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建设两大背景下,处于低产业梯度的河南省由于基础设施良好,从而以较强的优势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以产业集聚为基础的产业转移对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目前,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力明显不足,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竞争激烈,来源地过于集中且承接地多为省内发达地区,承接新兴产业项目较少。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产业基础雄厚,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但产业发展软环境尚待改善,产业配套能力不足,高等人才供不应求,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轻自主创新和技术学习。因此河南省在促进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改善和创造产业集聚条件,走集群创新之路,并注意利用产业集聚的规律促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已成为产业转移优势承接地。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立足我国经济梯度,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和产业梯度系数,根据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在全国的位置、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及演化情况、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梯度系数可知,河南省近年来经济接近度位列中西部首位,但面临激烈竞争,应把有色、食品、纺织、轻工、建材、装备、汽车等行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把电子信息行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性行业,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在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软环境和物流体系等方面呈现出的劣势。其次,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指出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显著上升、各市承接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差距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仍侧重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再次,分析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规划不系统、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工业园区建设不完善等。最后提出安徽应改善产业承接的软环境、完善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促进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效应、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成 《南都学坛》2010,30(2):127-131
成本上升、市场低迷加之政策调整,促使东部制造业率先向中西部和东南亚地区转移。河南省近年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逐年增大,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在下一步产业承接中,应优先考虑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传统农业改造;继续以六大优势产业为承接重点,夯实工业基础培育地区竞争力;加强与省外经济、国外经济的联系,促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在承接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营造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和体制机制,以降低企业的转移成本;同时,另一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产业转移与承接双方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但同时利益分歧也日渐明显。如何公平合理地分享利益、协调分歧是处理各利益主体关系的关键,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成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与合理承接的核心问题。产业转移与承接利益分享机制是各利益主体围绕分享的利益客体,在博弈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利益分成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分歧协商机制和冲突仲裁机制等具体机制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地化是承接产业转移成功的根本。新疆承接棉纺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全国产业布局调整的需要,加强本地化是其内在要求。该文从经济地理、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理论出发,认为新疆应通过落实棉纺产业布局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做好产业定位,发挥竞争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中间组织等措施,增强棉纺产业本地化。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受重创,但也催生了从沿海到内地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文章从后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动因和结果等方面阐述了其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以安徽的承接实践为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中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清除障碍,采取灵活的承接策略,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努力从低端的加工组装向高端制造乃至"创造"攀升,实现产业升级,摆脱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调整,并呈现出结构高度化、知识化的新趋势.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以此为契机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理性地认识国际产业转移中双方主体的目标冲突,兴利除弊,最大化承接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区域分工向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的关系更加密切。通过回顾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与规律的理论研究,对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趋势。主要不足有: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国内实证缺少耦合;针对国内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研究以及对产业承接地产业集群效应的政策研究都偏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还不够完善。在分工深化的背景下,只有将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纳入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对于现实的产业聚集现象的分析才有严密的逻辑基础和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与产业空洞化理论,阐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现象在经济中的映射及其所呈现出的有别于梯度产业转移的"技术空心化"、"区域经济空心化"与"中小企业组织空心化"特征,从产业转移中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对称、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顺利流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在不同地区的转移、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失衡以及国际产业转移角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的形成原因及路径,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结合国情实际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辽宁省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省产业关联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产业关联视角,指出辽宁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低,工业的发展不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出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资源整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发展生态工业城的必然性,调查了邯郸市马头生态工业城的现状,详细分析了马头生态工业城自身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并运用战略管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的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生态工业城的成功案例,制定出适合马头生态工业城实际的产业定位战略。  相似文献   

14.
老工业企业是工业遗产的有效依托和文化载体,其时空格局对工业遗产的完整性、系统性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借助文献研究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科学梳理近代以来辽宁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发展进程及其工业遗产形成的历史脉络,对区域内236家老工业企业的行业归属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的老工业企业以重化工企业、大型工业企业以及机械制造、冶金和能源工业企业类型为主导,形成沿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线延伸,并向老工业城市中心集聚的空间分布态势。工业遗产保护需要在老工业基地层面以老工业企业为中心做好保护规划,注意发挥老工业企业及其传统工业社区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兴起的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它所呈现的特点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特点、与体制创新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中国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特点,认为产业园区内企业多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有利于产品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资金配置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学者2009—2010年发表的产业经济方面的论文为基础,综述重庆学者在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产业集群理论与政策、第三产业发展和区域视角下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应用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工程"的一类管理技术 --工业工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20世纪早期"工业工程"与"科学管理"在西方工业界同创共生的历史,可以发现当时以泰罗为代表的工业工程师们力图将管理的科学化通过工程(技术)化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知识界虽然很早就引进科学管理概念,却对工业工程的实施领悟较迟,直到近几十年才在产业界陆续推行."工程"和相应的engineering在中英文中都具有"管理"的含义,工业工程范畴有其演变过程,其汉译名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业革命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促生了新的产业融合方式,并加快了产业融合的速度与进程。分析物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二者关系以及物联网对产业融合五种形式的促进作用,并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入手,研究产业融合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效果,提出运用物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马克思的产业组织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克思以进化论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的产业组织,认为产业中各企业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是累积的和进化的。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在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外部强制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以实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间的这种互动行为促使产业组织自发地向更高级的形式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