,其后便是对关老爷的祈祷用语,现简译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玮 《中国藏学》2012,(1):86-93
色科寺地处青海省大通县,历史上是青海和西藏咽喉的佛教兴盛之地和重镇及藏蒙汉三大文化交汇之地。其寺主活佛敏珠尔系清代青海驻京七大呼图克图之一,且为右翼头班,其地位仅次于章嘉呼图克图。文章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对该活佛系统的由来和一至九世的生平作了较为全面的考释。  相似文献   

11.
土呷 《中国藏学》2012,(1):81-85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实物印章的考证与梳理,对"帕巴拉"活佛和"呼图克图"名称的来源及含义进行了说明,并清晰地勾勒出昌都帕巴拉从"活佛"到"那门汗"(诺门罕)再到"呼图克图"职衔的大致沿革过程。这不仅对全面了解活佛转世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意义,而且对现实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西藏人民和平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格达·呼图克图,今年已经遇难三十一年了。川西北的各族人民深情地怀念着他,并且传颂着他热爱中国共产党,支援红军北上抗日,以及他为党、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而捐躯的可歌可泣的往事。格达·呼图克图于1903年诞生在一个贫苦农家,后为四川省甘孜县白利喇嘛寺的活佛。他作风俭朴,为人公正廉明,能够体贴群众疾苦,经常以寺中所得的布施资助贫苦藏民,热心为群众治病,收容孤儿难民,深受人们爱戴和尊敬。格达对巾国共产党的认识是从红军长征经过川  相似文献   

13.
佛光普照的雪域高原,一片离太阳最近的神秘沃土,孕育了俄珠多吉的艺术和他曲折的人生。这位时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的著名藏族第一代指挥家兼作曲家,其成就蜚声海内外,其经历也富于浓浓的传奇色彩。爷爷和父亲者是喇嘛。但俄珠多吉却无兴趣子承父业1944年,俄珠多吉降生于西藏日喀则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爷爷和父亲是藏传佛教宁玛教的喇嘛。这是一个父子传承的教派,而俄珠多吉却无兴趣子承父业。俄珠的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望子成龙,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培养官员的日喀则班禅学校学习,跟班禅学校的喇嘛老师学习经文,指望他日后能做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满蒙藏文档案文献和传记史料,对满藏最早建立互使关系起过重要作用的唐古特籍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1646)的名号、法号及其历史事迹等作一考察.他与蒙古鄂尔多斯部首领关系密切,在拉萨获"国师"及"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号,以熟悉蒙古喀尔喀、准噶尔和藏区等地政治形势、文化、生活习惯等有利条件,毕生致力于增进这些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加强藏满政治和文化交流起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来函照登     
中国藏学杂志社编辑部: 《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刊登的《西藏上层反动派策划的叛乱是怎样发生的》一文中,有(第12页第8行)“……宁静寺解放委员会主任、头人普巴本·泽旺多吉率六十余人……”;(第19页第10行)“普巴本·泽旺多吉(泽旺江村),芒康(宁静)宗头人……”的记述,其中的人名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于超 《中国藏学》2023,(4):72-81+213
以金瓶掣签的形式进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和章嘉等重要呼图克图转世灵童的认定,是清中央政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的一项历史定制。为配合金瓶掣签制度的实施,乾隆皇帝特命造办处制作两只金奔巴瓶,分别存放于西藏大昭寺和北京雍和宫。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在寻访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额尔德尼班第达呼图克图转世灵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为舞弊事件,致使清中央政府以“国家意志”查证舞弊事件,并力促金瓶掣签制度在北京雍和宫完成初次实践。文章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乾隆皇帝对舞弊事件的回应,分析了初掣实践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16 42年 ,在拉萨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甘丹颇章” ,藏传佛教格鲁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教权力 ,成为满清中央王朝在西藏地方的代言者。从某种程度上 ,为了自身教权利益 ,以宗喀巴大师主张效仿萨迦派和帕木竹巴派 ,一头钻进政教合一制度。拉萨四大“林”就是在这种制度上相继应运而生 ,成为格鲁派在拉萨除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外重要的四座政教并轨大寺庙。本文就四大“林”的成因及其各呼图克图如何领受“摄政”之重要职务 ,以及各“林”之历史和历辈呼图克图的历史等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世章嘉入藏主持认定七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是清代西藏政教关系方面的重大事项,《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对此有简略的记载。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认同该书的观点。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发现,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认定过程远比《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的记载复杂与曲折。  相似文献   

19.
拉萨四大“林”的历史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琼 《西藏研究》2004,(2):57-65
1642年,在拉萨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甘丹颇章”,藏传佛教格鲁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教权力,成为满清中央王朝在西藏地方的代言者。从某种程度上,为了自身教权利益,以宗喀巴大师主张效仿萨迦派和帕木竹巴派,一头钻进政教合一制度。拉萨四大“林”就是在这种制度上相继应运而生,成为格鲁派在拉萨除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外重要的四座政教并轨大寺庙。本文就四大“林”的成因及其各呼图克图如何领受“摄政”之重要职务,以及各“林”之历史和历辈呼图克图的历史等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雨桐 《中国藏学》2023,(5):159-167+218
关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关公信仰则是儒释道合流的重要体现,围绕其展开的文化、宗教实践和影响深入到汉、藏、满、蒙古等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大区域。这一信仰在藏传佛教中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而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师徒则是推动这一信仰得到文本支持并被规范化的关键人物。其中,三世土观呼图克图的著作明显表现出树立传承自龙树师徒之正统的意愿,结合相关人物传记中与外道持续交锋的记载,其对关公信仰修供文本的进一步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宣扬教法正统性的辅助措施;而这也是藏传佛教中国化在历史上的一个代表性体现。对于“关公/关帝”这一重要而复杂的文化母题,研究并理解其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中的显化与内涵,以及这种建构所扎根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语境,是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长期过程和灿烂成果的有力切入点,也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